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本书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以及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等词汇词义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展示《广雅疏证》的词汇词义面貌及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雅疏证》从清代至今在词汇词义等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雅疏证》中的词汇词义现象,正确认识王念孙及其《广雅疏证》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拓展《广雅疏证》的研究视野,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和现代汉语词汇学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实证材料,经过阐述论证的有价值的术语、原理和结论以及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审定科技术语,搞好术语学建设,实现科技术语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术语统一工作实践和术语学理论研究。两者紧密结合,为我国科技术语规范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术语学理论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方向上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今术语规范工作越来越紧迫和重要的形势下,术语学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愈来愈明显。可以这样说,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术语规范工作同等重要。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是一个医生叶维之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到我省投资兴业、商务洽谈、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的外国人数量不断增多,对外宣传、对外推介福建的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政府部门,而已向各行各业延伸。翻译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也日益彰显。 但从目前全省情况来看,翻译不规范的问题比比皆是,不仅存在于窗口行业、公共场所,而且在各种推介会、展览会外宣品上也大量存在,已在对外交流、对外宣传等诸多方面带来无形障碍和不良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外宣内容的翻译,如“四个重在”、“四个关键”、“四谋发展”、“五缘”、“六求”等词语,由于中外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不同语言水准的译者会做出不同的译法,而相同
本书是为纪念《马氏文通》出版100 周年而编辑的,共收集论文30篇,主要包括《马氏文通》所揭示的古汉语语法规律;《马氏文通》虚字学说中的几个问题;《马氏文通》的指称理论等。
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为促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两门基础学科。《英语语料库与自动语法分析》系这两个领域的一本专著,它以国际英语语料库为背景,着重探讨大型语料库的语法分析,尤其是英语口语材料给计算机自动处理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书中涉及基于概率的自动词类识别和基于实例的自动句法分析这两大技术,并有专门章节来探讨句法分析的评测问题,对AUTASYS和The Survey Parser这两个软件系统的实际表现进行了深入的量化评测。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介词短语的自动分析,特别是这类短语的句法功能的自动判定,并对自动语法分析在语音合成及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说明。
这是一部实用性、学术性兼备的文言虚词专著。 本书选收了文言常用虚词122个,每个虚词独立成篇,每篇都包括虚词图解、用法溯源、用法表解、用法辨析4个部分。“虚词图解”是先摆出该字的本义或基本义,然后标出它的引申、虚化、假借义及其用法,从而形成关于该字词类、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图;“用法溯源”实际上是对演变图的文字说明;“用法表解”是演变图的例证,例句多采自中小学教材或常见的文言文;“用法辨析”则从该字的使用实际和读者的理解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容易引起混淆或值得注意的问题。 “用法溯源”是本书独树的一帜,具有鲜明的学术见解。
汉语词汇经历了以单音节为主到双音化的发展趋势,《汉语常用双音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选取汉语常用双音词尤其是构词上有明显特色的常用双音词作为考察对象,对双音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词汇化的机制和动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指出汉语许多双音词词汇化后还进一步演化,从实词向虚词进一步语法化。探讨汉语常用双音词词汇化和语法化有助于全面认识汉语的历时演变和发展规律;同时,部分双音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机制动因还有其特殊性,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词汇化和语法化理论。
语法研究的深化与拓展编委会编著的《语法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是“庆祝张斌先生90华诞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沈家煊、戴庆厦、陆俭明、范晓、杉村博文、陆丙甫等国内外30多位学者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汉语句法研究、语义研究、语用研究等方面,还涉及第二语言教学、亲属语言、音韵学等语言学分支领域,内容丰富,可供语言学研究者、学习者参考。
语法化理论是普通历史语言学的 发展。该理论强调从语言的内部寻找语法发展的动因,注重分析一个新语法现象的具体发展过程,并全面考察新语法手段的出现对业已存在的语法系统有何影响。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重视从词语的语义特征、人类认知、篇章组织、使用频率等角度探求汉语 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我们还注意从人类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角度,探讨汉语的有关现象,力求从 宽的视野来概括和总结汉语的发展规律。从系统的观点探求语法的发展,把个别现象的演变放在整个语法系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注重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多个语法手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共约80余万字,上编为概述,对古汉语的特点、词法、句法作了简要的论述。中编为词类,尽量吸收众多学者对词类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将可列举的词类的成员全部列举。下编为句法,对谓语的各种结构及复句的构造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下编为句法,对谓语的各种结构及复句的构造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同时还扼要地分析了语段。全书共有例句8027例。 本书名为《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在研究和举例上,我们以秦汉时期的古汉语为主,而在所谈问题需要联系历史发展时,则或向上追溯及甲骨、金文,或向下推论至唐宋以及明清。本书不是语法史,它的任务不是面面个到谈论汉语语法的历史演变。我们是以介绍古汉语语法体系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某些重要的语法问题上联系其发展变化。在词类方面,尽量介绍各类词的历史面目、新旧成
语义与语音、语法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但属于语言学,还涉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数理科学、翻译学等学科。语义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息息相关,它处于各种矛盾的思潮和各类学科的汇合处,是人类研究的焦点,因此无论是在西方的语义理论中,还是在我国的语义研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点众多,学派林立”的现象。 本书主要从11个方面对中西方语义学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对比,通过对比可见,西方语义学家所述及的许多观点我国古代学者早有论述,而且有些观点比西方学者提出的要早很多,论述要精彩得多,我国古代学者对语义理论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里有个分期问题,也就是说,这部《汇编》选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处理得好的问题。我们的选材从唐五代开始,并不等于说在此以前就没有研究近代汉语语法史可资利用的材料,而是因为用当时的口语做基础,而或多或少地搀杂着文言成份的作品大致是从唐五代才开始出现的。《汇编》唐五代卷所收的唐人传奇《游仙窟》、禅宗语録、变文等材料就说明了这一点。 唐五代卷所收以禅宗语録和变文为主。这是佛教传入的产物。 佛教的传入大约是西汉末或东汉初的事。六朝时期,佛教势力已经很巩固,到了唐代又有更大的发展,并形成许多宗派。禅宗就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一派。这一宗有它特殊的主张和方法,认为主观上有所觉悟就可以成佛,因而不重诵经修行而采取口耳传习的方法。这一派的「语录」特别盛行,原因卽在于此。禅师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