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著作,记录了儒家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部巨著的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论语》全书二十篇,共约五百章。整体而言,《论语》是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文章。它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涉猎极为广泛,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等我国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周易》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易经》部分包括六十四卦
《十三经提纲》系唐文治编纂《十三经读本》的提纲部分,对《周易》、《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儒家十三经一一阐明思想与内容的重点,疏通经学义理。民国间曾在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列为教材,供初学者了解经学以及传统文化基本要义之需。整理本详细校核引文,仔细校勘,勒为定本。
为什么竹简《老子》对我们探讨《老子》的成书年代如此重要?首先,出土竹简《老子》的墓葬年代在公元300年左右(关于此点的详细内容,见后文)。因而,竹简《老子》较马王堆帛书《老子》更为古老。郭店《老子》并不完整。这种现象使我们不禁猜想,今天所见到的完整文本或许在当时还不存在。此外,在出土的31章中,只有16章是完整的;其余各章,有些是丢句(将之与传世版本比勘而知),而另外几章的文字则是一章的开头或中间部分。很有可能,其它字句是句人逐渐添加上的。
我国部诗歌总集《诗经》,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后代赋、诗、词之源。历代文人,攻读、研究,著述如林,而以诗译诗之全译本尚不多见。金启华教授译注的《诗经全译》,每首诗皆提示中心思想;直译者兼以意译者,译文富有诗意,语言优美流畅;注释博采众说,择善而从之,无门户之见;难读之音,均标明汉语拼音。其特色显明,颇得海内外学者好评,尤为广大读者所青睐;其印刷次数及发行量已居同类书籍之首。
闻一多是中国的诗人和民主斗士,更是的学者。他在《周易》、《诗经》、《楚辞》、《庄子》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领域中,作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闻一多学术文钞》丛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适合各类文学爱好者阅读。
宋翔凤字虞庭,一字于庭,清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嘉庆五年(一八00)举人,官湖南新寜县知县。生于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死于咸丰十年(一八六0),年八十二岁。宋翔凤是清代今文学家,常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他“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着有论话义和过庭録等二十八种。过庭録是宋翔凤数十年的读书札记,辑于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成书于咸丰三年(一八五三)。该书考证经史字及诗文三十多种六百余条,其中不少创见为前人所未发,亦待今人加以利用。本书用光绪七年(一八八一)会稽章寿康刻本加以断句,引文均参校原始出处,凡属重要改动,一一出注。不当之处,盼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