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 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写作目的是揭示 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在这部敦厚的著作中,罗素将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辟专门章节以作详细论述。 全书具体分为 古代哲学 天主教哲学 近代哲学 三卷,我们将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一二卷为*册,第三卷为第二册,以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开端,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共计80余万字,规模宏大而严谨,通俗易懂,振聋发聩。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构建膜拜团体社会预警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结项成果。内容以膜拜团体社会危害及其预警防范体系为主体,将宗教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擦边过去的“空白区”统合交叉在一起,开拓并形成了“膜拜心理学”研究领域,论述了破坏性膜拜团体发展规律、膜拜团体精神控制技术、膜拜成员心理演化机理、膜拜社会危害与危机类型、社会预警防控机制等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弥补了我国“膜拜研究”之不足,也促进了宗教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在此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本著有理论依据、调查实验事实以及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法,适用于有关领域的工作者和社会群体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系列有关中西文化、社会与历史的思想随笔集,讨论了法制、伦理、人生观、生死观、自由、信仰和伪善等问题,批判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种种弊端,为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以及中国人在自由、正义、平等、博爱、理性等价值观的启蒙,提供了独特的立场和视角。
由杨学功编著的《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作为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主题是“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通过这一研究,笔者主观上企望达到的目标,是对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确切地说,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所实现的变革及其实质的一种新理解。本书共七章节,内容包括前提和方法问题,“本体论”的词源和汉译,“本体论”的学术流变(上)——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等。
本书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的矛盾展开及协同统一的 分析,深入到当代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异化感性存在的批判层面,考察其思想的文化心理、社 会根基和理论基础,阐述了其思想在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独特地位、贡献和限度。作者不仅指 出了理性、感性成为当代哲学重要关系范畴的原因及表现,还从历史性和真实历史运动内在统一的维度肯定了马尔库塞感性和理性“和解”理论的审美和政治价值,并且强调要重视以资本批判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自由、正义、平等、权利、义务、法制、利益、损害等均系社会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作者指出,上述问题可分为概念的问题与一般规范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的分析和阐明。
《九鬼周造的哲学——漂泊之魂》介绍:九鬼哲学的对象就是我们每个人和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命以及我们的人生绝非是我们自己自由选择的一个结果,事实上,我们并未被赋予选择的权利。我们不知我们从何而来,也不知我们身在何处,更不知我们此后将行往何方。我们犹如在“异乡”世界中的片片行云,亦像那一刻不停的汩汩细流,更像是一位毫无目的游荡和彷徨的“漂泊者”。我们和这个世界就如同游戏神在游戏中滚动骰子停下来后出现的那一面,那一面的出现极其偶然,其中也蕴含了必然。然而,这个我和这个世界的出现是一个既成事实,这就是“命运”。我们要热爱这个“命运”,肯定“自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创造自由的主体,而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创造自由的地方。《九鬼周造的哲学——漂泊之魂》由郭永恩,范丽燕译。
傅佩荣先生以简易浅显的方式,介绍了哲学这门课程的脉络。哲学是什么?有人说,哲学是在黑暗房里找黑猫,无解之谜。有人说,哲学把简单的说复杂,让人生畏。哲学真正的内涵是“爱智”,运用智慧探究本源,找出解悟人生之道。
政治哲学领域一些看似简单、基本的问题常常引 起激烈的争论,为开展学术对话和为政治实践提供理 论依据设置了障碍。《政治哲学关键词》基于这一现 状,对于诸如人权、自由、民主等22个政治哲学关键 词进行了概念的梳理、明晰和辨析,为政治哲学领域 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最基本的平台,对于改善中国政 治哲学讨论的言语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政治哲学关键词》由张凤阳主编。
作为的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倡导者,霍克海默所提出的“批判理论”在德国思想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本书探讨的是这样一个主题,即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本书正是通过对20世纪30和40年代美国社会现象的描述,试图着揭示这一主题。 本书所揭示的集权统一化趋势虽然中断了,但并没有终结;在和战争当中,它的威胁还无处不在。本书曾经诊断认为,启蒙转变成了实证论,转变成了事实的神话,转变成了知性与敌对精神的一致,所有这些诊断今天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我们的历史概念并没有误以为它们已经得到了克服,而且也没有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去追求一知半解。作为对哲学的批判,它并不打算放弃哲学。
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对个性生命的极度重视,是对自然的深切体语,因此研究生命本质及宇宙本源的广义性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书汇集影响中国形成的家文化儒家、道家、佛家关于
江怡、厄内斯特·勒坡主编的《语言与价值》展示了中文和英文之间哲学合作的新纪元。一般认为,中国哲学传统和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传统如同两条并行的平行线,就像两艘夜行的航船没有过多交流。 不论这个论点说出了什么值得称道的东西,我们相信,近年来在盎格鲁—撒克逊哲学和中国语言哲学之间的发展表明,它们之间不但有共同的问题视域,而且还有着许多类似的方法和目标。这个论集的目的就是要并置目前这种哲学发展以例证两个传统之间的相似性,以促进相互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