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海子平》即最早介绍子平术的书。其术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日为立,配合四柱,增加了命理变化和依据;二是开宗明义,用神,其中“用之为官不可伤,用之为财不可夺”等论至精至深;三是设定格局,判明六亲,使论断各有主属。这样整个推命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完善自洽的理论体系。术数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长期以来对其误解甚多;为使读者对术数有一个总体的正确了解与认识,本丛书特请有关专家写了两篇序,篇主要阐明术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第二篇主要回答术数是什么。
本书所选为《南华经》(又名《庄子》)传世通行版本。它集哲学、散文、寓言为一体,涉及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注释详尽,译文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鉴赏。 本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集哲学、散文、寓言为一体,文笔变化多端,意象雄浑飞越,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书中所表达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了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各种奇特的人物形象,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自己的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史记》是西汉时期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等方面,几乎囊括了中国早期社会活动的内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它既是对先秦文化的重要总结,也是后人了解西汉初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一手资料,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史记》原本精彩的语言给当代人造成了的阅读障碍,加之篇幅浩繁,影响了普通读者对于这座巨大宝库的开掘。为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原著的精华,我们精选了
《任中敏文集:优语集》为《任中敏文集》之一种,乃任中敏先生早年词学研究文章的汇集,共收《研究词集之方法》、《校补阳春白雪提要弁言校例》、《增订词律之意见》等文6篇及附录王小盾《任中敏先生的全宋词批注》一篇。原文均散见于民国各期刊杂志,现搜集整理为一册。
本书系王立群先生所著的与CCTV百家讲坛《文景之治》栏目相配套的图书作品,比讲座更深刻、更详实,是王先生在对《史记》《汉书》等经典史料精心研读基础上新力作。全书详尽展现了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两代明君在大汉从衰弱向兴盛的过渡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作为,描绘了文景之治下的国家繁荣人民和乐的景象。全书语言轻松明快、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名家精注精评本:柳宗元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诗歌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注释、评说中吸纳、融汇了前修时贤多方面的成果,谨致谢忱;因编撰时间较为紧迫和个人能力所限,书中未能悉数扫除,亦盼方家读者能予指正。
《论语诠释》以对《论语》的今注今译为体例。在每一节原文后加入“注释”“诠释”“解析”三部分。其中“注释”是对文中个别字词的解释;“诠释”是对原文的今读“翻译”,还原了原文语境,并结合当今社会生活加入作者自己的发挥;“解析”或是对该节的补充,或是对原文意涵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