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学既是全球学界热点关注的重要学科之一,但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科学的书籍都是从科学和工程学角度写就的,从哲学角度对于人工智能问题的关注,还相对稀少。虽有一些论文论及,但是无大部头的系统论述。这和人工智能科学自身的研究目标有关。早期的人工智能专家的研究野心是,要通过机器模拟的方式来全面复制人类心智活动。正是因为看到了哲学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内在关联,现在西方已经有一门比较火热的新哲学分支,就叫“人工智能哲学”,甚至有自己的专门刊物,如“机器和心智”。但汉语哲学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全面跟进。所以本书要向读者介绍人工智能科学的基本发展历史和基本技术;介绍“人工智能哲学”这门哲学分支的大致发展情况;维氏哲学将对知识表征、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非单调推理等人工智能的子课题做出贡
这部《因明大疏校释》是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简体版的基础上,从古籍整理的角度,重新梳理修订完成,不仅是其因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者, 可谓《因明大疏》之整理定本。郑伟宏由于具有因明、逻辑双重深厚功底,所以在因明与现代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其因明观点自成体系,别具慧眼,堪称我国因明学界的一面旗帜。 他主张:汉传 的陈那因明是演绎与归纳的结合,藏传 的法称因明才发展为演绎推理。 这本80万字迄今对《大疏》注释详尽、研究深刻的因明专著,可代表1980年代以来因明研究领域的 成就。他对《大疏》进行逐字逐句的注释与评论,既肯定窥基的因明成就,又指出窥基的某些错误发挥。并且,他对《大疏》阐述的“四个一”的重要观点,颇耐人寻味:一、一部高深的学术专著;二、一把打开陈那因明体系大门的钥匙;三
《尼采的沉重之思》基于施特劳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尼采讲座的授课记录稿,由杜兰大学哲学教授维克利编辑整理而成。施特劳斯一生共三次讲授尼采,本稿是第二次讲授,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与《道德的谱系》三个文本。 施特劳斯的这次讲课主题是尼采对自然问题和真理问题的思考,以及尼采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努力如何使得尼采思想矛盾重重。施特劳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思考哲学是否可能这个大问题。尼采的困境在于,试图在历史意识的基础上,重新找回自然,并为自然祝福。施特劳斯的讲述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尼采所思的沉重性,并告诫听众,尼采的思考至今仍有重大意义。中文版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重拟了标题,即《尼采的沉重之思》。 此外,施特劳斯于1962年专门讲授过《善恶的彼岸》,但仅留存下来两讲,附
比起20世纪的诸多哲学思潮,如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巴什拉的理论在其生前并未即刻风生水起。而时光流转,巴什拉本人及其思想越来越为世人关注,其诗学想象论更是得到“颠覆柏拉图贬低‘想象’传统”的评价,受到文学批评界的重视。按库什纳等学者的观点,巴什拉实际上是开创出一种适于文学研究的新的批评方法。综合几年来所阅文献、资料,本申请人认为可以称之为“现象学精神分析法”。 本专著,拟系统研究巴什拉的思想,着重探讨其文学批评的独特作用与局限,抛砖引玉,为进一步研究及运用巴什拉的理论奠定的基础。
1908年,英国古典学家、数学史家希思(Thomas Heath,1861—1940)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从古希腊文翻译的《几何原本》英译本,并附上了译者大量的评注,1926年推出修订本。1952年,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推出的 丛书“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1卷,依次收录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阿基米德著作集》,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论》,尼科马霍斯《算术入门》。其中《几何原本》的原文即是依据剑桥大学出版社希思的英译本重新排印的,而不收希思的大量评注。本次影印依1952年百科全书版,因为该版就只有《几何原本》的经典原文;而希思的大量评注对一般读者来说,价值不大。陕西科技出版社兰纪正、朱恩宽和商务印书馆张卜田的汉译本都是依希思的英译本转译。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卢卡奇深刻参与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学术形态的当代重塑过程。《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 学术共识,努力为 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 卷聚焦卢卡奇的早期思想,第二卷主要讨论卢卡奇影响 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第三卷主要探究卢卡奇中、晚期理论著作。
《外国辞学大辞典》含“术语学说学派”、“人物”、“著作”、“团体机构刊物”等部分,收词5000条,计250余万字。在一般人眼中,外国哲学就是西方哲学,其实不然,它还包括东方哲学、阿拉伯哲学、东欧哲学等等。编委会就这方面的内容,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研究、撰写,充实了许多新资料。全书还收录了一批清末以来介绍外国哲学的中国学者的情况。系统哲学、后现代主义、后哲学文化、批判解释学等当代西方哲学新术语、新学说等均也收录其中。哲学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从古希腊诞生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起,外国哲学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流派纷呈、思想丰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许多不朽的精神财富。
1844—1852年间,策勒(Eduard Zeller,1814—1908)完成三大卷六大册的《古希腊哲学史》;1883年,完成《古希腊哲学史纲》,本书后来经过作者本人和其他学者的不断修订。1928年,奈斯特勒(Wilhelm Nestle,1865—1959)完成修订第十三版;美国学者帕尔默(L.R.Palmer,1906—1984)即依此1928年版,于1931年出版了英译本。翁绍军译、贺麟校的汉译本,即是依帕尔默的英译本。本次即影印1928年版。
1807年任教于耶拿大学的黑格尔出版了《精神现象学》,这是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 部纲领性巨著,标志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创立。马克思赞誉《精神现象学》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Johannes Hoffmeister在迈纳(Meiner)出版社的“哲学丛书”( 14种)出版了一个“新批判版”(相对于拉松在20世纪初出版的“批判版”),1952年的第六版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学术标准本。MIller的 英译本以及贺麟、王玖兴合译的商务“汉译名著”版都是根据这个本子译出的。今影印1952年版。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以一篇考察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先驱者们的长篇导论始,追溯了泰勒斯所发动的那场理智,经由巴门尼德的形而上学、阿那克萨戈拉和原子论者们的复杂的物理学理论而达到。该书详加剪裁、精审翻译,并予以评论,历史地展现了哲学思维本身发生、发育、发展、烟花、转变的进程。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哲学科普书,分为三册,共三十讲,时间跨度从古希腊到近代。 《西方哲学史讲义?上》——从本体的追问,到信仰的建设?单册简介:?世界是什么?我是什么?智性人格是如何诞生的?古希腊哲学的中心是本体论,探讨宇宙及万物的来源,而后苏格拉底把哲学关注的对象从宇宙转移到了人生。 如何获得心灵的宁静?快乐是什么?痛苦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古罗马哲学的中心是人生论,是对幸福、道德、政治的思考,它是苦难时代的哲学,力图从哲学中获取力量。 ?人往往要吃了苦才会感到 大的乐吗?神存在吗?灵魂存在吗?中世纪哲学由 ,哲学成为神学的奴仆,以信仰为中心,讨论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 《西方哲学史讲义?中》——从性灵的觉醒,到认识的反思?单册简介:我知道什么?怎样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近代前
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划分为神学谶纬期、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YI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哲学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叛”、佛学的产生,直到隋唐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 本书叙述的就是两大周期之中,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初版于1781年,二版于1787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7a卷《纯粹理性批判》,由施密特(Raymund Schmidt)编辑,是将1781年版(边码为A)和1787年版(边码为B)合刊。其1930年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此后几十年迈纳版《纯粹理性批判》都是对1930年版的重印,直至1998年Timmermann编辑了新版本,作为“哲学丛书”505卷。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30年版的1960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766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6年重印本。
在中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广为人知的英译本是斯密(Smith)本,1957年三联书店(后商务印书馆续印)的蓝公武译本,1983年 学生书局的牟宗三译本,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韦卓民译本,都是从Smith的英译本转译。Smith的英译本于1929年由 的麦克米伦(Macmillan)图书公司出版,1933年稍作修订出第二版,此后都是对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依Macmillan的1968年重印本。
《尼采的沉重之思》基于施特劳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尼采讲座的授课记录稿,由杜兰大学哲学教授维克利编辑整理而成。施特劳斯一生共三次讲授尼采,本稿是第二次讲授,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与《道德的谱系》三个文本。 施特劳斯的这次讲课主题是尼采对自然问题和真理问题的思考,以及尼采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努力如何使得尼采思想矛盾重重。施特劳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思考哲学是否可能这个大问题。尼采的困境在于,试图在历史意识的基础上,重新找回自然,并为自然祝福。施特劳斯的讲述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尼采所思的沉重性,并告诫听众,尼采的思考至今仍有重大意义。中文版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重拟了标题,即《尼采的沉重之思》。 此外,施特劳斯于1962年专门讲授过《善恶的彼岸》,但仅留存下来两讲,附
《外国辞学大辞典》含“术语学说学派”、“人物”、“著作”、“团体机构刊物”等部分,收词5000条,计250余万字。在一般人眼中,外国哲学就是西方哲学,其实不然,它还包括东方哲学、阿拉伯哲学、东欧哲学等等。编委会就这方面的内容,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研究、撰写,充实了许多新资料。全书还收录了一批清末以来介绍外国哲学的中国学者的情况。系统哲学、后现代主义、后哲学文化、批判解释学等当代西方哲学新术语、新学说等均也收录其中。哲学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从古希腊诞生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起,外国哲学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流派纷呈、思想丰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许多不朽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