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收录了《谈美》和《谈美书简》两部作品。书中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作者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人生、美化心灵、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
中国哲学重生命的体验,“妙悟”学说是生命体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学的审美认识活动以妙悟活动为主要方式。本书追踪“妙悟”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剖析“妙悟’’概念的基本理论内涵,揭示其内在的理论结构,并对“妙悟”与知识、法度、技巧等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辨析。本书认为,中国美学的“妙悟”学说,是一种以直觉为其特征的审美认识活动,以回复生命的本明、用智慧来观照为其基本内核,它与西方的“直觉”理论具有根本的区别。“妙悟”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在今天仍有其理论价值。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并吸收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期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李时珍编撰了被称为“东方医药宝典”的《本草纲目》,这本代表中世纪中医医学和药物学研究巅峰的著作,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作出了不朽
百里奚是先秦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千百年来,他的业绩与故事为人津津乐道。在百里奚治理下,秦于国内注重教化、发展生产,对外影响也日益增大。三次扶立晋国之君,最后一次扶立的是晋
本书用一系列故事,详写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作为。再写柳宗元被贬永州、柳州的生活,写他对山水的纵情与寄托,写他的渔翁情结。同时写他在绝望与苦闷之中,在边远之地所从事的文化、教育、社会活动;写他作为一个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本小书用一组故事,描绘了这位哲
蔡伦一生中精彩的时光,是在他任尚方令期间。经他改良的剑、弓弩等器物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尤其是其对于造纸术的改良,使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是黄庭坚对周敦颐的评价。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在文学方面,他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等,在哲学方面,他提出的“至诚”“无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四十岁时,他将已完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本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思想家,他生活的十七世纪,西欧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思想世界也是如此,崇祯十年(1637)笛卡尔发表了哲学目前有名的《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
左宗棠,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他创办了中国造船厂,后来,又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浩罕政权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毅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最终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本书以十个出在韩信身上的成语为章节名称,串联起韩信的传奇一生。力图将韩信的人物进行深刻剖析,表现历史环境下所导致的悲剧命运。同时,通过韩信的人物视角,史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他的词以“真”取胜,词风清丽婉约,独具特色。他的作品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目前也光彩夺目。本书拟用十多个小故事,介绍这位杰出词
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地有名的诗人、政治家。出身贵族,原属芈姓,宗祖封于屈地,遂以屈为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执掌楚国内政外交事务,后被谗放逐,悲愤幽怨而作《离骚》《哀郢》《怀沙》等。其诗歌句式与结构
《问题与转型:多维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美学》围绕转型期中国美学的理论建构及其学科前景,当下美学的问题与转机、文化资源利用与美学的策略等进行了广泛探讨,多层面分析了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现实问题,多视角解读了当下语境中中国美学的理论课题与构建难点,并在充分阐述不同观点、主张的基础上,就如何看待和解决转型期中国美学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理论深度和学术建设性的意见,呈现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
本书简明扼要地探讨了中国古代儒道释三家人学思想基于“三人合一”的和谐观所形成的审美人生境域。这种审美境域要求审美主体、“知行合一”,致力于成就一神伟大的人格,由“内圣”而“外王”或成为“真人”“至人”;肯定人的存在意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生成了“直觉了悟”式的审美体验方式,使古代人生美学的审美境域构成更多地指向人的心灵世界,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 本书为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科研项目重点课题的成果,也是四川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学科——“美学”学科和美学创新团队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上、下两部分。内容包括:儒家之人生美学思想,理学之人生美学思想,心学之人生美学思想,庄子之人生美学思想,道教之人生美学思想等。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四十八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
《文艺学美学研究书系·理论穿行:从文艺审美到影视文化》是李启军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关于文艺学、美学、影视文化等方面部分研究成果的选编,能够较清晰反映作者20年来学术研究的兴趣点,学术探讨的主要方面以及所提出来的主要观点,也可以较清楚地看到作者在这期间发生的学术转换,即从传统的文艺学、美学领域转向影视文化,表现出作者关注现实文化现象的学术旨趣。《文艺学美学研究书系·理论穿行:从文艺审美到影视文化》所选的18篇论文均曾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过,一些文章还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一些文章获得过社科成果奖等奖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所谓美学的真谛,乃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理想。美学不是颐指气使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权威的自语独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到《论语》的语录对话体,这些洋溢着美学精神的文本都是对话性的。诚然,对话并不只是体现在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它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观念。你的阅读,以及你的有形或无形的反馈,都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