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近现代出版史论集》一书为作者金炳亮先生关于广东、香港和澳门的近现代出版史的公开发表的文章资料的结集,具体内容从 粤港澳近代出版史的兴起和发展 、 广东革命出版活动及影响 、 近现代港澳地区的出版业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 、 粤港澳近现代出版人物述论 、 粤港澳近现代出版史大事记 等几个方面,串联出了粤港澳近现代出版史的全貌,对地域的出版史以及整个出版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在《作家和出版人》中,西格弗里德·温塞德通过考察黑塞、布莱希特、里尔克、瓦尔泽等德国作家的写作史和出版史,生动阐述了作家和出版人的默契、合作、冲突与误解,进而探讨了出版人与生俱来的“角色冲突”,阐释了文学对时代的意义何为,文学出版人的职责何为。 温塞德坚信出版肩负的教育和变革的任务。出版人必须摈弃对 与过度的偏爱,在想象和严肃的游戏中行事。出版人既顺应潮流,又批判潮流,服务于“神圣的商品”(布莱希特语)——书籍。出版人的工作本质可以概括为:为作品时刻准备着,为作家时刻准备着,为他作品中的创意时刻准备着,并帮助他取得影响。
本书以德古意特 的历史文献档案为基础,叙述了赖默尔、戈申、维特、古腾塔格、特鲁布纳等五家出版社的创立、发展以及 加入德古意特联盟,并奠定了德古意特 跨国经营的整个历史脉络。从1749年至1999年的250年间,在西方文化中心之一的德国,出版人是如何在剧烈的时代变动中,进行德国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理论,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专业化组织、生产活动,并抓住时机勇敢进行“自我革命”,大踏步 化,将德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书中既有出版人与歌德、席勒、费希特的交往花絮,也有德国出版社与图书零售、批发商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形成 德国图书贸易法规的历史还原,还有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生产分记账等“德国式”的创新。可以说,德古意特出版社的发展史,就是德国出版机构如何进行专业化知识生产、如何勇于开展“
《融合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旨在全面解析融合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学术期刊内容创新、品牌建设、传播方式等的影响。通过系统梳理融合出版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路径和策略,为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该书通过总结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策略和推广成功案例经验,将为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出版业的创新与发展,为提升学术期刊在全球学术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贡献力量。在理论层面,该书将丰富和完善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深入探讨融合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为学术界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
《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23版)》为国际出版蓝皮书系列第16版。本书由主报告和国别报告组成。其中,主报告将2022年主要研究对象国的出版业发展情况进行同维度比较,提炼共性、分析个性,呈现出国际出版业整体情况。国别报告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10个国家出版业的有关内容。上述国别报告着重梳理了2022年各国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图书出版、图书销售、图书销售渠道、国民阅读、出版企业和期刊业的基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