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久远,历史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大浪淘沙,沉淀保存下来的文献乃是片金碎银尤为珍贵。我国民间(私人、家庭)流传下来的训诲劝诫类文献,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比那些堂皇的官方儒家经典更直接、真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的教育读本,全面周详地阐述了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可和为当今我们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参考资料。此类名言家训往往文字精炼玲珑、生动直白、琅琅上口,极具欣赏价值。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们自然会恶化杂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我们持扬弃的态度,做了整理、剔除的工作,同时希望读者有正确的判
卦下面的言辞就是《彖》。孔夫子逐卦加以解释,总称之为《彖传》。《彖传》是讲一卦的含义的,因此,智者看了《彖传》的言辞,对一卦意义的理解就过半了。 “啊乾元”是赞叹“乾元”始生万物之道的。乾卦四德中的“元”,好比五常中的“仁”,单独而言就是四德之一,专门而言则涵盖四德。“万物凭此始生,因而统率天”,是解释卦辞中的“元”。乾元一是概括地说天之道。天道始生万物,万物凭天始生。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佛塔,藏语称“曲登”。“曲”,在藏文中含有恭敬、供养、祀奉的意思;“登”,在藏文中含有的依靠、依赖、依存、支柱、根基、归宿等意思。藏式佛塔的数量众多,藏区几乎在每个寺院和许多地方都建有佛塔,虽然建筑材料、功能、颜色、地点有所不同,期主要形式已吉祥八塔为范本。《走近藏式佛塔》详尽的介绍了各种类型、藏区各地以及国外的佛塔,并已藏文、汉文、英文三种语言形式奉献给广大读者,实为难得,值得拥有!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觉悟——解脱”,是一个次第分明的渐修过程,还是自性的直接证入,一了顿了?佛性为本有,还是始有?成佛被视为本性的回归,还是历经万劫后的功德圆满?是悟后修,还是修后悟?等等。这些传统中国佛教中纠缠千百年有问题,可归结为佛教哲学界的一组重要概念——顿与渐。或许,对于真正的学佛者来说,只有径直修行,不存在这些观念上的困扰。但对学术研究而言,通过哲学史、思想史的角度深入考察这些概念的产生与演变,及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对于我们从知识层面上了解中国佛教无疑具有正面价值。
本书归纳了芮传明先生有关东方摩尼教课题研究的的内容和观点,谈到了东方摩尼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之融合,特别提到了和古代大众信仰的相互渗透、影响的关系。是目前这一课题研究的扛鼎之作。除了导言外,全书分为神、魔名号二释,基本教义研究,文化交流探讨三个部分进行了介绍。
历代全真高道在山东修道和传教过程中,留下了诸多文化遗存,其中道教碑刻就是最主要的代表。据初步考察,目前山东现存道教碑刻数量约六千余块,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明清全真道史料的不足,并有望在现存碑刻的帮助下解决 “七真道派”的形成、各个宗派的传承、明清全真道在民间的影响及山东全真道的发展等问题。山东师范大学全真道研究所自2004年开始收集整理山东现存道教碑刻,若整个工作完成,山东将有现存六千多块道教碑刻需要收集整理。本卷是博山道教碑刻的收集整理,其中收录道教碑刻约四百块,约80万字,附拓片约二百余幅。
《逻辑哲学论》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作者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史上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这种思想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本书是关于研究《逻辑哲学论》的专著。
《正统性的意欲:北宗禅的批判系谱》以神秀为中心,发现了许多被遗忘和改写的北宗禅历史和思想的踪迹,并以之与天台、华严、密宗等关系予以梳理,同时给出新的阐述,其中涉及到过去学界未曾留意或研究不够深入的课题很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以“正统性意欲”这个具有权利学话题的概念来审视禅学内部的学派之争,虽说难免会将宗派、思想间的问题简单化、政治化,但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仍不失为一种角度。
《周易见龙(修订本)》以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八卦文化的源流进行阐释,对易学中的许多难点,包括筮数占断等进行历史考察,于其学理依据,作出了科学评判;并从社会、历史、哲学、文化等学科的诸多层面,对《周易》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发掘与构建,尤其对《周易》经文作了逐字、逐句、逐文、逐卦的考辨与阐释,极具理论创见,已于2002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诚易学界难能可贵之力作也。 《周易见龙(修订本)》由谢祥荣编写。
《生命的真相:慈诚罗珠堪布谈轮回》通过佛法与科学多方面的比较说明,一方面找到它们的相异之处,一方面又挖掘出二者可互为印证的地方,并最终从科学与佛法互不相违的角度,论证了前后世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涅槃经》中有一句话:“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所以,懂得前后世的道理,对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现代人群的人格改造,皆具重大意义与现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