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the long-awaited third edition of Chomsky' s outstanding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Language and mind. The first six chapter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1960s, made a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 to linguistic theory. This new edition plements them with an additional chapter and a new preface, bringing Chomsky' s influential approach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apters 1-6 present Chomsky's early work on the nature and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as a geically-endowed, biological system (Universal Grammar), the rules and principles of which we acquire as internalized knowledge (I-language). Over the past fifty years, this framework has sparked an explosion of inquiry into a wide range of languages, and has yielded some major theoretical questions. The final chapter revisits the key issues, reviewing the "biolinguistic" approach that has guided Chomsky' s work from its origins to the present day, and raising some novel and exciting challenges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
本书从语义的角度,着重讨论了英语语法中的许多核心问题。作者认为,语法和语义紧密相关。作者用语义分类的方法,对英语动词进行分类,并对英语各种句型及其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剖析,从语言事实出发,对许多英语语法问题进行了阐述。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其他英语学习者,以及从事语法研究的人士阅读。
本书是“外教社认知语言学丛书”之一。作者将神经认知语言学、功能语法各模式以及Langacker、Taylor的认知语法、 Talmy、Jackendoff的概念语义模式、 Goldberg 的构架语法、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illmore的框架语义等认知语言学的各流派综合起来,主要论证概念框架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不同概念域中的形式表征。
本文面向的读者对象是具有传统计算机科学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基于统计的语言处理技术——单词标注(word tagging)、基于概率上下文无关语法(PCFG,probabilistic context-free grammar)的剖析(parsing,又称为句法分析)、语法归纳(grammar induction)、句法排歧(syntactic disambiguation)、词义分类(semantic word classes)、词义排歧(word-sense disambiguation)等技术,同时还介绍了相关的数学知识,每一章还附有数量的练习题。本书在国外好评如潮,已经成为学习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的不可缺少的入门书之一。
本书是一本关于计算语言学的专著。全书包括A、B、C、D、E五篇:A篇讲述集合论,B篇讲述逻辑和形式系统,C篇讲述抽象代数,D篇讲述作为形式语言的英语,E篇讲述形式语言、形式语法和自动机,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并掌握语言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的数学方法。本书是专门为语言学工作者编写的,讲数学问题时都紧紧扣住语言,深入浅出,实例丰富,作者还精心设计了大量练习,书末附有练习答案选,可满足语言学工作者在研究中学习和使用数学方法的需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上古音系(第2版)》所研究的是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音节结构,包括声韵母内部的组合结构、变化和变化的功能,以及它与《切韵》系统联系的规律(语音演变规则和发生机制)、乃至在方言与亲属语言音韵中的反映。研究上古音系,是为了了解汉语语音史的源头状况,为了解释上古文字和文献中各种不易理解的语音现象和与语音相关的词汇、语法现象;此外还为了进一步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一些现象的来龙去脉。
本书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写好文章的书。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又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足见写好文章之重要。但是,写好文章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许多人常常体味写作之难、写作之苦,原因虽为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应该是综合修养和方法问题。为了帮助广大写作爱好者快捷地掌握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作者编选了这本《名家谈怎样写文章》一书。 古往今来,文章大家们孜孜以求为文之法,写下大量文质并美的文章,同时,也总结出许多可资借鉴的写作经验,是写作理论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认真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根本性提高。 考虑到读者范围的广泛性,本书所选的81篇文章主要以指导一般写作为重点,兼顾公文写作及文学写作。所有文章均按作者排列,未按
今天,各个学科中的研究正逐渐认识到:语言使用中的变化方式是与广泛的社会文化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他们也正在逐渐意识到将语言分析用作为研究社会变化的一种方法的重要性。但是,还不存在一种既适合于理论,又适合于实践的语言分析方法。所以,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力求发展一种通向语言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致力于填补某种空白:它对于语言研究中的变化能够特别有用,而且也能够适合于研究社会的和文化的变化。
《世界华文教学》以提升海外华文教学与研究水平为目标,着重反映华文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成果,是华文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本书为第9辑,分为六个部分:新挑战·新发展——全球疫情下华文教学研讨会专家发言选摘、华文教育理论研究、华文教师研究、华文教学研究、汉语研究及专栏。
破译三千年汉字活化石 再现中国人的食色性也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如何改造世界。”汉字研究者的任务:一是让汉字非神秘化,使以往艰深的汉字学进入小学、中学课堂,步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解决识字难的问题,极大地缩短汉字的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为汉字的简化法则以及简化的必然性提供科学依据。若非如此,你便不是一个好的汉字学者。
本书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师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成果文集,涉及“汉语+”模式改革、“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与大中文专业改革、“汉语+”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传统文化与实践教学五部分。前三部分重点研究和探讨了“汉语+”人才培养模式。后两部分侧重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传统文化与实践教学,也是“汉语+”。其中既有面向国外的语言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又有面向的地方高校区域文化特点和教学原则研究。
本书以认识理论及其相关概念为理论框架,基于真实自然的汉语会话材料,考察叹词性回应标记“哦”和“啊”、附加疑问结构兼应答结构“是吧”和“好吧”以及复合型话语标记“那个什么”等典型认识表达关联现象,系统阐释认识理论的研究理念与分析方法,构建汉语认识表达体系。同时,引入认识这一参与者内在心理认知因素,以认识和序列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为纵横坐标轴,在动态语境中深入揭示语言形式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分析范式对汉语其他互动语法的实证研究具有的借鉴意义。
中国现当代学科的地域 文化与文学研究,文艺理论 的身体美学、图像中的美学 ,中国古典文学的版本、文 献研究,比较文学与外国文 学作家研究以及翻译研究, 还有基于大的建筑文化的文 学研究,等等,都显示出了 鲜活的学科特色。本书中的 青年博士,表现出比较清醒 、充分的学科意识,明确了 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准了自 己的研究领域,集中力量进 行探究,写出了富有创 见性的文章。
《尔雅》是中国古代部训诂专著,其书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存《尔雅》共十九篇,其中后十六篇与名物有关。自汉至今,研究《尔雅》者众,论者多从训诂学、辞书学角度阐述此书的价值,然而对於它在文字学、汉字史上的价值却很少有人提及。本书以《尔雅》及郭璞注名物词用字爲对象,以文字学、训诂学、辞书学、校勘学等相关理论爲指导,对《尔雅》名物词用字进行溯源和流变考察,分析《尔雅》名物词用字的异文类型,探讨其发展变易的原因,总结《尔雅》名物词用字历时考察与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