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除了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还创作了谈论教育、学养的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精选了叶圣陶谈论教育与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大师的思想穿越时空与我们并肩同行,为我们增添新的智慧与力量。
一部 生动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教材 《梁启超家书》主要收录了 1898 1928 年间梁启超写给妻子和子女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表 达了他对妻子和子女的深切关怀。从一百多封家书里,我们可以窥见梁启超是一位和蔼开明的慈父,关心子女的情感生活;是一位颇具智慧的导师,指导子女的学业理财;是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培育的子女个个成为精英。其中建筑学专家梁思成、考古学专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被评选为院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其中不乏个人因素,但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及启示价值。
本书以美国大学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多位美国大学生向上流动的故事,考察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经济负担、情感抉择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这里的 向上流动 是指人们通过高等教育体验更优质的学习和社会资源的过程。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在外求学而与亲人和朋友疏离,进入陌生学习环境后面临种种不适应,毕业后要靠自己选择职业机会等。作者关注到他们在进入人生新阶段时做出的个人妥协,以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背后的伦理叙事,再现了美国社会流动中学生的情感缺失。
本书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研究素材,详述如何以有效整合和适度拓展,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介绍了设计思路,实施路径,提供了典型课例,可作为一线教师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范本。内容核心包括:(1)从循因到定向:从学生立场和教材分析出发,梳理认知序列,建立主题单元,解决 为什么整 整什么 的问题;再探索怎么教,探究整合方式,研究学材优化,在学材创生的问题驱动中推进学程的结构化,突破 怎么整 整合后做什么 的问题。(2)从整合到拓展:教材二次开发中的实施支点。典型案例为整合教学提供课堂样例;拓展学材为拓展教学提供优质资源。(3)从多点到多面:区域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成效。目的是聚焦儿童教育,打通 深度学习 的有效路径。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是英国大学在校学生和中学高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必不可少的学习指导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类书籍文本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对读者把握文本的历史背景和特有语境,正确领悟解读文本,提升读者,特别是广大学生对各类文本的阅读写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本书行文活泼,没有艰深的术语,注重培育学生各类文本的阅读及创意写作的能力,为此,本版还新增了如何分析电影和网络媒体等各种媒体文本的内容,汇编了大量实例、阅读材料、自我检测题等相关材料,可以帮助读者切实提升阅读与创意写作能力。
《杜威思维训练》一书分为思维训练概述、逻辑考量、思维训练三部分。部分讨论了思维的含义、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和条件等;第二部分对完整的思维活动进行解析,剖析其各个要素和环节,并对具体的和抽象的、经验的和科学的思维进行对比和分析;第三部分从多个角度给出了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三个部分都对思维训练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有助于读者纠正或避免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该书为教育者完善教育方法、普通读者完善自身思维方式均提供了合理的实践原则和实践方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的经典教育论著。罗素从父母和哲学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什么是理想中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特别提出要重视早期教育。在品性教育方面,他结合现代心理学的一些发现,指明了早期教育是有希望养成品性的时期,区分了品性教育与智力教育,对从幼年的品性教育(涉及恐惧、玩耍与遐想、私心、诚实、惩罚、同伴、爱与同情等)到青春期的性教育均进行了探讨。在智力教育方面,他讨论了智力教育的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问题,并谈及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阶段。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是《河南教育》(高教版)杂志联合全国40多所高校举办的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征文作品精华集,浓缩了100位辅导员的育人实践和思考,也收录了13位辅导员工作专家的精心点评。书中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广大一线辅导员提供了真实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经历及问题处理技巧。
本书是著名教育教学专家干国祥的随笔集,是他教育思考和人生感悟的文章集萃。书中既有他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的阐释,包括罕台新教育小学建设、全人教育理论架构、深度语文实践等,又有他对儒学、解释学等哲学的思辨分析,还有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特别是书中写给女儿的8封信,情深意切、细腻感人,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父亲对女儿追求卓越的指引和期许。 作者的文字通透、思辨性强,是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体悟,展现了他对教育纯粹真挚的爱和执着坚守。本书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阅读。
本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教育巨著。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作者被人熟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无目的,成长才是目的;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
社会情感学习(SEL)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行为,也可以对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就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情感学习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潮流,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在校内外形成 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所必需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负责任的决策和关系技巧,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意识,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焦虑和行为问题,有效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促进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从事特殊教育,光有一份恻隐之心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身上有各种各样障碍的孩子,特教班主任还需要有更适切的以人为本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书中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无不体现着作者作为一个特教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所表现来的爱、包容、深情以及担当,更体现了她在特教领域的班级管理经验与智慧。本书能为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教班主任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
本书从核心素养的含义及由来谈起,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概念在中国教育学界的引进与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核心素养的国际合作, 聚焦发展能力的中国近现代教育探索, 聚焦发展核心素养的当代素质教育新探索: 生活 实践 教育,推动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化,为全球核心素养教育提供 中国方案 。
数字化教学是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来实现对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丰等的教育方式。数字化教学通过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将复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智能处理,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加强音乐能力水平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本书内容包括传统音乐教育的理论分析、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数字化与教育、数字化对音乐教育的多方位影响以及智慧音乐教育理论与应用、智慧音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全面,适合音乐学习者与表演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