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原本》是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系统地总结了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及智者派等前代学者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建立了定义和公理并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确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一几何学。《几何原本》确立了一种借助数学理解世界的思想体系,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科学、现代世界的格局等,无不是在这种思想体系的框架中产生的。
蒙田(1533 1592)《随笔全集》三卷共107篇,第一卷57篇和第二卷37篇于1580年出版,第三卷13篇于1587年出版,在其去世前又不断修订。本次影印的是英国作家科顿(Charles Cotton,1630 1687)的英译本,版本为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 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第25册,1952年版。
《施蛰存译文全集 诗歌卷》,共1册,总字数约40万,汇集了施蛰存先生自20世纪20年代起陆续翻译发表的域外诗歌作品三百余首,包括单行本《域外诗抄》和集外篇,是对其诗歌翻译成果全面、集中的展示。包括英国诗抄、美国诗抄、法国诗抄、西班牙诗抄、古希腊诗抄等辑,涉及叶芝、庞德、弗罗斯特、桑德堡、波特莱尔、兰波等诸多位著名诗人的作品。
《第五卷·敦煌社邑文书辑校》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书收录敦煌社邑文书345件,为敦煌学研究和古代民间结社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敦煌社邑文书作为敦煌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文书特点非常鲜明。敦煌社邑文书种类丰富但功能明确,具有多而不乱的特点;文书结构上有着统一与非统一的特点;而文书写作上更有以口语化语言为主、互助为中心的主题内容和说明表达方式为主要技法的特色。敦煌社邑文书所具有的这些文书特点,对进一步认识除古代公文等公务文书之外的实用文书有一定的作用。敦煌社邑文书数量较多,品类齐全,内容涉及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对我们?t解敦煌地区民间结社、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施蛰存译文全集 散文 评论卷》,收录了施蛰存先生平生所译的各国散文和文艺评论文字,约计40万字。散文卷中,收录施蛰存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翻译的《外国文人日记抄》,分别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法国作家乔治 桑、法国画家高更等。评论卷中,收录英国艺术评论家里德的《今日之艺术》,述及对象为近现代西方绘画及雕刻艺术。集外散篇收录的有美国作家罗蕙儿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曼宁的《叶赛宁底悲剧》、康恩的《高尔基对于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观念》,英国作家赫克斯莱的《新的浪漫主义》,法国作家纪德的《拟客座谈录》等。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约五百万字左右,按专著、论文、讲演、札记、日记、书信编为八卷。1989年开始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肯定和欢迎,至今求购者不断。本套为再版本,对版进行了校订和补充。本书是第七卷,带我们领略一代宗师、文化巨匠的风采。
《胡同九十九》在北京的胡同逐渐消失之际,编者编辑了这本以北京胡同为主题的散文照片合二为一的书。收入以北京胡同和乡土中国系列摄影而闻名的摄影家徐勇的99幅北京胡同景物的摄影作品,并请99位作家写99篇关于北京胡同的散文,惺惺的文字,苍伤的照片,使人顿生对胡同的眷恋、惜别之情。
《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是一部关于鲁迅的书话随笔集,从鲁迅专题收藏者的视角观察鲁迅,从鲁迅著译编校的书籍里发现鲁迅,着力对鲁迅生平史料的新探与重建,角度新颖,资料翔实。 《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内容涉及《鲁迅全集》版本概说,和光学园小学生赠鲁迅版画始末,鲁迅编印《死魂灵一百图》,鲁迅的日语写作,鲁迅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藏家的解读不求建立理论之体系,兴之所至,信马由缰,故纸堆里寻获感悟,笔墨行间阐幽发微,读之有趣,思之有寓。
在这本《书海拾贝》中,梁小民凭借自己几十年阅读经验,从书海中筛选出值得阅读的并且是他喜欢的书籍,从自己的角度为大家解读。内容涉及经济、科技、历史等诸多话题。其中一些图书如《未来简史》 《基因传》等,阅读起来是有难度的,梁小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将其读透,讲透,比起你在茫茫书海中苦读,更能达到读书破万卷的效果。书中的语言轻松、直接,让你摆脱照本宣科的枯燥, 并且建立起自己认知的“坐标系”。
《资中筠自选集:不尽之思》所收文章写于1995—2009年间。《资中筠自选集:不尽之思》所收文章,大都数写于2000年之后,少部分写于2000年之前。内容包括回忆与作者相关的人物,以及有关上个世纪作者个人经历的杂忆。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冀朝鼎、杨朔、廖承志、宗璞、雷海宗、袁同礼等,自己的恩师刘金定、相濡以沫的丈夫陈乐民,以及自己在印度、越南等国的一些经历,特殊年代的记忆和在清华园读书的回忆等。
亲历中国丛书他们是大师,是20世纪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们更是朋友。他们都抱有中国关怀、中国情结。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他们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伟人:孙中山、、周恩来、宋庆龄……他们的学说盛行一时,影响深远,曾经引起过轰动,也引发过争论和思考。 "亲历中国丛书"(第一辑)选取的是20世纪有代表性的文化、学界名人:内山完造、杜威、罗素、泰戈尔、萧伯纳、萨特和波娃、海明威。他们都曾亲历中国。这些亲历中国的大师,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产生极大的影响,大到当时中国发展中的困境、国民性,小至儿童教育、旅行见闻等问题
作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学术的一个总结性工程《跨世纪学人文存》问世后,受到美术界和读者们的重视和欢迎。接续前思,整理编辑近年学界新成果,感到大美纷然,目不暇给。初辑9种,科学与人文兼收,精思与沉潜并重,而主脉不变,在乎平实而富有建设性的研究。9种图书与新世纪同时来临,亦将与新世纪同行,故名之曰《新世纪学人文存》。
作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学术的一个总结性工程《跨世纪学人文存》问世后,受到美术界和读者们的重视和欢迎。接续前思,整理编辑近年学界新成果,感到大美纷然,目不暇给。初辑9种,科学与人文兼收,精思与沉潜并重,而主脉不变,在乎平实而富有建设性的研究。9种图书与新世纪同时来临,亦将与新世纪同行,故名之曰《新世纪学人文存》。
《都市漫步者——漫步巴黎的艺术》从文学和文化角度对都市漫步者这一欧洲现代社会的标志性形象的起源和演变进行了研究,它是多年调研、行走、奇遇的积累所得,读者将会从书中了解到社会名流、文人才子、艺术巨匠的事迹。其结构有两方面特点,令它十分新颖。首先,它是一部集文学评论和小说特点于一身的散文集:奇数章为记叙,偶数章为评论。其次,其结构布局可供读者以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阅读:一种常规的、按照顺序的方式,即从章读到一章;另一种则更为灵活,符合都市漫步者的风格,模仿他们在城市街道上的动图,给读者自由,任由他们选择自己偏好的顺序进行阅读。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独立的,但得益于一系列呼应和参照,章与章之间又紧密关联。
所谓“域外文献”,是指中国以外国家的传统文献。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前现代时期,中国周边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各国,多有用汉文书写的文献,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和中国有关的历史文化记录;而在欧洲,由于近世传教士来华宣教,也存留着不少相关的文本和图像资料。以通俗讲座的形式,发掘通过异域之眼呈现的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对于我们再度认知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反思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和近邻远交和平共处的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值。
本文集作者易白沙(1886—1921),湖南长沙人,原名坤,后因其家所在地为长沙市白沙井附近,又因其仰慕明代学者陈白沙(献章)之为人,乃更名白沙。 白沙天资聪慧,自幼好学。“六岁就外傅,诵《论语》、《孟子》,“年十二治《五经》、《通鉴》”,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但白沙也许天生不是一个只顾埋首做学问的人,其读书之目的与其说是为了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为了锤炼思想,而他也的确在大量阅读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四时幽赏录/逸致文丛》为明代高濂原著,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精悍清新之笔触,为人们勾勒出西湖四时芳容,充满真趣。高濂这种以四季景观描绘西湖游赏之境趣的写法实属匠心独运,别于他作,其笔下杭州四时48种幽赏闲事,命名雅丽,时空清幽,妙趣天成。导读者陈云飞慕其幽情逸致,以今人的视角作了当代性的解读,充满当代生活美学意味。《四时幽赏录/逸致文丛》按原著48条目厘定框架,文笔优美,史料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