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 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社会史的研究越走向深入,“田野历史学家”的工作就越显重要。这部论集是以近代山西社会的水灾、水案,集体化和晋商等专题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注重在田野调查中搜集史料、解读史料,展现出历史学对地方社会变迁的理性关怀。对于近代以来山西社会历经剧变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本书从多个侧面做出了细致的观察和解析。
1.本书是继《六度分隔》之后,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作者发现:相距三度之内是强连接,强连接可以引发行为;相聚超过三度是弱连接,弱连接只能传递信息。 2.本书讲述了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如对人类的情绪、亲密关系、健康、经济的运行和政治的影响等,并特别指出,三度影响力(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能影响到你)是社会化网络的强连接原则,决定着社会化网络的功能。 3.本书提出大量看似不可思议的,却又得到实践检验的观点:肥胖是可以传染的;婚姻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人们会仅仅因为别人自杀就决定自杀;大多数人的坚果过敏症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你所以为的自由恋爱其实是包办婚姻……
第章向读者介绍本书,并呈现科宾施特劳斯的哲学观念,突出了他们在分析中的取向。 第章讨论做质性研究时的实际考虑。 第章,标题为“分析的准备”,是一个新的章节。这一章主要解释分析的意义。 第章将先前版本的好几章内容合并在一起。这一章呈现了一系列能够用来分析资料的方法与步骤 第章使用了有关情境和过程的熟悉材料,但将其安排在文本的前面,而且将它们作为附加的分析工具呈现。这一章还包括一节关于整合的内容。 第章集中介绍了备忘录和图表。 第章是有关理论抽样的。 在说明“做资料分析”的五个新的系列章节中,第章是个章节,其使用的材料都是来自越战的研究项目。该章聚焦于概念发现。 第章开始讨论概念的说明。 第章是关于资料情境化的问题。 第章讨论分析中的过程。 第章主要是内容整合及理论的提出。 第章是关于
中国目前的“战略威胁”之一,在于其“国家形象”。中国目前最重大的战略挑战,都与其“国家形象”相关。中国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 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而“声誉资本”的缺乏则会增大改革的风险。 对于世界而言,中国首先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对于中国而言,必须设计一整套与中国的现状及其理想的未来相适应的观念、标识、品牌和说辞。这不是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通过知识产品、文化产品和一般商品展示一个新颖的中国,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国的传统声誉。
本书以经济理论为参照,在引入了财富、资产、汇率等多重机制后,充实和丰富了总需求分析体系,对于现实的解释能力更强。 本书采用教科书体例,有意淡化时效性,增强理论性,将实践作为丰富和发展理论的必要环节和重要部分,因而使其理论体系更强。 本书是生活生生中国经济发展变化和政策导向的写照,是中国版的宏观经济学、是在中国实践基础上思考和概括出来的理论,同时发展了宏观经济学。 本书逻辑上层层递进,论证充分,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想信书中的许多观点及其理论体系是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范.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企业、NGO组织的议事活动之中。本书是它的官方版本,完整概括了发展的议事规则体系,是一本经典、全面、的议事规则工具书。 “罗伯特议事规则”蕴涵着丰富的理念:法治、民主、权利保护、权力制衡、程序正当、程序性竞争、自由与制约、效率与公平。但罗氏规则并不空谈理念,而是把理念融会在规则之中,直接面向实践、面向细节、面向可操作性,用平实而严密的语言陈述规则。
《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套装上下册)》分为两个专题。西方现代性问题与政治哲学的变迁——利奥·施特劳斯论文小辑收录了利奥·施特劳斯的《现代性的三次浪潮》等6篇重要文章,以及斯坦利·罗森的《金苹果》一文,以及刘小枫先生的《施特劳斯的“路标”》的文章,对施特劳斯的思想进行了把脉式的辨析。西方现代性的展开与时代观念内涵的确立——汉娜·阿伦特论文小辑收录了汉娜·阿伦特的《真理与政治》等6篇较为的文章,从而使读者对阿伦特的思想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从书名上看来,本书似乎是一部专业的学术著作,人们会认为有众多的术语或者晦涩的表达。其实不然,这是一部向中国众多读者介绍欧美主流社会学对现代化认识的书,采用的也是通俗、平易和介绍性的写法。 本书二十余万字,力图向中国读者介绍一种在现代西方社会学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化观点。这个观点,截然不同于我们传统的认识,但又是流行于西方很多年甚至在现代已经成为常识的观点。在我们国内,在现在,是一个新鲜而又刺激的观点和话题,相信读者读完之后,会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