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口袋本)以简明实用为目的,对现代汉语中十七种常用标点符号进行逐类讲解,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和分隔号等,尤其注重对其在实际使用中的误用情况和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同时对功能相近的标点符号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标点符号的功能和用法,让语言的表达更加清晰有力。
《语言的突破》为卡内基经典之作,于1931年初次出版, 8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 的奇迹”。本书汇集了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同时引用了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然后取得成功。
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专升本教材”之一,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训诂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随文注释的训诂材料、训诂考证的工作与材料、训诂考证的方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辑录了中华历史三千多年间,从孔子到康有为,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贡献的100 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字家、军事家等的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句既是修身处世的规训箴言,又是增进语文素养和提高文化积累的知识养料,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起来。
《社会语言学研究》共由四个章节组成,外加一个作者前言。本书的章和第三章研究的是两个普遍性问题,即: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怎样?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又是如何?本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色彩词语文化含义以及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的研究;本书的第四章是本套丛书的结尾之作,我们试图采用宏观描述的手段,分别对社会语言学的性质和社会语言学的前景给予了概括性研讨。本书对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讨论,主要通过章和第二章的内容来实现的。章集中考察了社会语境中语言形式的流变。在这一章里,我们还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了臭名昭著的“水门事件”对英语新词新语的构成所造成的深刻影响。第二章主要讨论了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回顾了近百年来色彩研究理论范式的转变,揭示出基本色彩进化论观点与语言文化决定论观点之争是如何加深我们
王力(1900-1986),中国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著有《古代汉语》、《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学》、《诗词格律》、《王力古汉语字典》等。 《汉语音韵》一书沟通古今,深入浅出,从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学常识,语音系统入手,膛步把反切韵书、字母、等韵、古音等古代音韵学知识、用声母、韵母、声调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术语进行比照、解读,并列举了大量字音实例予以说明。在先生的笔下,一向被视为艰深难懂,号称“绝学”的汉语音韵学变得浅显明了,亲切易懂了。
朗诵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把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经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加工,使之形于声,成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品,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长期以来,朗诵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战争年代,朗诵成了斗争的有力武器,许多人志士振臂高呼,倾心呐喊,咏诵着发自肺腑的诗文佳作,向民众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传播强国富民的知识。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很多热血青年在一些诗篇激励下满怀着豪情地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朗诵更是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为人们喜闻乐见,它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媒体宣传、人际交往中。 正因为朗诵艺术有如此重要的社会功用,它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他们希望尽快提高朗诵水平,尽
本书在对“意向性”、“意义”、“内容”和“表征”等概念进行词源学和词义学考释的基础上,探讨了西方意向性理论的起源、演变和当代发展。既评析了语义学、心理学、解释学的意向性研究,又着重梳理了哲学所作的耕耘;既阐释了现象学传统的意向性理论,又对英美分析传统的意向性理论作了条分缕析的阐述;既有纵向的历时态考察,又有横向的共时态勾勒和深掘;既有对中西意向性理论的比较研究,又有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意向性理论的初步思考。
《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以《说文解字》为依托,精选了1000个现代生活中较常用到的汉字,并配有精美插画、200字左右的精短解说,以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演变,希望以此来揭示汉字诞生、演化的过程,并展示该字在现代社会的使用状况。总之,本书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文字精粹,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汉字爱好者、创意工作者的工具书使用。
朗读学的任务是明确的,那就是为了解决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基本问题给朗读者以正确的理论指导,使朗读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再创作达到表情明意、言志传神的目的,同时,为听者由有声语言中获得情操陶冶、知识积累和美感享受提供某种标尺,从而使朗读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本书精炼而详尽地讲论朗读学中的各种法则,为语言应用的现代化开辟新路,是一项有实用价值的贡献!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自然世界也是复杂的,未来发生的事情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为什么世事不是确定的,而是复杂的和出乎意料的呢?本书的主旨就是试图找出这种形势背后的动力机制。以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概念为基础,结合现象学、解释学、发生认识论、心智哲学、进化认识论、认知语言学、逻辑学、系统和复杂性科学、金融投资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作者给出了一个一般的动力结构来大致说明生活世界,特别是有意识的人所形成的社会生活,何以是复杂的。
古往今来所有的爱书之人,都知道这个秘密:书籍就是飞机,就是火车,就是大道;书籍中有着无尽的目的,无数次的旅行;书籍就是人类的家园。本书收集了三十余位爱书的中外名家的感想。他们与书共处的经验,尤其令人感动和安慰。而他们关于读书、收藏图书、对文化的感受也颇有借鉴意义。究竟应该读什么书,又该如何读书,相信你读完本书后就能知道答案。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成果最为卓著的一个哲学流派。加强对语言哲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研究对于哲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特点注重对语言分析方法以及对与此相关的理解和表达问题的介绍和讨论。 有人曾经把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归结为逻辑实证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生成语言学这样三条线索。不管这样的看法是不是科学,这种看法实际上还是在比较宽阔的视野下涉及到了若干不同的西言语言哲学理论。本书关于西方语言哲学理论的内容选取基本上对以上三条线索涉及到了一些主要理论都进行了适当的介绍。 本书重点讲述了九部分内容:语言的本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涵义与指称理论;语言的意义和证实;“图像论”、“使用论”与语境;行为反应论与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自然语言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