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志堂杂钞》:逊志堂杂钞十集,清干嘉间长洲(今江苏吴县)吴翌凤撰。吴翌凤初名凤鸣,字伊仲,号枚庵,又号漫士,生于干龙壬戌年(一七一四),卒于嘉庆已卯年(一八一九),为清代吴中藏书家兴学者。枚庵生平,世昌识藏书纪事诗卷五及潘曾沂所撰事略均有记述。枚庵少入郡庠为诸生,中年主讲浏阳南一书院,晚归吴下,以书生终老。枚庵博学多能,不仅熟知经史,雅好诗书,又精楷法,擅丹青,书画俱有名当时。平生性嗜藏书,自述「忆自出就外传,略晓文意,残编断简,即实藏之」,长而兴江浙藏书家同时学者如画文弨、王鸣盛、吴骞、朱文游、杨复吉等皆过过从极密,设质书之会,订通书之约,时以各藏善本佳钞互相假借,校雠录副。同辈之中,枚庵最以钞书勤而校勘精着称,所钞之书当时即为人珍重,至今更每成善本。由于家贫无力买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乃致知之事,除去格物,别无致知事。格物一气到底,则天下平矣。这本《大学条解》由丁纪著,收入了作者近些年对《大学》的心得。具体内容包括:朱子《大学章句序》疏解、朱子《大学章句》经传合篇、大学条解(上)、大学条解(下),以及三篇录。
《中小学弦乐队合奏曲集(套谱版)》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真情家园、感恩、同一首歌、红头绳等。
为什么竹简《老子》对我们探讨《老子》的成书年代如此重要?首先,出土竹简《老子》的墓葬年代在公元300年左右(关于此点的详细内容,见后文)。因而,竹简《老子》较马王堆帛书《老子》更为古老。郭店《老子》并不完整。这种现象使我们不禁猜想,今天所见到的完整文本或许在当时还不存在。此外,在出土的31章中,只有16章是完整的;其余各章,有些是丢句(将之与传世版本比勘而知),而另外几章的文字则是一章的开头或中间部分。很有可能,其它字句是句人逐渐添加上的。
《未曾有说因缘经》乃黄胜常居士根据经中佛说经名而称的正名。为嘉惠后学,弘扬正法,黄先生将全经分成二十品,通过对二十个故事和一些譬喻所表达的法义,将如来正教与如来方便的修学次第,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加以阐述。特别是对十善戒法的因缘果报,对般若智慧是甘露、良药、桥梁、大般的四重法义,对”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这未曾有的因缘果报十六字真言,作了精辟透彻的分析和现前实证的说明,真是法施除暗,明无量灯。
丛书资料的来源,大多是邹学熹保存的蔡福裔、伍剑禅等前辈及其家母李俊卿珍藏的资料。编写时,也博采了古今中外易学专家们的论述,以及大家的心得体会,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广大易学爱好者、研究者的阅读,使能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懂得如何在处事接物和生产生活过程中,掌握阴阳平衡。把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