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幻象》(流行文化研究开山之作,普利策奖得主的超前预言,在真相被遮蔽的时代如何清醒生存)
    •   ( 4249 条评论 )
    •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 著 ,新经典 出品 /2023-06-01/ 南海出版公司
    • 本书为20世纪流行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历史学家丹尼尔 布尔斯廷最具突破性的作品之一。作者敏锐地描述了大众文化转型的方方面面:新闻业不再忠实报道,转而炒作热点;媒体迎合公众,量产朝生暮死的娱乐明星;观光景点专为游客定制,却又显得千篇一律;营销广告亦真亦假,铺天盖地;文学改编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作者全面观察美国新闻行业发展和社会变化,系统回顾了公共意识从注重真实转向爱好虚假的过程,准确剖析了大众媒体兴起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内容涉及新闻、选举、旅行、出版、电影、广告等多个领域。本书一经出版即在学界和社会引发热议,启发《娱乐至死》《景观社会》《消费社会》等多部经典著作,此次为中文版首度引进。

    • ¥33.1 ¥69 折扣:4.8折
    • 我在现场(第一辑)
    •   ( 25 条评论 )
    • /2024-10-30/ 新华出版社
    • 《我在现场》是一本记录新闻工作者一线采访 幕后 故事的 图文 书, 透过一线记者的生动笔触,辅以大量高清图片,鲜活地再现了新闻现场的动人瞬间,细腻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深度挖掘并呈现新闻背后扣人心弦的故事。本书选篇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巧妙融入个人观察、深刻思考与真挚情感,令全书洋溢着强烈的现场沉浸感与引人深思的洞察力。 该书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主编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思扬。

    • ¥42.2 ¥88 折扣:4.8折
    • 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   ( 436 条评论 )
    • 本书编写组 /2014-10-31/ 新华出版社
    • 《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收入毛泽东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七〇年为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撰写的消息、述评、社论、评论、发言人谈话、答记者问、广播谈话、编者按等,共一百三十三篇。

    • ¥38.4 ¥80 折扣:4.8折
    • 我在现场(第二辑)
    •   ( 18 条评论 )
    • /2024-10-30/ 新华出版社
    • 《我在现场》是一本记录新闻工作者一线采访 幕后 故事的 图文 书, 透过一线记者的生动笔触,辅以大量高清图片,鲜活地再现了新闻现场的动人瞬间,细腻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深度挖掘并呈现新闻背后扣人心弦的故事。本书选篇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巧妙融入个人观察、深刻思考与真挚情感,令全书洋溢着强烈的现场沉浸感与引人深思的洞察力。 该书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主编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思扬。

    • ¥42.2 ¥88 折扣:4.8折
    • 采访课
    •   ( 407 条评论 )
    • 王志 /2020-09-01/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实操性 爆棚 是这本《采访课》*的独特之处。一来,整本书由作者二十余年的一线新闻记者工作经验提炼而来,实践出真知,本书中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一定是行得通、靠得住的;再来,全书从章节设置到课后习题,均以实操为*终目的,换句话说,《采访课》不仅会解答你对于采访的种种疑问,还会告诉你究竟怎样做采访。 有趣 是《采访课》的又一个特别之处。这是一个 浅阅读 和 快阅读 的时代,没有人会想拿起一本冗长无味的书,希望你在阅读这本《采访课》时是爱不释手的,是轻松愉悦的,所以作者尽可能让它变得既有用,又有趣。

    • ¥30.6 ¥68 折扣:4.5折
    • 采访的秘密
    •   ( 284 条评论 )
    • 王志 /2020-09-01/ 山东人民出版社
    • 《采访的秘密》是一本深入浅出的采访书、详实的案例书、实用的专业书,有助于传播新闻专业知识,称得上是媒介素养 补给包 。作者将采访绝学倾囊相授,告诉你如何做采访。不仅是理论性与实操性兼具的新式采访课教材,也是尽显沟通的魅力与沟通的技巧的社交通关秘籍,助你了解采访的秘密,领悟沟通的诀窍。 一本小书当然无法解决你所有关于采访和沟通的难题,但将近200个问题,每个都有出处,我相信总有 一问 吸引你。本书提供的绝不是标准答案,只希望让你的生活因懂得采访与沟通的技巧少一些烦恼和危机,多一些乐趣与收获。

    • ¥30.6 ¥68 折扣:4.5折
    • 时评写作十六讲
    •   ( 55 条评论 )
    • 曹林 /2020-01-01/ 北京大学
    • 本书作者曹林多年来一直活跃于 时评界,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教授新闻评论课,既有 的业界实践经验,也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心得,这使得本书在具有较强实操性的同时,也具备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梳理。在力求跳脱教材式的传统结构的同时,本书尝试从融媒体时代语境出发,呈现时评写作的新特点与内在规律,传达理性、有效、负责任的时评写作理念。 《时评写作十六讲》由十六讲组成,每一讲都涉及时评写作理论讲解与思维训练、新时评写作案例分析,以及时评写作专题训练建议与学生习作点评等。对于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系学生的专业提升,以及各类考试中的评论写作水平的提高,本书可视为是一本“时评写作实战指南”,与此同时,本书 致力于启发评论思维,培养正确、公允的评论素养。

    • ¥34.4 ¥72 折扣:4.8折
    • 新闻写作技巧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11 条评论 )
    • 赵凤山 /2021-03-01/ 中国文史出版社
    • 新闻的支柱性体裁系消息、通讯和评论。本书全面精细地解剖了其内在结构,并选用近300篇风格各异的实例,对标题、导语、主题、背景、开头、结尾、结构、叙述、描写、细节、提炼、积累等,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详尽分析,从中归纳提炼出如何写好消息的技巧、如何写好通讯的诀窍、如何写好评论的方法,让读者从中能够掌握好写作规律和写作要领。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条理清晰,行文朴实,实例丰富,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有兴趣从事新闻写作的读者,这是一本易懂易学的实用教材。

    • ¥33.3 ¥68 折扣:4.9折
    • 时评写作十六讲
    •   ( 44 条评论 )
    • 曹林 /2020-01-01/ 北京大学
    • 本书作者曹林多年来一直活跃于 时评界,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教授新闻评论课,既有 的业界实践经验,也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心得,这使得本书在具有较强实操性的同时,也具备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梳理。在力求跳脱教材式的传统结构的同时,本书尝试从融媒体时代语境出发,呈现时评写作的新特点与内在规律,传达理性、有效、负责任的时评写作理念。 《时评写作十六讲》由十六讲组成,每一讲都涉及时评写作理论讲解与思维训练、新时评写作案例分析,以及时评写作专题训练建议与学生习作点评等。对于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系学生的专业提升,以及各类考试中的评论写作水平的提高,本书可视为是一本“时评写作实战指南”,与此同时,本书 致力于启发评论思维,培养正确、公允的评论素养。

    • ¥32.4 ¥72 折扣:4.5折
    • 质疑逼近真相
    •   ( 221 条评论 )
    • 王志 /2020-09-01/ 山东人民出版社
    • 故事性是《质疑逼近真相》的可贵之处。全书分为采访者简介、作者札记、采访实录三部分组成,精选了20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既有 医食无忧 组合钟南山、袁隆平,又有大师杨振宁、黄永玉,还有敦煌守护者樊锦诗等。那些剑拔弩张、高潮迭起的采访实录引人入胜、发人深省。那些珍贵的节目原始场记,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 质疑是本书的另一个特色。质疑在王志这里,远远不是一般访谈的问询。 他把大众的关切与自己的思考都化为质疑的问题,一个个提出来,让访谈对象作出解答。透过本书这些经典的采访实录,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到他为何质疑、如何质疑,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生动的社会图景和人物群像。

    • ¥30.6 ¥68 折扣:4.5折
    • 焚书 知识的受难史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 36 条评论 )
    • (英)理查德·奥文登 /2023-07-01/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知识的保存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斗争:享誉古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因管理不善而日渐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额投入才使牛津的新图书馆得以建成;纳粹政权纵火焚烧了成千上万册犹太人的书籍;卡夫卡的手稿则有可能因为他生前的遗嘱而不见于后世。在本书中,博德利图书馆馆长理查德·奥文登横跨三千年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介绍了从泥板到云数据存储时代的知识受难史,探讨了知识保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图书管理员和档案馆馆员等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和牺牲也在书中有精彩的呈现。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类文明史。通过此书,我们应该理解,图书馆和档案馆不仅仅是存储文献的地方,也与当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紧密的互动,为社会的健康运转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奥文登也向整个社会提出倡议: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

    • ¥32.6 ¥68 折扣:4.8折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精)
    •   ( 244 条评论 )
    •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译者:何道宽... /2019-03-01/ 译林
    •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 ,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 ¥42.6 ¥88 折扣:4.8折
    • 生产性观众 媒体接受作为文化与审美过程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29 条评论 )
    • (奥)赖纳·温特 /2022-07-01/ 重庆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文化社会学为导向对观众在日常生活背景下的媒体接受行为展开了研究。作者首先回顾了主流的传播学研究,比如媒体效果研究、阿多诺,霍克海默关于文化工业的研究、鲍德里亚和詹姆逊关于后现代文化的研究,然后进一步深入主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媒体观众的概念——生产性观众。作者认为,这些观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信息,而是在媒体接受的过程中,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改造这些媒体文化产品,展现出他们的生产性和创造性。本书旨在表明,媒体接受作为一个文化与审美过程,其作用和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被完全忽视了。我们对观众的生产性和创造性的考察,是理解当今流行文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 ¥34.3 ¥72 折扣:4.8折
    • 童年的消逝 【正版】
    •   ( 17 条评论 )
    • Neil Postman /2011-06-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

    • ¥49.49 ¥178.47 折扣:2.8折
    • 藏杂·杂说:我与收藏的故事 韩天衡 著 荣宝斋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3 条评论 )
    • 韩天衡 著 /2019-10-01/ 荣宝斋出版社
    • 韩天衡的名字,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艺坛上一直是响亮的。可以说,他的艺术视野遍及篆刻、书法、绘画、鉴赏、收藏、教育、公益等诸多领域。起步之早、范围之广、影响之远。 而且,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他的篆刻奇崛、瑰丽、多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赞誉“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是公认的当代印坛一面高举的旗帜。其书法、绘画皆能深入传统、相互融通、变化气质,又极见个性创新。他理性思考、精于思辨,对篆刻史、书法史、绘画史皆有自己的见地与发想,并将这些经验与心得转化为“传道授业”的教化能量,春风桃李,泽被四方。 韩先生从年轻时就致力于书画、杂件艺术品的收藏。非以“增值”想,只是出于热爱、学习的初衷。而这些当年用工资、津贴、稿费一点一点购得的“旧物”,在今天已成为难得一见的“国宝”。难

    • ¥50 ¥283.37 折扣:1.8折
    • 古典文献基础知识答问 周生杰 安徽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周生杰 /2010-03-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 现在学科虽然形成了,但是“文献学”的名称出现却是在近代,历史上,部以之为名的专著为1930年代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此后,各种文献学研究的书籍不断面世,而目录、版本、校勘、典藏等专科文献学著述亦纷见迭出,经过前代学人的积淀,文献学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文献学理论和实践正紧密地结合起来。

    • ¥42 ¥91 折扣:4.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