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大家,在20世纪的中国有很大影响力。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 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 人生有何意义 为什么读书 青年人的苦闷 不老不朽 四章。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
叔本华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只有28岁,是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本书分为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 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 世界作为表象再论 以及 世界作为意志再论 四篇内容。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本书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 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 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 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在阅读那些经典之前,任何人都需要有所准备。训练有素地阅读那些伟大著作,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在信息泛滥的当下,你是否已经失去了为愉悦而阅读的艺术?有没有一些书你知道自己应该读,却茫然无措,总是读不下去?《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让那些担心自己阅读太慢或怀疑自己理解力的读者相信,如果你能浏览网页,就没有理由不能阅读和欣赏莎士比亚。但与此同时,在没有指南和计划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在那些经典文本中迷失。面对伟大的书籍,我们都需要有所准备,那就是拥有一套清晰、简明且实用的阅读方法。 本书作者苏珊 怀斯 鲍尔是美国通识教育的传奇人物,她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本书是苏珊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所著。她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古典阅读的 三段论 ,并借助这一清晰实用的学习工具,带领我们去阅读
《变形记》全诗的结构可以细分为以下各个段落:序诗、引子(天地的开创、四大时代、洪水的传说)、神的故事(卷一至卷六)、男女英雄的故事(卷六至卷十一)、 历史 人物的事迹(卷十一至卷十五)、尾声。这样一个安排多少是按时间次序作出,但是有许多故事的发生时间本来很难定,因此作者又按故事的性质予以安排,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 《诗艺》原是一封诗体信简,无题,发表后不及百
当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将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正是这个问题才是政治经济学全部工作的基石。我们所渴求的并不是培养丰衣足食之人,而是要培养我们认为构成了我们人性之伟大与高贵的那些素质。 本书收录了韦伯在政治思想领域的重点著作,包括《民族国家与国民经济政策》《论俄国的立宪民主形式》《两种法则之间》《德国的选举权与民主》《新政治秩序下的德国议会与政府》《社会主义》《帝国的总统》《以政治为天职》等共八篇,这些篇目整体反映了韦伯政治学的重要概念、理论、方法和体系。 本书亦收录了阎克文撰写的中文版序《韦伯眼中的政治》和英文版编者序。
《晚明二十家小品》是施蛰存先生1935年应上海光明书局之邀编选的一部散文集,选入二十位晚明文人具有代表性的小品散文两百余篇。二十位文人依次是:徐渭、陆树声、李维桢、屠隆、虞淳熙、汤显祖、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曹学佺、黄汝亨、张鼐、李流芳、程嘉燧、钟惺、谭元春、刘侗、陈仁锡、王思任、陈继儒。每位作家的作品辑为一卷,全书共二十卷,并附有诸家小传和采辑书目。书中选入的都是具有开拓性的小品作家,大多出自公安、竟陵两派,或在思想观点上较为接近。收录的作品多体现山林隐逸思想,冲破正统文体束缚,展现适性任情的文学风格。
《阶级的道德意义》一书分析了人们亲历的阶级不平等的道德层面。阶级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物质财富,而且影响着我们能否获得我们有理由珍视的事物、关系和实践,包括他人对我们的尊崇或尊重,从而也包括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它影响着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形塑着我们获得一个圆满生活的机会。然而,当代文化日益 否定 阶级,认为承认阶级是一件令人困窘的事情,尽管阶级之存在往往是彰明较著的。通过借鉴道德哲学和社会理论的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对阶级的实证研究,本书引人入胜且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人们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受到评价,在这些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机会和成就客观上受到出身阶级的运气影响,还受到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功绩关系甚微的力量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加速的世界中:更快的电脑、市场、时尚、产品周期,甚至连我们的思维、身体也是如此。这一切的变化始于何时? 提速 真的无法逃避吗?更快就一定更好吗? 马克 泰勒将宗教、哲学、艺术、技术、时尚和金融各领域的发展融为一炉,以宏大而丰富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我们时代的一个巨大悖论: 曾被认为可以通过节省时间和劳动而解放我们的力量与技术,如今却将我们困在一个永远无法脱身的速度陷阱之中。 我们走得越快,却拥有越少的时间;我们越努力去追赶,却落后得越远。我们所得到的并没有因为速度变快、生产效率提高而变得更多。相反,因为速度变快,人类自身和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在很多方面使得我们得不偿失。 勾连 速度痴迷症 与今日的全球资本主义,我们看到,以加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及竞争优势的
.
本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作品报送以有关单位推荐为主,同时开通自荐通道。经过推荐单位初选,本届推优活动共报送作品309份,其中著作50部、文章259篇,经过初步审核,共有277份作品符合要求,进入复评,其中著作40部、文章237篇。按照推优章程和实施细则规定,终评选出26件优秀作品,其中著作4部、文章22篇。“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涵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书法、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杂技、电视共12个艺术门类,旨在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精神,推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激励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推进全国文艺评论的创新和繁荣,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此书将本届推优优秀文艺评论文章结集出版。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一九七二*年秋至翌年夏,钱宾四先生为中国文化学院历史研究所讲授「中国思想史一课程,就课堂所讲内容,撰写成文。曾络续刊载於该校文艺复兴月刊。因授课於台北外双溪素书楼,而昕言又多为时人所少言者,故特名之曰「双溪独语」。全书三十篇,凡八十四节;篇、节并无分目。 《双溪独语》所述,不蹈畦径,别立机杆,首自衣、食、住、行,以至夫妇婚姻,五常五伦,人品雅俗,
《吴林伯学术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2篇,其中16篇与《文心雕龙》相关,涉及《文心雕龙》学术渊源、《文心雕龙》与《文选》《诗品》等典籍的关系以及《文心雕龙》思想、艺术、训诂等丰富内容。另外6篇则集中反映了吴林伯先生的治学旨趣和方法。我们将这些论文分类编排,统一体例,施以校订,结集出版。收录论文多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文史哲》《古汉语研究》《文心雕龙学刊》等刊物,《〈周易〉与〈文赋〉》《〈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两篇则据手稿录入。附编收入吴林伯先生及门弟子陈书良、易中天、方铭、赵仙泉、陈桐生、陶然等的纪念文章,以便读者知人论世。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本书为溅宾四先生全集正文之*后一册,主要以不易归类之零篇或前此成书失收及新得之短文,汇编而成。全书共分序跋、杂文、书札、诗联辑存、晚学拾零五部分。 *部分哼敝类。共四十三篇。*前两文为先生早年任教小学时之作,特具纪念性。盖先生笃于友于,长兄声一先生于民阁十八年辞世后,为表追思,曾编钱声一先生纪念文集,当年曾寄送各图书馆收藏。先生辞世后,编者为整理全集文
本书是尺牍经典的一个品种。《小仓山房尺牍》是袁枚的尺牍集,也是尺牍文学史上的名作,被称为清代尺牍之一,可读性强,反映了袁枚的思想情感、人际交往和性情抱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本书是《小仓山房尺牍》的详细注释本,针对广大普通读者的需求,整理者对其中书信的写作背景、人物关系、典故和疑难字词进行比较详细的注释,便于理解,尤其是整理者对写作背景和人物履历的考证比较扎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言言斋西书丛谈》内容涵盖了关于西洋古今书刊特别是有关性学和性文学的文章,共计二百一十三篇。
张岱生前即手编文集,倩友人据其手稿钞写待刊,编成《瑯嬛文集》,诗为《张子诗粃》,文为《张子文粃》。后其手稿诗、文分别流传,清光绪间人据其文刊刻成集,手稿之文遂佚。而诗未及刊,仅存手稿。是集系由整理者重编,诗、文各选底本,精加校勘,核其前后文字异同,由此可体会作者入清之后的心态变化。又从稀世文献中辑得张岱佚诗七十余首、佚文六篇,拣择补入张岱友人白岳山人王雨谦所作评语。书后附传记、序跋、书札、年谱等相关资料。 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简体版”,完整保留了丛书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在此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文学经典的传统解读,领略其中的精华所在。
内容简介/提要 本套丛书共五册,是一套由中国历代名人撰写的经典家训集成。上至周朝,下至清代,前后横跨两千余年,共收录了近两百篇经典家训作品。本书收录的主要是清代的部分家训名篇,其中既有帝王庭训,也有名士家规;既有严父训子,也有慈母教儿。可以说,本书是对清代家训作品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每篇家训开篇的导读,都能使读者迅速地契入作品之中,注释更是解析清楚,不让一个难译的词句轻易划过,便于读者轻松阅读,并深入了解每篇的思想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