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是由禅宗高僧写成。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再现了释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沐春风。
是一本认识密宗的入门书,对象是首次接触密宗的人。将一些密宗的基本概念,通过文字,让读者了解到修行密宗的基本方法,进而生起对密宗的热情。这是作者在200年到2003年的两年间,在香港九龙塘修明佛院每周六向普通会员介绍密宗的讲词,由弟子林丽萍记录并整理,再由作者修改润色。其中数篇,是密宗弟子结集时我加写进去的。无论如何,此书作为入门书,是非常珍贵的。
本书为作者金刚经解读随笔,与别的同类书相比,本书特点如下:一是娓娓道来的分享之作。作者费勇在解读金刚经时,随时随刻注意与日常相连,与现代人所遇到的困境苦恼相联系,让人感同身受,同时产生摆脱人生疑难的求助欲,从而引起阅读的欲望。作者的分享,不是说教,是娓娓道来的,是水到渠成的。二是可以随读随放的枕边书。本书的阐述是浅显的,语言是平实清新的。各章节阅读的连续性不是十分强,且每一小节字数控制在一千字左右,特别适合作为枕边书阅读或者是地铁阅读。每当焦虑,每当心生妒嫉,每当试图怨天怨地,阅读本书,能够让心得到平复。三是满足读者的延伸阅读。
《做梦的艺术》是卡斯塔尼达历经三十多年的生涯之后的总结性著述,并且集中探讨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做梦,也就是对梦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与探索。从神秘学的观点来看,梦的控制与禅定观想等修持法门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人类潜意识的直接投射,因此对于梦的控制,其内在意义便是达成一种理性与潜意识“非理性、超理性”的统合。 在卡斯塔尼达的笔下,不是怪力乱神的追求,而是个人心理的健全与意识的完整发挥。我们跟随他的梦中探险旅程,以及充满智性的层层解析,将逐渐进入一个充满神奇奥妙的世界,从而体验到心灵与意识次元的无限自由。
你决心要有多快乐,就有多快乐。 倘若有机会能欢喜度过余生,难道你不会雀跃不已?作家梅麦克在这本《灵魂的香槟》中,阐明的确提供这种机会,然而我们多数人都踌躇不前、不情不愿,而且还心存怀疑。 多数基督徒就神学观点或许都同意,教导、应许喜乐的生活,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相信这样的生活实际可行——不论对我们还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如此。但梅麦克说,这种喜乐真是我们有权索取并且应该欣然接受的。你手中的这本书是个召唤,邀请你抛下一切忧愁与怨怼,“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二十五21)。 真有可能每天都过得欢喜快乐吗?如果你不试,永远不会知道。作者亲自进行九十天积极追求喜乐的实验,书中这些篇章的灵感都来自这场实验,不论境遇如何,本书将带领你踏上一段旅程,帮助你避开忧虑、恐惧、麻木的陷阱,使你紧握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游心于佛道的学术经历与成果。上篇《游心于佛——天强学管窥》收入了作者早年有关中国哲学、化学等方面的文章,主要是以作者研究天台宗佛学的几篇论文为主线。这些文章是一个现代知识青年通过自己的体验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恋的故事,是作者从业余兴趣转入专业研究的思想历程,也反映了作者写作下篇《游心于道——内丹学探微》时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视野,有助于读者进行佛道参照与比较研究。下篇是作者的博士论文《道教内丹学探微》的再版,作者以“顺逆”、“性命”、“阴阳”和‘有无“四大问题为中心,从内在智慧方面对内丹学开展了创造性的现代诠释,对道教内丹学的哲学原理者了深入和独到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基于作者全书一以贯之的是作者悟道与学术相统一的深思风格,在以纯学术为主的学术作品之外,本书像一股清
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是大忙人。习惯性的忙碌似乎正变为一种焦躁不安,让人们越来越盲目、越来越茫然。佛法,就是智慧;求佛,即为修心。本书正是以此为宗旨,将佛的智慧融人生活,句句有味,字字禅机,成为现代人的一贴心灵良方。 全书共分五卷,分别是:“佛心卷:直指本心,见性成佛”、“智慧卷:消除烦恼有方法”、“禅修卷:、身体力行,实证见佛”、“人间世卷:凡尘俗世听梵音”和“境界卷:佛眼看世界”,包含了慈悲心、平等心、因果心、回向心、超脱心、随缘、舍得、放下、惜福、勘破、布施、持戒、精进、笃行、圆通、弹定、圆满等诸多内容,全面揭示佛的要义,如:众生皆有佛性;一切诸果,皆从因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物无我,即成佛;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布施就是种福田;生活中一切皆是禅……在逐页阅读本书时,你会
这是一本小而有力量的书,,是一本每日可用的实修手册。“我们的身体就像地球”,周围的,甚至千里之外的人、事、行动都能影响我们;目前的、过去的,别人做的、想的,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同样,我们也会影响别人。通过祈愿,我们不仅满足了日常的需求,也与更高的“我”紧密联结。书中提到祈愿与身心的关系、祈愿对于治疗的功效,附录中的精美祈祷文和禅修练习,更进一步帮助我们创造健康美好的生活。
《探索奇迹》1949年初版于纽约,其后不断再版,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作品,本书是关于葛吉夫的思想和教学的最有价值和最可靠的著作。作者曾跟随葛吉夫工作了三年,之后他以惊人的记忆力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授课内容,以及葛吉夫与学生间的问答。 在我们寻求解答“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时,奇迹之旅就开始了。
金柏莉·史诺厌倦了冰冷枯燥的学术世界,毅然投入厨师生涯,几经波折后当上了俱乐部主厨,成为众人眼中颐指气使的“上帝”。但是在一个禅修中心的厨房里,她发现自己不但不能呼风唤雨,还必须时刻返照自己,修习一项陌生的功课──慈悲心。 历经几番身心的煎、煮、烤、炸后,她渐渐明白:炽热高压的厨房工作,正是体验“活在当下”的战场。 《佛陀的厨房》中处处可见作者犀利的幽默与对生活百态毫无矫饰的生动描述,是一道让您回味无穷的心灵佳肴。
本书是一本平易近人且深刻的精神指导作品,也是和平地改造内在的实际蓝图。教我们如何去面对、转化内在的暴力与恐惧,如何采取正确行动。 一行禅师是一位倡导和平与入世佛教的实践者,他提倡的修习是将正念生活和社会行动结合在一起。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以根除存在我们内心的暴力。 一行禅师运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激励人心,透过这些和平修习的概要,帮助我们发现转化的力量,在生命的每个层面创造和平。终止你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
伟大的心灵总是相通的,正因乎此,一位大哲学家和一位大诗人之间的距离,就比他与一位蹩脚的哲学家之间的距离为小。卡西尔的这册小书,通过追述从诗(卢梭)向哲学(康德)和从哲学(康德)向诗(歌德)的精神转换现象,生动而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指导人们去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与奥秘的新逻辑体系,突破了现代通行的逻辑教材的旧框框,为传统逻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独特的改革方案,观点鲜明,反对用数理逻辑取代传统逻辑的片面看法,主张改造并发展传统逻辑,使之更好地为现代人的思维服务。书中将传统逻辑在认识、表达和论辩等方面的应用充实为三大部分,精选了100个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索故事进行评析,通过剖析其中所蕴含的逻辑哲理,借以提高读者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