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析了词汇隐喻理解的特点和原则,影响隐喻理解的文化、语境等因素;然后,阐述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了解语言中的隐喻,就像打开了通往另一种文化的窗户,能更好地了解语言中体现的文化和思维。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然而,译无定译,在具体的实践中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有效的交际效果。本专著注重例证,论例结合,力求对读者有切实帮助。本书的特点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知识性体现在作者通过对称谓、数字、动植物、歧视语、人物、国名、新词语、人体词、饮食、视觉以及大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研究来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特征等大量知识;趣味性来自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即中国文化与英美澳国家文化的强烈反差所产生的趣味;实用
这是一部实用性、学术性兼备的文言虚词专著。 本书选收了文言常用虚词122个,每个虚词独立成篇,每篇都包括虚词图解、用法溯源、用法表解、用法辨析4个部分。“虚词图解”是先摆出该字的本义或基本义,然后标出它的引申、虚化、假借义及其用法,从而形成关于该字词类、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图;“用法溯源”实际上是对演变图的文字说明;“用法表解”是演变图的例证,例句多采自中小学教材或常见的文言文;“用法辨析”则从该字的使用实际和读者的理解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容易引起混淆或值得注意的问题。 “用法溯源”是本书独树的一帜,具有鲜明的学术见解。
孙锡信主编的《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主要研究中古及近代汉语的各种语法现象,从17个方面叙述了汉语语法的历史变化,并探讨这一时段语法演变的特点与规律。另从古人的著述中“披沙拣金”选录了若干材料,从三个方面概述古代学者对中古近代汉语语法学所作出的贡献。可以看出,古人对中古近代语法现象关注和研究是不系统也不深入的。我们既要重视古人的有价值的发现和见解,更应该循此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周密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