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摄入33磅奶酪、70磅糖,8500克盐,是建议摄入量的两倍。 这些物质并非来自餐桌上的调料瓶,而是年高达一万亿美元的加工食品的“贡献”。 在《盐糖脂》中,普利策奖获得者、调查记者迈克尔?莫斯揭开了背后的故事。莫斯在书中聚焦卡夫、可口可乐、方便午餐盒、菲多利、雀巢、奥利奥、可沛利等食品,考证细致、令人瞠目,语言犀利有力、振聋发聩。他带读者来到科学家计算含糖饮料“满足点”的实验室,揭露烟草公司内部手册上的营销手段,走访业内人士挖掘惊人内幕。深陷盐糖脂之中不可自拔的绝不仅上百万的“瘾君子们”,还有兜售叫卖的公司和企业。 读过这本书后,你眼中的营养标签将不再只是标签而已。
每章撮其大意说之。疑难处释之,其原自明白无需解释者,略之。析理参以《周易》及先秦古说,不废《庄子》;偶见颇同西洋哲学者,标出之,意在点染以时代精神;无所发挥,盖非论老子哲学也。 隶事,多取《春秋传》,间有取后世者,皆历史大事。音义多本之《尔雅》《诗序》《说文》等,以古字义解古文义,亦时有涣然冰释,怡然理顺者。要之,求以至简洁浅显之文字,解明书中之义理,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总而言之,《庄子》一书,是中华文化宝藏中的精品,在全球一体化加速的,不愿意看到这些宝藏长期埋没,为国人所淡忘。所以多年来与一些朋友共同学习、探讨这一经典,我希望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其中,品味庄子为我们开辟的智慧境界和独特的人生情趣。并以此提升和美化、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并投身于当今的文化思想的建设中。庄子的思想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我相信庄子的思想对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带来正面的、崇高的作用。这里奉诗一首,以表难尽之意: 古人抱志坐岩穴,欲会阴阳无字书。 目不见兮心不染,怀须畅也气须舒。 四时代谢鸿蒙外,一念沉浮体象殊。 黄老何干刍狗意,相吹鼓荡亦归虚。
《禅说庄子》系列丛书,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庄子》共三十三篇,本丛书以篇为单位进行讲解。不论是庄子、道家还是禅宗,都强调绝圣弃智,或者是不立文字。这应该是他们所共有的大原则。如果我们不弃智,不绝圣,就会陷入“以有涯随无涯”的尴尬境地。只有绝圣弃智,我们才能够从这种尴尬中转过身、回过头来。
《庄子哲学的精神》一书是作者多年研读《庄子》的重要成果。全书共有八章构成,聚焦于《庄子?天下》与内篇,主题虽然多样,却也体现内在逻辑的一贯性。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化”的思想为中心,深入体察庄子哲学的思想世界。“与化为体”意味着无执无著,也意味着滋养、蓄养为其存在样式的生活,这样的生存论与“化”的生命政治学加以连接,就有了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
“千年中国,智慧人生”系列讲座,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为切入点,以各个历史人物所经历或创造的巨大历史事件或文化业绩为纬线,组织专题系列讲座,本书为该系列讲座之一,主要介绍了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和庄子等人物的具体时代背景、生存状态、精神思想和生活细节情况等。
“千年中国,智慧人生”系列讲座,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为切入点,以各个历史人物所经历或创造的巨大历史事件或文化业绩为纬线,组织专题系列讲座,本书为该系列讲座之一,主要介绍了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和庄子等人物的具体时代背景、生存状态、精神思想和生活细节情况等。
《晚明<孝经>学研究》内容简介:明代经学以往并不受学界重视,其孝经学尤甚。刘增光编著的这本书以晚明孝经学为主题,从文献学角度对明代的孝经学著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孝经学在晚明的发展与兴盛做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了晚明孝经学与朱子理学、阳明心学、三教合流思潮以及晚明政治礼制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勾勒出了晚明孝经学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了其多重面向。这对于重新认识明代经学,深入研究明代后期哲学思想皆不无裨益。
中华道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伏羲、神农、黄帝,及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脉相传,而后历经以孔、孟、荀、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及王阳明等为代表的古圣先贤的丰富与完善,并吸收融合儒、道、佛、名、法、墨等各家各派以及西学的思想,发展蔚为大观。道统思想在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儒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丰富了儒学的内涵,亦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对中国哲学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深入探讨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及现代社会的关系,借鉴其中的积极因素,加强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联合,于2016年10月21-23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道统思想
《先秦道家天命鬼神思想研究》考察了先秦道家的天命鬼神思想,针对不少研究者提出的先秦道家不相信天命和鬼神的观点,用大量的具体论据进行了批驳,认为道家相信上帝,也相信天命,道家所言天、命依然具有神性义。道家并没有否认鬼神,也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但对鬼神的表现出一种思想。 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与天命鬼神相关的迷信行为,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进行了批评和揭露。 《先秦道家天命鬼神思想研究》由张海英编著。
本书是是除了当下通行王弼、帛书甲本、郭店楚简本外的另一版本,备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推崇。
《有无“之间”:庄子道论释读》开创性地从有无“之间”的维度,以另一种视角解读庄子之道,提出了“有无‘之间’”、“未始之境”、“大心之境”、“本原空间”等范畴,揭示了庄子之道是宇宙论、存在论,又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属性,并从道论、物论、语言论的角度,将庄子的思想从文本中抽象出来并加以贯通,使之成为一个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