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初年,谏官魏徴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汇编成为《群书治要》,自成书之日起,就成了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按照经、史、子分门别类,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开启了大唐盛世三百年,影响中华文化千余年。
本书共选杂文148篇,从1994年到2003年,均以发表先后为序。作者的文章根基深厚而立意高远,既是为民代言,又是民众自己的声音。
本书是有关“楚史”和“楚文化”的研究论文等。作者多从考古研究和发现来探讨有关楚国历史和文化的众多疑难问题,并综合社会、历史、政治等因素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性思维,如“炎帝和祝融”、“楚武王问题”等问题都在本书稿中有专篇论述。同时作者还在书稿前提供了精美的考古纪实图片,丰富了论文集的内容。本书稿涉猎的细节问题较多较庞杂,是对“楚史”和“楚文化”研究的一次大综合。
本书是中日两国专家共同编写完成。其价值在于从全新角度和高度,把“食味”切入到水稻理论研究体系中,阐释了“米饭口感、味觉等看似平常,却与饮食生活、市场流通、产业发展联系紧密”这一理念,为水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拓了新的空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