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作家,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本集由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提供文稿和样书,比较全面地呈现了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 书分为三个部分:纪、览、论。“纪”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60篇。“览”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每览八篇,八八六十四篇(览有始览缺一篇,现有63篇)。“论”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还有一篇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放在十二纪后边。总括起来《吕氏春秋》全书共160篇,结构完整,自成体系。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的学者之一。《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先生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徐调孚先生的校注引出了王氏文中提到的诗词原文,他的这本《校注人间词话》曾被认为是最为完备的《人间词话》版本,至今仍不失为一本很好的普及性读物。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以及明暗变幻的微妙;《德经》说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而且文字简洁、富有韵律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因此,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诗化表述。 这本《道德经全鉴》,解读行文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经》中的智慧真谛,让“道”真正地融人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让我们从身边事物的细枝末节就能体会老子的思想。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文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本书先配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150余幅,与尼采美学的精彩内,与诗人学者周国平的优美译文相得益彰,赏心悦目。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编译时,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
做人,要有自我肯定的骨气,而非做给别人看,期许别人赞美,抱着奖章径自陶醉不已。树立什么形象,活出何等人生,自我期许才是千年风雨也无法抹去的碑文。由心外求富贵,终日奔波,只为填满那一口无底洞,而“大厦千问,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又能几何?”真正有德有量、有学养的人,明白宇宙无垠,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之下还有地,而知道谦虚向学、互相赞美,不会事事计较、处处比较;明白自己所学所知不足,不会自得自满、不可一世。 ……翻阅《禅师的米粒》,聆听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 《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共十四本,涉及处世、幸福、智慧、读书、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大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了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
本书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紧密地抓住美学和人生的联系,从美与人生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审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一方面,他认为美依赖于人生;另方面,人生需要美。离开人和人的实践,世界万事万物也就谈不上什么美与不美了。反过来,如果离开了美,人的生活也将变得干枯无味,缺乏光辉和意蕴。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认为应当联系人生和美来开展美学的研究。这是他的《美学导论》的个特点。 其次,编者还认为,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人所追求的就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但是,要实现美的理想,必须要有美的人。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强调美学教学应当与美育结合起来。通过美学教学,同学不仅获得大量的有关美学理论的知识,而且能依照“美的规律”,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美的人。这样,编
《楞严经今译》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全书十卷编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翻译秉承忠实原文的原则,不加主观臆测与推论。
抛开民族英雄的光环,作为一个普通人,甘地带给我们更深刻的启示。他追求谦逊、宽容、质朴,道德的完善、心灵的宁静,因此获得人生的圆满和幸福——这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智慧。本书搜休了甘地关于个人修养以及健康的储多论述,这些话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美丑;像清泉,洗涤我们的心灵;像暗夜的星光,启迪我们思考人生。
《列子》一书,《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班固曰:列子“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到唐天宝元年,唐玄宗下旨设“玄学博士”,把《列子》等四部道家著作列为经典。之后,道家一直奉《列子》为圭臬,认为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成为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缕佛光燃亮了希望 一盏心灯照亮着行程。 宇宙与人生,只有平淡才是真实而恒常的。此外,“富贵风前烛,功名瓦上霜”,任你鹣鲽情深、义气干云、勋业彪炳、任侠豪情,都如同过眼云烟、梦幻泡影。只有淡泊宁静,才能于悠然自得中陶然忘机,澄澈性灵,还我天真,拓风霁月襟怀,绽射皎洁无瑕光辉,坐看白云卷舒、鸢飞鱼跃。此种淡泊平怀,便是人生的真味!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心劳日拙就是地狱。 本书所编著的佛家故事,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在深刻体会佛教禅学精义的基础上,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佛家故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行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能,探讨人生哲理。使读者在欣赏此经典著作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到生活中处
孔子曾说:“我的主张反映在《春秋》,我的为人体现在《孝经》”,由此可见《孝经》在儒家经典中的位次,在中国文化中的位次。由《孝经》集中阐述的孝道,对于中国人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而且已经被证明它是不可能被一两句“非孝”口号所能简单地加以否定或废弃的。至于孝道本身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究竟是束缚人生奋斗进取的文化桎梏,还是培养国民道德伦常的教育,或是否有那么一点在批判中继承的效用,不妨请读者在看过这本《孝经现代读》以后,再作思考。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马斯洛人本哲学》从全新视解,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马斯洛人本哲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的人?《马斯洛人本哲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帮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的因素以实现最的自我,创造好的人生境界。
老子所著《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成书于春秋末期。本书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但它不似儒家那样就哲学论哲学,就伦理论伦理,就政治论政治,而是从更深层次上,把社会、人生等问题置入宇宙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加以对照并深入思考。因而《道德经》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德经》一书,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结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对老子的思想学说进行思考和讨论的同时,也查阅参考了历代学者们的某些注释版本和当前学术界诸多研究成果,并将参考文献目录附于书后。
佛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浩瀚的佛教经典,隐秘的丛林殿宇,总让身处红尘俗世的人们保持敬畏或者只是心生好奇。难得有人心怀虔敬,深入佛门,领略另外一种人生的同时也体悟自己原本的生命轨迹,从而渴望澄明。本书的作者便是其中之一。他历时九载,深入灵隐寺、天台山等佛教寺院,与方丈同吃住,与法师共修禅,更与众多佛门弟子朝夕相处。佛门的清苦他难以忘怀,而佛门的高尚则让他感动而景仰。作为一位摄影家,作者用镜头记录下这段时光里让他记忆犹新的时刻,小到饮食就寝,大到剃度受戒。他同时用真切的文字记叙了这段令他也另异国他乡的友人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岁月。他希望这是一座桥,让人们通过它看到一个真实的佛门;他也希望这是一面镜,让人们照亮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