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寻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称为“爱智”。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因此很多人开始觉醒,并且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著作单行本,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要论摘编本,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形而上应该是对人生的一种解释或意义的人文关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何方?”这是自古以来不断追寻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周德义的《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从这亘古的疑惑切入,挖掘传统文化宝藏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开启人类认识自我、世界和自然的理想窗口。 “一分为三”,是关于对立的思考,是关于整体的系统存在的思考,是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和谐哲学的理论基础。
《太阳底下的真相:实用主义新天人合一的竞争哲学》的作者阿里郎从哲学的生命与生命的哲学开始,抽象地分析了空间、时间和生命的属性,明确了哲学的生命在于为生命的福祉指明一条高效而且正义的途径,强调了生命在谋求福祉过程中面临的必然困境,提出了生命的哲学在于实用,进而明确了实用主义的根本前提、原则和命题。围绕这个中心命题,作者拜会了老庄,分析了老子的道德与不道德,清点了老子的老到与失算,狠狠地和庄子辩了一通是非;并用现代科技手段肢解了之乎者也的儒学世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提着五柄和韩非子的二柄和应,赤身体会了韩流的威力:趁着黑夜和墨子秉烛夜谈,厘清了究竟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是交相利兼相爱;带着强悍的逻辑闯进了佛陀的世界,企图找到常胜的法门,求之不得目光向外,从第八日的时空俯视了基督的世界
《墨菲定律》内容简介:墨菲定律其实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在很多事情上,人们总是盲目乐观,心存侥幸,他们相信自己担心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也很快便会过去。这种盲目的乐观与侥幸心理让我们忘记了,人类并不是上帝。正是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世界是庞大而复杂的,虽然人类十分聪明,但人类有自身的局限性,即使再有智慧,也永远无法完全了解世间万物;即使再聪明,也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不论科技有多进步,有些不幸和错误总会发生,而且人类越是自以为手段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使它变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给热爱哲学但又心存敬畏的读者们敞开了一扇亲切的大门。
《物质·意识·场: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人类世界存在的哲学沉思》就是其数十年潜心研究哲学的结晶。科学泰斗钱学森读了该书后,称此书“扩宽了视野,深受教益”,是“探索新的哲学思维”,哲学界的一些学者对此书评价也极高。阅读本书,可以充分领略到哲学上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易经》告诉我们,聚合者胜,上下同欲者胜。《萃》卦讲聚集英才,《同人》卦讲上下同心,《比》卦讲相亲相助,《瞪》卦讲求同存异,《涣》卦讲防止涣散。凡事只要人才能够聚合在一起,就必然能够取得成功。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信念,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前进方向,对前途都友能够充满信息,这样的人聚在一起则大有可为。 读《易经》还可以悟到:一心一意者胜,三心二意者败;只知一者败,懂二者胜,懂阴阳者胜《艮》卦讲心无旁骛,《恒》卦讲人贵有恒,《随》卦讲知变从权,《遁》卦讲积极避让,《蹇》卦讲止于至善。做事性要想成功必须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分散兵力、分散精力、三心二意必定失败。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处理问题、要学会同时使用两种手段处理问题。如:智慧和勇猛,刚和柔
本书的目标不是追求一种思想的真理,而追求一种思想的试验,而且完全是作者个人解读经验的试验。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把安阐发出来,作者从不认为是思辨是足够的。本书的立足点是追溯中华政治文明的发源处,即孔子的思想、学说与社会初中的那源头与呈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