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悟真篇浅解 — 道教典籍选刊 (宋)张伯端 撰,王沐淺 解 中华书局【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宋)张伯端 撰,王沐淺 解 /1990-10-01/ 中华书局
    • 道家内炼功夫,从现存文献考证,成周时期已有记载。汉末魏伯阳着《参同契》, 义理精深,包罗广泛,被称为「万古丹经王」,实非虚誉。北宋张伯端根据魏所述奥义,进一步将丹诀加以发挥,着《悟真篇》。《四库提要》云:「是书专明金丹之要,舆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自序》云:「畅发金丹之妙,详明内养之机。其修丹虽为幽深之道,得魏公倡之于前,而张君和之于后,自可循流以达源,见标以知月。」自北宋以来,穴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但传至后世,流派芜杂,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真伪并存,文字颇多出入,从未有人加以校勘,读者莫知适从。今不揣鄙陋,试作校注。但微力绵薄,思考难周,仅贡愚者之一得而已。

    • ¥54.39 ¥118.78 折扣:4.6折
    • 冲虚经 高晨阳 注译 安徽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高晨阳 注译 /2001-03-01/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冲虚经》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相传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神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 ¥51 ¥107 折扣:4.8折
    • 道教医学精义 盖建民,何振中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盖建民,何振中 著 /2014-01-01/ 宗教文化出版社
    • 《道教医学精义》简介: 道教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史上较早出现的一个流 派,其医学模式是融生理治疗、心 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于一炉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医 学模式,具有鲜明的道教特色。道 教医学虽属于宗教医学的范畴,但并不排斥世俗医学 ,奉行“先医药,后”的原 则,把治病术与药物疗法结合起来;道医善于运 用精神、信仰疗法和各种自然疗法 对病人进行心理和信仰治疗;道教医学对疾病的诊治 不单是从个体身心的治疗入手,而 且还注意到外界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 响,强调对外界环境的“治理”, 此乃道教特有的“医世”思想。历代道教医家层出不 穷,在中国医学文化史上享有盛 誉。在道家道教生命观、疾病预防治疗观指导下,在 传统医学基础理论之上,道教医学 逐渐形成其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藏腑经脉体系、病 因、病机思

    • ¥78.95 ¥167.9 折扣:4.7折
    • 论道:道教入门600讲【售后无忧】
    •   ( 2 条评论 )
    • 刘烨 主编 /2012-01-01/ 中国妇女出版社
    • 本书从15个方面对道教知识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包括道教释疑、道教名词解释、道教历史、道教教派、道教教义、道教典籍、道教法衣法器、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炼丹术、道教、道教科仪、道教故事、道教养生和道教名山道观。《论道:道教入门600讲》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道教方方面面的内容,帮助读者将道教知识尽收眼底。

    • ¥56.45 ¥120.9 折扣:4.7折
    • 道教服食技术研究 黄永锋 著 东方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黄永锋 著 /2008-04-01/ 东方出版社
    • 道教服食养生术是道教信仰者通过摄取食物、药物、气、符等来防治疾病、养护身心,以求长生成仙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道教服药技术、道教服气技术、道教辟谷技术、道教饮食技术、道教服符技术五种类型,是一类富有特色的道教养生技术。本书在技术哲学语境中探究道教服食文化,系统探讨道教服食技术本质、要素、结构,细致分析道教服食技术规程,理性评价道教服食技术的养生功能、社会影响、伦理价值,并从技术目的与技术功效的矛盾运动、技术继承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动,社会需求变迁的作用、科技整体进步等内外因素剖析道教服食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拓展了道教养生视域。 本书是“国学新知文库”之一,全书共分4个章节,对道教服食技术本质、要素、结构,细致分析道教服食技术规程,理性评

    • ¥72 ¥151.37 折扣:4.8折
    • 太极丹经 (明)张三丰 海南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2 条评论 )
    • (明)张三丰 /2011-08-01/ 海南出版社
    • 《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是武当三丰犹龙派太极丹法传人孔德先生继《易筋洗髓大全注解》、《乐育堂语录注解》之后的又一部丹经巨著。自1997年在《武当》杂志上连载以来,颇受内丹养生学界的关注,成为武当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撷取1926年上海中原书局印行版《三丰全书》中的《天口篇》、《大道论》、《 道情二十四首》、《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以及《玄要篇》等核心篇目进行注解,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张三丰内丹及道学思想体系。 在书中,孔德以实证实修之效验畅言大道真谛,详述玄关法窍,诠释火候细微,传承丹道正宗,并对张三丰及前人丹经中秘而不宣的法诀隐语集中阐解,使功理功法有章可循、通俗易懂;同时又结合现代社会的养生观点去解读太极丹经,使仙学爱好者即

    • ¥97 ¥199.37 折扣:4.9折
    • 悟真篇浅解 — 道教典籍选刊【正版书籍,满额减】
    •   ( 2 条评论 )
    • (宋)张伯端 撰,王沐淺 解 /1990-10-01/ 中华书局
    • 道家内炼功夫,从现存文献考证,成周时期已有记载。汉末魏伯阳着《参同契》, 义理精深,包罗广泛,被称为「万古丹经王」,实非虚誉。北宋张伯端根据魏所述奥义,进一步将丹诀加以发挥,着《悟真篇》。《四库提要》云:「是书专明金丹之要,舆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自序》云:「畅发金丹之妙,详明内养之机。其修丹虽为幽深之道,得魏公倡之于前,而张君和之于后,自可循流以达源,见标以知月。」自北宋以来,穴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但传至后世,流派芜杂,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真伪并存,文字颇多出入,从未有人加以校勘,读者莫知适从。今不揣鄙陋,试作校注。但微力绵薄,思考难周,仅贡愚者之一得而已。

    • ¥79.9 ¥168 折扣:4.8折
    • 太极丹经 (明)张三丰 海南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明)张三丰 /2011-08-01/ 海南出版社
    • 《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是武当三丰犹龙派太极丹法传人孔德先生继《易筋洗髓大全注解》、《乐育堂语录注解》之后的又一部丹经巨著。自1997年在《武当》杂志上连载以来,颇受内丹养生学界的关注,成为武当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撷取1926年上海中原书局印行版《三丰全书》中的《天口篇》、《大道论》、《 道情二十四首》、《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以及《玄要篇》等核心篇目进行注解,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张三丰内丹及道学思想体系。 在书中,孔德以实证实修之效验畅言大道真谛,详述玄关法窍,诠释火候细微,传承丹道正宗,并对张三丰及前人丹经中秘而不宣的法诀隐语集中阐解,使功理功法有章可循、通俗易懂;同时又结合现代社会的养生观点去解读太极丹经,使仙学爱好者即

    • ¥87 ¥179 折扣:4.9折
    • 大道真言:黄老内丹学修研笔记 于德润 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于德润 著 /2017-07-01/ 中医古籍出版社
    •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生命文化,其源头滥觞于《河图》、《洛书》,肇始于《易经》、《阴符经》,大成于老子《道德经》。这些经典所蕴涵的生命智慧,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髓。 n 本书冠以《大道真言》,实乃对此四部经典“真言”的感悟: n 《河图》、《洛书》是上古先民心灵思维的认知典范;《易经》历来被视为五经之首;《阴符经》在黄老文化中具有祖经的地位;老子《道德经》集成并完善了作为文化道宗的“黄老思想”。基于对此四部经典的感悟,本书精选了的修真要诀加以适度提要,目的是结合当代人的生命修养和认知回归,尽可能真实、本色地再现一直被视为玄奥神秘的黄老内丹学,为有志于传承大道智慧的当代行者提供必要的践行支持。

    • ¥53 ¥113.37 折扣:4.7折
    • 楚简书道德经 李金泰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李金泰 著 /2011-04-30/ 人民日报出版社
    • 楚简书家书坛忍者,李金泰寒暑六载、八易其稿,以战国楚文字精心创作的《楚简书道德经》百米长卷,填补了历史空白,再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原书风貌,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收藏阶疽。刘艺老嘉许:此一长篇巨帙既具学术性,又富艺术性,实为难得之杰作。沉厚雄强,古茂奇丽,朴散简远,一派天机。传承楚文化,弘扬楚文化。创新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家应该思考的是,我为艺术贡献了什么,我为历史留下了什么。

    • ¥76 ¥169.37 折扣:4.5折
    • 六朝隋唐道教文献研究 趙益 著 凤凰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趙益 著 /2012-12-01/ 凤凰出版社
    • 古典文獻是傳統文化的載體,研究傳統文化,不能不從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基礎工作做起。另一方面,對古典文獻進行整理、闡釋與研究,不僅是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時也是繼往開來、建設二十一世紀中國學術文化的重要一環。眾所周知,中國歷史悠久,古典文獻汗牛充棟,擺在研究者面前的任務是相當繁重的;而如何通過對古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表達當代人的學術趣味和文化關懷,體現當代人的學術眼光和學術水準,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也是相當艱巨的。這是一頊偉大而繁複的事業,可以分解成無數頊具體的工作,需要很多同仁的投入與協作;同時也是一項細水長流的事業,每一位傳統文化研究者都責無旁貸,儘管各人所能貢獻的也許只是涓滴之水。實際上,如果打一個比方,文獻傳承就好比一條河流,那個表面上似乎看不見摸不着的文化傳統,正如

    • ¥54 ¥123 折扣:4.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