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从老子如何尊重生命、如何重视养生的角度,以什么是道、道之功能作用为何、如何修道养生、如何依据道学伦理来修身做人和处世行事等问题为索引,对《老子》中的内容进行了诠释、归类和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体悟和近二十年养生炼功的心得体会,给予大家健康身体、延年益寿的有效建议。
本书探讨庄子的生命哲学,作者认为,庄子哲学实质上就是生命哲学,主要是将生命个体置于宇宙万物和自然生态之中加以整体关切的,并把生命个体心灵或精神融入宇宙万物和自然生态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庄子生命哲学具有内在的逻辑形式和理论体系。道、德是生命的根源,气是生命的构成,化是生命的机制,通是生命生成的条件,和是生命生成的基础,形、神是生命的生理结构。道、德作为生命根源包括本根(本体论)和本源(生成论),其内在理路在于:庄子主要将具体有形的道路之道,拓展引申为抽象的无形、无迹、无穷、无量之道,从而揭示出道的本根性。道行之而成,生命个体近乎道体上的“点”,生命个体之行近乎道体上的“线”,道覆载万物,故万物生命依存于道体之“面”这一本根。庄子于是将有形、有限的人行道路,拓展到鱼游
本书在结构方面分为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包括道教中与此相关的一部分内容)关系的一般考察和各个思想家与道家哲学(包括道教中与此相关的一部分内容)关系的具体考察两个部分。 本书主要通过理学家所运用的核心概念、基本哲学结构、方法和道家哲学之间的对应关系展开讨论,对于其它方面的资料则做为旁证加以运用。对于理学家和道教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将做为从属部分加以考察。尽管理学家对于道家哲学的摄取与道教的流行关系密切,但他们仅仅对于道教中与道家哲学相一致或者与内在修养关系密切的理论感兴趣,对于其中的宗教活动则较为冷漠。 本书的主题是揭示并具体分析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对道家哲学的吸收与借鉴过程,同时阐述这一思想活动过程对宋明理学发展的影响。
本书在结构方面分为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包括道教中与此相关的一部分内容)关系的一般考察和各个思想家与道家哲学(包括道教中与此相关的一部分内容)关系的具体考察两个部分。 本书主要通过理学家所运用的核心概念、基本哲学结构、方法和道家哲学之间的对应关系展开讨论,对于其它方面的资料则做为旁证加以运用。对于理学家和道教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将做为从属部分加以考察。尽管理学家对于道家哲学的摄取与道教的流行关系密切,但他们仅仅对于道教中与道家哲学相一致或者与内在修养关系密切的理论感兴趣,对于其中的宗教活动则较为冷漠。 本书的主题是揭示并具体分析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对道家哲学的吸收与借鉴过程,同时阐述这一思想活动过程对宋明理学发展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千年不衰在于它帮助人们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园。然而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庄子》都太过玄妙深奥,艰涩难懂。 本书将《道德经》和《庄子》辑录在一起,总结了道家的智慧精华。从生死、机心、名利、养生、自由等几个方面,以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形式将老子和庄子的智慧阐述出来。希望以此来安顿人们的心灵,启发人们超脱现实世界的物欲之海、名利之场,过上一种合理节欲、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大家的生命质量。
本书内容包括了三个方面:翻译、解析和论述。1.对老子《道德经》进行了如实的现代汉语翻译。其译文力求信达雅,注重文本的语法、逻辑和修辞的内在要求。2.对于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分别详尽解析,并揭示其每一章节的核心思想和思路。3.重构老子思想的整体,从道、无道和遵道而行三个步骤加以了阐明,并突显了道、欲、技三个关键词。 本书的特色在于:1.本书现代汉语的翻译不仅建立在目前通行本的基础上,而且参照了的德语和英语译本。这弥补了一般汉语译本在语法和逻辑上的不足,而使其句子和段落的表达的意义更加完整、明晰和准确。2.本书在对于老子文本忠实的理解的前提下,注重了解释文本隐蔽的意义。这就是说,在解释文本时解放文本,说出老子在已说的话中尚未说出的话。3.本书把老子《道德经》作为一个思想整体,标明其要素,指
道家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守节操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对心理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故这种心理平衡能力与个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立人格,精神充实,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道家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容乃公”的宽阔胸怀,以祸福相倚,有无相生的深邃智慧,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告诫人们,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应“抱朴守真”、“安时处顺”、“不与物迁”。这就促使人们运用道德矫治手段,以这些思想原则及时地调节心理失衡,从容坦荡地对待人生历程中的成败得失,保持必要的心理平衡。一起来翻阅《道家的生存
《魏晋唐小楷》精选我国魏、晋、唐书法名家传世精品小楷编撰成辑,包括三国钟繇作品《荐季直表》和《墓田丙舍帖》;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黄庭经》、《乐毅论》和《东方朔画赞》;唐朝虞世南的《破邪论序》;唐朝褚遂良《灵宝度人经》;唐朝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 每册均系原碑影印,每页均附释文,书后还附有解说。魏晋唐小楷为小楷艺术的,此帖为广大小楷学习者绝好的学习资料。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明暗变幻的微纱;《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面且它的文字简洁、辙韵强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因此,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诗化表述。这本《道德经的智慧》,行文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巾的智慧真谛,让“道”真正地融人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巾,从我们身边的细微末节就能够体会到老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