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道教思想史有助于深入认识道教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作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发掘传统思想资源,建立新的人格完善理论,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有助于整合传统生态智慧,提高维护环境的自觉性,服务于人类真题生存。 本书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1卷)》,包括道教思想渊源和汉魏两晋南北朝的道教思想两编内容。
《钟吕丹道系列(2):钟吕丹道修炼入门(行大道修订版)》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钟吕丹道凝聚了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和智慧,是认知生命本质、揭示宇宙奥秘、修炼成真得道的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训练识神,沟通元神和灵性,主动吸收和运用宇宙能量,深入系统地调理不同时空层次的精气神,达到能动管理生命、把握身心康宁。作者期待与读者一起分享先祖留下的珍贵遗产,深刻体悟生命的微妙和喜悦,用灵性的光芒温暖人生,并带着慈爱和您的亲人、朋友一道去品味生命、享受生活。
茅山在道教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第八洞天、福地。茅山原名句曲山,因三茅真君于此得道成仙而名为茅山。本书与过去的《茅山志》不同,对茅山的历史沿革,神仙、真人、宗师等人、神,道经志书,以及宫观和科仪等等,进行了重新梳理,既利用了原来志书的资料,又有许多新的补充,全书后半部分的内容,搜集和整理的新资料更多,完全是清代以来最完整的一部茅山道教志书。
钟离权、吕洞宾被奉为道教全真(丹鼎)派的创始人。《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是该派代表性的经典。后世丹道的各支各宗的经典均在此基础上加以演绎衍生而成。它们吸收儒释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丹道的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丹鼎派的理论基础。
《钟吕丹道系列(2):钟吕丹道修炼入门(行大道修订版)》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钟吕丹道凝聚了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和智慧,是认知生命本质、揭示宇宙奥秘、修炼成真得道的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训练识神,沟通元神和灵性,主动吸收和运用宇宙能量,深入系统地调理不同时空层次的精气神,达到能动管理生命、把握身心康宁。作者期待与读者一起分享先祖留下的珍贵遗产,深刻体悟生命的微妙和喜悦,用灵性的光芒温暖人生,并带着慈爱和您的亲人、朋友一道去品味生命、享受生活。
这是一部参透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这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耗时30年呕心沥血献给读者的传世之作。 《丹道法诀十二讲》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倾毕生学力,以现代科学和中西哲学、精神分析学、中西医学的视角破译内丹学和禅宗、密宗修炼的奥秘,并将与其相关的社会人生问题作了剖析;后一部分则阐述各派丹道具体修持方法,并将丹家秘传的抄本附录于后。
茅山,古称句曲山,位于今江苏省南部,为道教“*福地、第八洞天”。南朝时,茅山成为道教上清派祖庭,“中经隋唐二代,高道辈出,隐然为道教正宗”。(陈国符:《道藏源流考》)元代茅山道士刘大彬编修《茅山志》,内容涵盖与茅山有关的诏旨诰敕、教派历史、人物传记、经箓目录、金石诗文等,为一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茅山山志。明代茅山道士张全恩重刻此书,由茅山乡贤江永年增补了明代茅山的相关史料。此书堪称研究中国道教史的珍贵文献。 本书以明嘉靖二十九年玉晨观刊《茅山志》为底本,除标点工作外,亦广泛参校其他版本《茅山志》,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茅山志》的可靠读本。
魏尧原著,魏为道教西派中兴之臣汪东亭的弟子,精通三教经典。《大道真传——道教西派内丹秘诀典籍》收录了《一贯天机直讲》《大道真传口诀》《大道真传》,均天机毕露,直泄西派真传秘机,易学易懂,可谓指路明灯。本书由董沛文编著。
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已经成为众多人文学科的研究获得新突破的起点,这已是人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考古材料的较多出土和公布以及道教研究领域的深入和扩大,利用考古材料对道教特别是早期道教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们的重视。本书则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这方面的尝试。本书的研究,涉及道教观念、道教典籍、道教法器、道教科仪、道教传播、道教史乃至道教相关背景的讨论。随着考古发现的新材料的不断公布及相关研究的进展,相信可以促进整个道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