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毛泽东写于1937年,这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用做通俗的语言全面地分析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和行”的关系,向当时的中国人民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层面上的重点知识,并且取得深刻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 《实践论》的写作,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内核的形成。《实践论》所阐发和确立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成为了毛泽东进一步开展自己哲学思考的逻辑出发点。以后,他进一步从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出发,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唯物史观、政治哲学、本体论、方法论等内容,多方面地展开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发。 本书作者对毛泽东这一重要著作的精髓作了深刻的阐释。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著作单行本,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要论摘编本,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费希特的法权哲学》为费希特研究丛书的一本。本文将费希特法权哲学思想分为青年时期、耶拿时期和柏林时期三个阶段全面系统地进行了阐述。这三个阶段的法权思想既有承前启后、逻辑连贯的统一性,也有明显的、甚至根本的转变,这种思想的延续与变化既是费希特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所致,也是费希特知识学本身的初步形成与不断演变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他对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的哲学反思。
托马斯·库恩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富争议的学术人物之一。《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出版之后。库恩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范式”和“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澄清和维护上。1980年代以来,库恩越来越倾向于从语言的角度,重新阐释在《结构》中提出的哲学主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库恩后期“语言学转向”。《后期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研究》分析了库恩从早期的自然主义立场。转向后期先验语言分析的认知根源。在捍卫不可通约性概念的论战中。库恩引入分类词典理论,提出科学革命就是语言革命,科学共同体就是语言共同体,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而不是语言翻译来理解过去的科学理论,从而回应了分析哲学家们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批评。最终,库恩发展出一种后达尔文康德主义知识论立场。
《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工作现象,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圆通制的定义和他的基本理念以及圆通制所赖以存在的五律:工作成功律、工作标准体系、工作标准律、工作突发律、工作主观律,以期这一科学工作原理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纳和学习。
“影钟学”——也可从俗名之曰“学”,博大渊深,与“一脸忠贞学”有互相发明之处,融会贯通之后,可无敌于官坛也。 “教他趴下就趴下,教他仰起就仰起,那是影子;放在那晨,不准他动他不动,叫他一声他才应,那是钟。”盖大小官崽,无不喜欢影和钟,自古皆然,于今更烈。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从前有位画家,在城市里生活了很久很久。 他几乎已经画过了所有的东西,比如:房屋、树木和大街,人、汽车、动物、小商店和街边咖啡馆,战争纪念碑和垃圾桶。 城市里再也没有什么可画的了。 画家越来越老,胡子变得稀疏而花白。 他思索着:现在该画什么了呢? 他只是听说过海……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讲述了这次修订是在保持原来的基本理论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着重于总结和吸收近10年来社会实践、科学和理论研究的新的积极成果,尽可能回答和澄清一些有影响或被搞乱了的理论问题,尽可能纠正和弥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原来的某些不足,并增大它的理论容量,增强它的整体逻辑性,同时也适当注意了在教学和应用中的联系实际问题。
你在为你的人生烦恼吗?你总是在思索活着的意义吗?你的梦想被现实摧毁了吗?你的财富人生开始了吗?激烈的竞争社会,快一秒与慢一秒的距离就是生存与死亡。成就的法则就是,你要么成为横行无碍的“霸王鲨”,创立自己的人生帝国;要么成为鲨鱼口中的猎物,被残忍地吞噬掉。这本2010年瞬间横扫日本的超级书,拥有改变人生命运的力量,12位的哲学大师亲自授课,帮你从残酷的竞争丛林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10年的社会精英。
《设计共和:施特劳斯 绎读》为中国著名学者刘小枫对施特劳斯文的逐段绎读,以图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当代解经大家解读经典文本的经验,从而学习如何像卢梭理解自己那样理解卢梭,以资纪念卢梭诞辰三百周年。
《宽容》是将悲剧用一种异常轻松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的奇书,描写的是一幕幕因为偏执和固执己见所带来的悲剧,以及众多的杰出人物为了宽容的事业所做出的非凡的努力。它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画卷。
《中庸的哲学(精华版)》从立身、修身、为人、处世、做事、制胜、成势、享乐八个方面对中庸智慧加以阐述和印证,展现中庸思想在人生各个方面的妙用,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让中庸这种做人哲学和成事智慧带领我们现代人纵横职场、享乐生活、修身养性、成就大业。
弘一法师出家前,是公认的教育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出家后,为了接引初学佛教的信徒,他本着 欲成佛道,先全人道 的次第和修学理念,致力于对一般民众和普通佛的教化,提出《格言联璧》一书可以作为进德存养、立身修证的初学入门。 《李叔同说人》就是对弘一法师亲手重新编录的《格言别录》一书的详细解读。
致力于书籍的出版,是我社一贯的宗旨。在哲学史研究领域,幸得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出版了许多让世人注目的重要著作,其中定期着宝藏着珍贵的学术价值和丰富的思想财富。为了使之更具有规模、更见系统,有利于新老学人研读查阅和文化积淀,现将这些书籍汇成《哲学史家文库》。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我们愿《哲学史家文库》能为哲学的繁荣、文明的进步尽一些微薄之力。我们更期望这套文库,能不断增添新的力作。
《墨菲定律》内容简介:墨菲定律其实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在很多事情上,人们总是盲目乐观,心存侥幸,他们相信自己担心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也很快便会过去。这种盲目的乐观与侥幸心理让我们忘记了,人类并不是上帝。正是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世界是庞大而复杂的,虽然人类十分聪明,但人类有自身的局限性,即使再有智慧,也永远无法完全了解世间万物;即使再聪明,也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不论科技有多进步,有些不幸和错误总会发生,而且人类越是自以为手段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尼采与形而上学》是周国平的博士论文,是作者对尼采哲学作了系统研究之后的成果。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中,作者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对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清晰的分析,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位关心人生问题的诗性哲人,更是一位对西方哲学核心问题有着透彻思考并且开辟了新路径的严格意义上的大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