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神话流传的广泛,现在几乎是无人不知了,对洪水神话的研究,也早已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不仅神话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文学家,甚至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心理学家等也从不同的角度,试图解释这个神话的起源。本书作者试图从中外远古神话的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以洪水这一自然现象作为切入点,对洪水神话的起源以及历史沿革做一些学术上探索,希冀借此给读者提供一些新的认识视角。
本书旨在探讨中华文明与中华神话学的关系。利用渊源和土壤、引进与转型两章讨论一点,即中国神话学为何须有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视角,用方法与证据、神话与古史探讨已经有的中国神话学能在中国文明探源方面总结出哪些特点和经验。
本书充满机锋与智慧,讲述的是心理学者、人类学者、文学家、电影制作人等与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的对话。坎贝尔从他所研究的神话中体验生命的智慧,鼓励人要过一种开放、开放、再开放的生活,努力去挖掘内心世界。他发扬了美国当代神话学研究的传统,同时开辟出神话学的新领域,将神话带入现代人的生活。他于上世纪中期完成的《千面英雄》一书,是那些汲汲于寻求内在启悟的读者手中的“”。许多人坦承坎贝尔的文字改变了他们的生命。 “神话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在这个我们已经失去与神话的联系的时代,坎贝尔扮演的是一个路标的角色。
本书采用逐月写作的方式,各篇文章间自然就不刻意地表现任何规律的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是一种自我坚持与重复的努力罢了。
《佛光降临谁家?》围绕的中心——贡唐仓大师,是享有藏传佛教格鲁派“甘丹赛赤”(即“金座法台”)崇高佛位,影响遍及藏、汉、蒙古族地区等海内外佛教界的大活佛,被信众称颂为智慧佛文殊菩萨,亦即与文殊菩萨一体无二的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的转世化身。《佛光降临谁家?》通过贡唐仓大师从圆寂到其转世灵童寻访、认定、坐床的全过程,真实全面地反映3藏传佛教独特的活佛转世制度的历史与现实。作者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引导读者走进神奇独特的藏传佛教世界,感受大活佛的“前生”与“今世”:六世贡唐仓大师生前最后一次前往草原弘法利众、万千信众盛装骑迎的壮观情景:大师圆寂后10万多人供祭、悼念大师护国利民功德的感人场面;活佛高僧受命前往西藏“拉姆拉措”神湖观湖的艰难过程与神奇显示;按照传统仪轨和宗教习惯认定转世灵
部创世神话专著《中国创世神话》的修订版。作者在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西南创世诗群、宇宙起源神话、日月星辰等天象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氏族与氏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几方面对中国创世神话的总体状况和丰富内涵作了全方位的展现和解析,并对创世神话的社会功能与学术价值提出独到的看法。本书原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奖山花奖一等奖,由民俗学家、神话学家杨堃作序,是中国创世神话、史诗研究的参考书,在文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部创世神话专著《中国创世神话》的修订版。作者在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西南创世诗群、宇宙起源神话、日月星辰等天象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氏族与氏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几方面对中国创世神话的总体状况和丰富内涵作了全方位的展现和解析,并对创世神话的社会功能与学术价值提出独到的看法。本书原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一等奖,由民俗学家、神话学家杨堃作序推荐,是中国创世神话、史诗研究的参考书,在文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以毗沙门天王和城隍神为中心》主要探讨了毗沙门天王与城隍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流变过程。以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的起源和城市的起源与形成关系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广泛盛行的状况,指出毗沙门天王和原有的城隍神共同构成这一时期的城市保护神,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二元并存的格局形成。但毗沙门天王主要存在于北方城市之中,而城隍神则大范围存在于南方城市。在二神演变的过程中,其神性和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后,城隍神又独自成为中国的城市保护神,毗沙门天王则逐渐淡出城市保护神的行列。毗沙门天王其中一部分转换为中国的民间信仰,另一部分又回归到寺院,成为护法、护院的守护神,部分地回归佛教;城隍神则渐渐向道教靠拢。
鲁迅有云: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神话与人类的文明开化相伴而生,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折射出人类群体思维、情感、社会生活的发展轨迹,为人类了解自身的精神、智慧,以及社会变迁历程,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文化视角下的神话新解》对主要的神话故事进行深入探究,从文化的视角提出一整套崭新理论,其目的是希望引起读者思考,共同探究宇宙的本质。此外,通过对经典神话的细腻分析,也纠正了存在于中国传统思想中某些被长期误读,甚至阻碍社会前进的陈旧观念,给读者以豁然开朗的清新之感,在远古记忆的重述与解读中,品味生活之真谛、人间之大爱。
希腊神话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民间口头创作,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简单地说,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围绕宙斯(Zeus)和奥林匹斯十二主神及众多次神展开。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本书是英文版《希腊神话》经典系列丛书的本,主要介绍希腊神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主神宙斯和奥林匹斯山上的希腊十二主神,另加冥王哈得斯(Hades)及其妻冥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共十五位神 。他们主宰世界,呼风唤雨,争风吃醋,
本书收集了特蕾莎修女的谈话、祷文、默想和书信,充分反映了她对人那份深切的爱。她的一言一语极具震撼力,既能振奋人心,也能安慰心灵。
本书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是作为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神话研究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