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这是一部实用性、学术性兼备的文言虚词专著。 本书选收了文言常用虚词122个,每个虚词独立成篇,每篇都包括虚词图解、用法溯源、用法表解、用法辨析4个部分。“虚词图解”是先摆出该字的本义或基本义,然后标出它的引申、虚化、假借义及其用法,从而形成关于该字词类、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图;“用法溯源”实际上是对演变图的文字说明;“用法表解”是演变图的例证,例句多采自中小学教材或常见的文言文;“用法辨析”则从该字的使用实际和读者的理解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容易引起混淆或值得注意的问题。 “用法溯源”是本书独树的一帜,具有鲜明的学术见解。
《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从焦点结构理论的角度,讨论汉语几个功能词语及相关结构的语义解释问题。这是作者继汉语配价和论元结构研究之后,对于汉语语义问题的另一个研究侧面。《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的主体部分是国家社科基金支持项目“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02BYY033,2002—2005)的结项成果。
《佩文诗韵》,清初编定,为当时士子科考作试帖诗推荐的官方韵书,韵部即"平水韵"的106部,所用的数据是金、元以后作诗用韵的根据,至今仍为广大创作近体诗者所惯用。《词林正韵》三卷,清戈载著,根据《广韵》206部,共19个韵部。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奉为圭臬,成为填词者推荐之韵书。《中原音韵》,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韵书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00余字,按读音分类,编成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每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部,而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每一类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及北曲体制、音律、语言和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周韧副教授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研究》,经过修改后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要我写一个序,我就借此机会对该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特色略作述评。 ???该书主要探讨现代汉语中语音层面与语法层面相互制约的有关机制,研究重点是现代汉语中韵律对语法的制约作用。众所周知,语言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是近些年来国际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课题要求研究者对外关于重音、焦点等相关理论、对于汉语语法与韵律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掌握。他利用英语阅读能力强的优势,大量涉猎外相关的文献,加以爬梳和整理,努力领会其精神实质;并且结合汉语的语料事实,评价其优劣得失,择善而从又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正缘于此,使得该书能够在充分观察语言事实的基础上,阐述了韵律与语法的互动
本书收录中国历代祝词贺语以及可作祝词贺语使用的成语、典故、名句、俗语和楹联三千余条。 收录原则是: 1.为历代名家所称引的; 2.寓意深刻 3.生命力强,于今有启迪和借鉴作用的。 本书分为太平盛世、道德高尚、人貌卓异、景物迷人等十卷,卷下又分若干小类,全书共有六十小类。 本书每个条目一般分为五个部分:辞目、出处、释义、用法和原话(原句)。为节省篇幅,摘引原话(原句)时尽量简短 本书目次和正文均按内容分类排列。同类条目按字数多少排列,字数少者在先;字数相同者则按笔画多少排列,笔画少者在先。
语义与语音、语法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但属于语言学,还涉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数理科学、翻译学等学科。语义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息息相关,它处于各种矛盾的思潮和各类学科的汇合处,是人类研究的焦点,因此无论是在西方的语义理论中,还是在我国的语义研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点众多,学派林立”的现象。 本书主要从11个方面对中西方语义学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对比,通过对比可见,西方语义学家所述及的许多观点我国古代学者早有论述,而且有些观点比西方学者提出的要早很多,论述要精彩得多,我国古代学者对语义理论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语法化理论是普通历史语言学的 发展。该理论强调从语言的内部寻找语法发展的动因,注重分析一个新语法现象的具体发展过程,并全面考察新语法手段的出现对业已存在的语法系统有何影响。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重视从词语的语义特征、人类认知、篇章组织、使用频率等角度探求汉语 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我们还注意从人类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角度,探讨汉语的有关现象,力求从 宽的视野来概括和总结汉语的发展规律。从系统的观点探求语法的发展,把个别现象的演变放在整个语法系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注重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多个语法手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到我省投资兴业、商务洽谈、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的外国人数量不断增多,对外宣传、对外推介福建的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政府部门,而已向各行各业延伸。翻译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也日益彰显。 但从目前全省情况来看,翻译不规范的问题比比皆是,不仅存在于窗口行业、公共场所,而且在各种推介会、展览会外宣品上也大量存在,已在对外交流、对外宣传等诸多方面带来无形障碍和不良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外宣内容的翻译,如“四个重在”、“四个关键”、“四谋发展”、“五缘”、“六求”等词语,由于中外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不同语言水准的译者会做出不同的译法,而相同
脱胎于一篇探讨语言学史的博士论文,题目比较专,讲的是20世纪兴盛一时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怎样影响了汉语语法研究。这种影响毫无疑问是存在的,泛泛地说人们也都认可它,但源头到底在哪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涉及的程度有多深,则未必都清楚。《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在于把这种影响理出了一些头绪。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是一个医生叶维之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英国人类学家里奇(Leach)称《阶序人》是印度卡斯特研究 的 巨构,而美国人类学家坦比亚(Tambiah)则称本书融汇综合了前人对印度研究的成果。路易·杜蒙著的这本《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提出的“阶序”理念,一方面揭示了印度这个古老文明的基本理念,一方面则暗指西方近代“平等”理念的局限。本书因此 了印度研究的领域,而对各种比较文化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浅白的语言,讲述了古汉语词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汇的历史发展、构成,词的书写形式,词的引申义,演变的规律,以及怎样学习古汉语词汇等问题。 本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合理,并努力反映当代学术界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