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德里达2002—2003学年的课程讲义,也是德里达生前 一次讲课的内容。在这一卷讲义中,作者延续了 卷对于野兽和主权者问题的思想史考察,但将注意力聚焦于两个文本之上——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和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通过来回对读这两个貌似没有多大关联的文本,德里达考察了孤独状态、世界、暴力、无聊和死亡之间的关系,它们影响着人和动物的不同存在方式。作者向读者展示,海德格尔对于“无聊”的存在论考察为鲁滨逊的故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而笛福的小说也为重新探讨海德格尔的思想打开了一个新的角度。德里达在生命末期对死亡、他者等问题的思索,及其与布朗肖、列维纳斯等思想家的对话,为人们理解当代法国思想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提供了 珍贵的参照系。
本书基于文化自信的宗旨,提出如何正确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合理部分,使之与中国现代化文化相融合。所谓中国式解读,指的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理论标准,它决定着我们观察问题的角度、解释模式和表达方式,以及选择素材和审视结论的价值取向。具体有以下三点:1.用地道的中国话说外国的道理;2.以中国文化为参照开展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3.加强西方哲学研究同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联系和合作。基于此,全书分五篇:西方哲学总论;西方哲学史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西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大哲学”的观念。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初版于1788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8卷《实践理性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Karl Vorl?nder)编辑,其1929年第9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9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188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亦是到188。
《加缪手记》收录了加缪1935年5月到1959年1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 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他在手记中简明扼要地写下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以及多部作品的创作灵感,其中充满了精彩动人的哲学思考。 书信手记 能凸显与呈现一个人内心的诸貌与真实,阅读加缪的手记,我们 能全面地了解这位被称为“以睿智与热诚,阐明了我们时代良知”的伟大创作者的心智与情感。
本书为尼采晚期代表作,作于1883-1885年之间。是最完备的译本。本书可以说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在尼采思想生涯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本书既被当做哲学名著,更被视作德语美文学的经典,尼采自己把它看作是歌德和莎士比亚的旷世之作。本书以科利/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4卷为底本,又据4卷补充翻译了相应的编者注释,又做了一些必要的中译者注释。
\"治古希腊哲学, 难的或是前苏格拉底时期,因为那时的哲学家大多没有专著,流传下来的都是语录残篇,如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柏奈特的《早期希腊哲学》,不仅是英语学界该领域而且至今仍是 为基础的一部文献汇编和研究著作。此书既包括了前苏格拉底主要哲学家著作残篇的英译,也对其作了简明的系统考证、解说和研究。此书, 已有学者在翻译。 该书1892年首版,1908年二版,1920年三版,1930年的第四版成为经典版本。本次即影印Macmillan出版公司的1930年版。 \"
《导读布朗肖》围绕布朗肖的主题展开:文学、死亡、伦理学和政治。章和第2章讨论布朗肖的文学研究进路。第3章和第4章讨论死亡主题在其作品里的核心性。第5章讨论伦理关系及其与文学的关联。第6章至第8章讨论布朗肖的政治思想。 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划分是作者自己而非布朗肖本人的安排。所以,在布朗肖的作品里,并没有专门论述死亡或政治的章节;他也没有用概括的方式总结自己,让自己的立场区别于其他理论家;更别提他会有那么一本单独论述某个主题的书了。布朗肖的作品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固执地抓住“文学的可能性”问题,拒不松手。因此,即便有人说他的后期作品更关注政治和伦理学,但这些话题也都是在“文学的可能性”问题这个大背景下得到思考的。 布朗肖这种透过某位作者或某部作品来整体地思考文学的方式,是他留给批评理论最
施特劳斯对色诺芬的关注,属于“醉翁之意不在酒”,色诺芬不过是他理解古典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施特劳斯想通过色诺芬来理解苏格拉底;因为“政治哲学的传统源于苏格拉底”。于是,色诺芬这本讲述家长里短的书,就成了一部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齐家有如治国,同时也是治国的基础。在施特劳斯细腻解读背后总是潜藏着宏大的关怀——他相信,“一个人也可以通过一读再读色诺芬,对我们的时代有所发现”。
以“伏尔泰和卢梭”或“卢梭和伏尔泰”为题的研究为数众多,以至人们不敢再沿用类似的标题来写一本厚书。当然,伏尔泰和卢梭的对子很有法兰西精神的特性,在他们之前有过“笛卡尔和帕斯卡尔”、“高乃依和拉辛”、“波舒哀和费纳隆”,在他们之后又出了“保尔·克洛代尔和保尔·瓦莱里”……本书涉及的不是比较,而是对历史事件的历史性研究。我们想知道卢梭怎样看伏尔泰,伏尔泰又怎样看卢梭。 迪德凡夫人在给伏尔泰的信中这样写道:“后人将会把我们这个世纪称作伏尔泰的世纪。”当时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不,后人将会把这个世纪称作伏尔泰和卢梭的世纪”,甚或是“卢梭和伏尔泰的世纪”,那么迪德凡夫人会笑出声来,伏尔泰也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伏尔泰生前一刻也没有想过,卢梭其书其人将会在思想和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1765
本书糅合东方“天人合一”之思想与西方“逻辑思辨”之方法于一体,提出和论证了“递弱代偿法则”及其“系统现象形态”: 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 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交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 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上述观点无不与当前全人类的各种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也无不与当前全世界高度文明发展所致的危机形势(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气候异常、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泛滥以及恐怖主义争端激化等诡异现实)丝丝相扣。读罢此作,不能不令人掩卷长思。 故,可视其为“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础理论。
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达所著的《冥想的力量》追随瑜伽和吠檀多这两个体系的方法和教导,研究冥想及其实践。本书的论述中,广泛引述了正统的文本。这些文本包括《瑜伽经》、《奥义书》、《薄伽梵歌》、《乌达瓦之歌》、《分辨宝鬟》、《对实在的直接经验》、《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福音》、《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大师》、《维韦卡南达:瑜伽与其他作品》、《神圣母亲室利·莎拉达·戴薇的教导》、《摩奴法典》等。还有一些冥想主题的教导分散在其他文本中,为了方便灵性探索者,也一并放在《冥想的力量》中。作者对这些文本的解释都是基于瑜伽和吠檀多的正统解释。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初版于1790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9a卷《判断力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Karl Vorl?nder)编辑,其1924年第6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4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361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亦是到361。
《加缪手记》收录了加缪1935年5月到1959年1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 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他在手记中简明扼要地写下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以及多部作品的创作灵感,其中充满了精彩动人的哲学思考。 书信手记 能凸显与呈现一个人内心的诸貌与真实,阅读加缪的手记,我们 能全面地了解这位被称为“以睿智与热诚,阐明了我们时代良知”的伟大创作者的心智与情感。
每个早晨、白天和夜晚, 我们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面孔。 一万种时间,组成你我的人生。 看似平凡的每 ,都在回忆里闪闪发光。 -------------------------------------------------- 这是一部真挚动人的绘本,近百幅唯美的插画和如诗的文字,将你我人生娓娓道来。 在这里,可以看到生命的欢乐与诗意——儿时大雨中的嬉戏,与一生知己的欣喜相逢,和家人度过的每一个温馨的节日;在这里,也可以回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成长路上的烦恼、家务繁忙的疲惫、所爱之人的离开…… 这是一部9-99岁都能看懂的人生纪录片,一份来自时光深处的礼物,献给所有心中有爱的人。
本书收入康德政治哲学相关著述,含《法权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论和平》等文章和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治古希腊哲学, 难的或是前苏格拉底时期,因为那时的哲学家大多没有专著,流传下来的都是语录残篇,如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柏奈特的《早期希腊哲学》,不仅是英语学界该领域而且至今仍是 为基础的一部文献汇编和研究著作。此书既包括了前苏格拉底主要哲学家著作残篇的英译,也对其作了简明的系统考证、解说和研究。此书, 已有学者在翻译。 该书1892年首版,1908年二版,1920年三版,1930年的第四版成为经典版本。本次即影印Macmillan出版公司的1930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