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宗白华著译精品选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宗先生在报刊、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作品。宗先生在这些作品中阐述了自己在该领域独特的见解。论文观点新颖,论据确凿,理论性强,独具见解,别具特色。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多观点、论题值得广大学者进一步探讨。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的一部美学著作。本书荟萃了宗先生的美文精品22篇,是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先生用洋溢着艺术灵性与激情的生动文笔,揭示出诗歌、音乐、绘画、雕塑、戏剧以及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所隐藏的美,曾影响过整整几代学人。
《李鸿章传(近代目前拥有争议的人物)》是梁启超先生为晚清权臣李鸿章写的传。作者对他作了客观的评价,承认他是中国自有外交以来,很有手腕的外交家之一,是中国近代化转型的设计师,同时也对他能力和见识的局限表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有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对于建构当代美学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老子》是一部人生哲学和人生美学,它关于人生境界追求、人生价值取向、理想人格建构、人生体验流程等思想,是建构当代美学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料。 努力探索老子美学意义生成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及其对中国美学的深刻影响,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本书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系统探讨了《老子》美学思想的生成范畴,如“道”论、“人”论、 “妙”论、“气”论、“自然无为”论等等;从理论上高度挖掘了《老子》美学意义生成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及其对中国美学的深刻影响。本书进一步拓展了对《老子》美学的研究深度:对其作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并借鉴和参照现代美学理论框架对其美学思想作了异质性解释。
《破门而入》是易中天教授多年教学经验,模拟课堂实况、精心撰写的一部美学著作。体系井然,自成一家,兼具专著、教材、演讲之特点,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可供本科生、研究生和美学爱好者阅读。书后附有《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古典美学史纲》和《西方现代美学史纲》三篇,实际上是三部浓缩的美学史,可供教学、考试、研究参考。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是朱光潜谈美作品完整本,精选了他通俗易懂、贴近当下生活的美学文字。 包括早期留学西方时写的美学入门书《谈美》,和21篇解读古诗词、绘画、文学趣味的文章,仿佛隔着时空与老友对谈般,层层讲述文字、画作背后的生活之美,完整地呈现了美学大师一生对美学的思考和体悟。 人生的美、文字的美、诗的美、画的美……如何欣赏?收藏其中。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是朱光潜谈美作品完整本,精选了他通俗易懂、贴近当下生活的美学文字。 包括早期留学西方时写的美学入门书《谈美》,和21篇解读古诗词、绘画、文学趣味的文章,仿佛隔着时空与老友对谈般,层层讲述文字、画作背后的生活之美,完整地呈现了美学大师一生对美学的思考和体悟。 人生的美、文字的美、诗的美、画的美……如何欣赏?收藏其中。
《破门而入》是易中天教授多年教学经验,模拟课堂实况、精心撰写的一部美学著作。体系井然,自成一家,兼具专著、教材、演讲之特点,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可供本科生、研究生和美学爱好者阅读。书后附有《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古典美学史纲》和《西方现代美学史纲》三篇,实际上是三部浓缩的美学史,可供教学、考试、研究参考。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和探讨审美活动的起源、美感心理、审美活动的构造与形态等,不但可以提高美学视野和理论素养,而且对我们理解人类生活价值追求和艺术创造,提高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提高人生品位大有裨益。本书采用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引入“图说”理念,用通俗易懂的叙述语言讲述美学的发展历史,记录美学大师的人生历程,阐释美学的重要理论,文字深入浅出,注重科学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同时,通过创新的体例和新颖的版式设计等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营造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信息的多彩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跨越历史的间隔、文化的差异、专业知识的障碍,更快更好地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
《西方美学思潮》以西方美学思潮为主线,追寻各种美学思潮发生、演变及其影响的历史发展脉络,分别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美学、中世纪神秘主义美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新古典主义美学、启蒙主义美学、德国古典主义美学、西方现代主义美学以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直至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历史发展,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的美学视角作了明晰梳理和整体观照,通过对各种美学思想概貌、特征的具体阐述,从总体上全方位把握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各种美学思想的相互关系。《西方美学思潮》突破了同类作品以美学家为叙述单位的传统创作思路,而以各个美学思潮为叙述纲要,在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上有创新性突破。
本书是一部比较详细而完整的西方美学史专著,此书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当代的美学发展历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它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唯心主义美学史现。本书重点论述了自然美同艺术美的关系,从论述美学史和美的艺术史、自然美和艺术美、美的定义及其与美学史的关系入手,在对这些关系作了明确阐述的基础上,按美学史发展的线索对各个时代的美学理论予以考察和论证,并叙述了各个时期审美意识的特征以及这些审美特征赖以形成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
美学,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这个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体系中,美学是与文学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甚至可以说,美学是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之一。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两千多年以前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有了探讨关于美学问题的言论和著作。但美学得以从哲学的附庸地位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却是18世纪中叶由西方理论家完成物”和人的“现实性”,也只有在这样的建构过程,才能体现出马克思十分强调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有的美学观点其实都包含着学者、艺术家或思想家本人的人生体验、生命意欲。美学不但常常溢出文本向生命延伸,成为人生与学问交融之学,而且如前所述,整个20世纪,它几乎一直都呈现出一种超学科的格局,与心理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相互依存甚至密不可分。20世纪的中国美学家并不“纯粹”,也因此,直到今天,美学在许多人心目中仍然有着远远超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的单纯价值,无论是一厢情愿地期望过度也好,四面招摇地泛滥无度也罢,人们对于美学持久不衰的热情都表明:美学在中国,不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许我已经重复过太多次了,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关乎艺术旨趣、人格修养、人生关怀、生命态度甚至社会拯救等问题的。作为本书的撰写者,当然不能无视这一个“美丽的误会”。 20世纪的中国美学,因为这样的误会而美丽。就像王国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的一部美不著作。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除新增若干照片、校正部分错字外,基本保持原貌。对于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美学散步》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的一部美不著作。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除新增若干照片、校正部分错字外,基本保持原貌。对于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也许再也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吗?而《美学散步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蜚声国际的教育家、翻译家和文艺理论家。 在《朱光潜谈美》中,作者以明白晓畅的文字探讨美的范畴、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等一系列美学问题,对文学的审美特征、创作规律及特点做了思想和方法上的详尽阐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在学问和性情的陶融中阐发了对于艺术和人生的深刻体悟。
本书认为,千年之交,人类的、文明的转型正在凸显令人神往的美学前沿地位,推进从真善美到美善真的位序变化与美学理论的现代转型。美学的前沿课题,叩问的是人生之根、价值之本、文明之基;美学的前沿探索,寻求的是人类的未来命运、最终指归。 实践本体论美观不仅能历史地揭示美的根源,而且能科学地阐明美的特质,破解美学的核心(美的本质、美的特征、美感机制、美的形式)难题与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艺术美)疑难。依托这种新实践观,我们才能在对“物是什么”、“人是什么”、“美是什么”的追问中,解答历史演进之谜、破译人类提升之秘、点勘超凡人圣之路,勾画新的世界图像。
《美的奥秘》是艺术丛书的开宗明义之篇。本书的写作特色是与读者促膝谈心,面对面地交流,从微观上对美的奥秘深入浅出地揭示与剖析。 《美的奥秘》以翔实丰富的实例、精细美妙的插图、文采洋溢的论述、深入浅出的笔法,引导读者进入众美之门,在美的世界中浏览、徜徉,在美的境界里遨游、驰骋。 全书分为美的对象、美的类型、美的奥秘、美与人生四个部分,以36个相对独立的篇章,生动地描述了自然风光与生物的美、人文景观的美、人的美、人类活动的美、艺术的美;细致地区分了优美、壮美、典雅、悲情、悲剧、崇高、滑稽、喜剧、荒诞等各种美的类型;深入地论述了美的本质、审美需要、审美标准及审美心理;深刻地揭示了美与主体性培养、人格塑造、人生启迪、人的全面发展等人生的艺术化、审美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层层揭开美的奥秘!
朱光潜是中国现当代最负盛名的美学大师,杰出的教育家、翻译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熟谙英、法、德语。他所著的具有开创意义的《西方美学史》,所译的300多万字的学术名著,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作为一位胸怀人文主义理想的教育家,朱光潜毕其一生以美育人,教导学生追求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其高尚的学术品格和精湛的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本书从大师一生作品中精选其论诗、论美、论学、论人生以及怀人忆旧的短文63篇,内容分为“青春书简”“美学拾穗”“生之花会”三辑。文情并茂,摇曳生姿。从早期的《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到晚年的《怎样学美学》,篇篇都是大师金针度人之作,曾使一代青年学子受益终身。
显然,想象的王国实在是一个避难所。这个避难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放弃某些本能要求,而痛苦地从“快乐原则”退缩到“现实原则”。这个避难所就是在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艺术家就像一个患有神经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了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但艺术家不同于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路,而再度把握现实。他的创作,即艺术作品,正像梦一样,是无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而且它在本质上也和梦一样具有妥协性,因为它们也不得不避免跟压抑的力量发生正面冲突。
《聆听万物之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和力量》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类书籍。 作者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给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通过大自然与世界的描述,对我们内心世界做了一个禅悟。他告知我们,你若疏远了自然,跟自然断了关系,你就会变成屠杀者,自然怕了你,就收回了他的美。所以我们必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力量,从而将体内那份纯然、温柔、敏感与万物之美的感应塑造起来,唤醒对大自然,对地球的爱。
因本书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美育教科书,故再版前参考了许多美学教科书新作,启发很多。几次想对美学原理部分作较大修改,跟上“形势”。但深思熟虑后,觉得现在修改还不成熟。美学教科书新作出现的许多新概念、新原理,还很难形成一个传统美学那么体系。例如,“美的本质”问题,一些教科书新作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取消该问题,不设这一章;二是提出许多命题,不确定某一说法。我以为作为普通美学,它是哲学的有机部分,避开“美的本质”这一最抽象、最富有思辨的问题,美学还是哲学吗?提出许多“美的本质”命题,无疑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但不定某一说法,如何与其他原理达到逻辑上一致?我非常崇敬老一辈美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也非常欣赏新一辈美学理论研究者的创新精神。作为美学原理教科书,我追求严谨;作为美学理论研究者,我追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文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反倒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
《叔本华思想文论》从《叔本华全集》的卷二、卷五中选取了12篇文章,这些文章独立成篇,讨论的话题有阅读、思考、写作、批评、语言学习、文体、音乐、大自然的美和死亡等。叔本华以准确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考、质朴无华的文笔、灾?形锍鲜底匀坏姆绺瘢??隽硕哉庑┪侍獾娜鲜丁?
本书作者致力于系统哲学的研究,从哲学拓展到数学领域后,发现了哲学中追求美与和谐的重要意义,这对于科学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科学与哲学及美学也是不可分离的,它们都是自然理性在不同层次上的显现。因此,作者大胆提出系统美学的概念,层面上丰富了美学的含义,并对自然美、艺术美、设计美的内涵与结构作了全新的理解。书中创造性地提出美的变分方程,即左边是很小作用量;右边是和谐美;中间是数学符号把两方联结起来,意味着自然逻辑与人文逻辑的统一与和谐,预示着一个新的科学群的诞生,这是对美学研究来讲无疑具有新的意义,也是一种大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