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行草书,只有刻石,未见墨迹。成都的武候祠,南阳的武候祠及汤阴的岳庙和济南大明湖遐园都有此帖的刻石。 历来对此贴的真伪存有争议,尤其是文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之‘桓’字,是宋钦宗越桓的名讳,写时应讳有缺笔,而此帖却完整无缺,是明显的伪作。更有人凿考订此帖,是明朝人所托岳飞之名之作。但无论其真伪,就其书法艺术而言,还是很可取的。即使认为其为伪作者,也丝毫没有否定其艺术价值,如同流传下来的‘二王’杂帖,有谁敢肯定全都是真迹,又有谁怀疑过它的价值呢?毕竟碑帖考证与书法艺术是截然二事,此帖也没有因其存有真伪之争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此帖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也证实了这点。 文中有两处明显脱字,释文中以括号标出,临写者注意。
《墨法集要》全书基本上依制墨过程分列为二十一节,每节文字后附图样以彰文义,极为详赡明晰。而在叙述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器材和原料也渐次予以帮助。《墨谱法式》一书从图、式、法三个层面详细展示了古代墨文化:上卷为图,凡采松、造窑、发火等八图,今惟存采松、造窑二图,余皆有说无图;中卷为式,凡祖氏、奚庭珪、李超等十六家之式,亦各绘图;下卷为法,凡牛皮胶、鹿角胶等十一法。本次以《涉园墨萃》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芥子园画谱全集》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本书系中国画学入门精典。该书自问世以来,便备受赞赏。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学习。其包举山水、花鸟、梅兰竹菊、人物的结构也非常便于初学者研习。
《天工开物》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八卷,明代宋应星编撰。是书为世界上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对中国古代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全面反映了中国工艺技术的成就。收入图画123幅,较好的展示了各项生产技术的同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
清代匠作则例已见者约七十种,内容涉及四十余作,是有关建筑、工艺美术及手工业的文献资料。本编按作汇录,各成专辑;除为校勘、标点外,并试分类排比。 此册辑录装修作得2259条,漆作得161条,泥金作得14条,油作得544条,可供研究民间传统建筑者作参考之用。
《图画见闻志》六卷,北宋郭若虚撰,上继《历代名画记》。《画继》十卷,南宋邓椿撰,续《图画见闻志》而作,元庄肃又有《画继补遗》。以上诸书体例相近,时序相接,构成自上古至南宋的绘画史。《图画见闻志》辑唐会昌元年至宋熙宁七年间二百八十四位画家小传,并阐述了绘画须具‘理趣’、‘气韵非师’、‘意存笔先’等观点,所论多深解画理,叙述流派本末亦称赅备,《文献通考》誉之‘看画之纲领’。《画继》辑自熙宁七年至南宋干道三年间二百十九位画家小传,并提出‘画者文之极’、‘物之有神’和崇尚‘逸格’等观点。此次整理,《图画见闻志》以《四部丛刊》本底本;《画继》以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本底本,并《画继补遗》。
全书342幅图,是月旦堂刻本影印本,作者为明代洪应明,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全书仙佛图谱并传记110人共8卷。前三卷记仙事,自老子至魏伯阳56人,尾附《长生诠》;后三卷记佛事,自释迦至法明和尚54人,尾附《无生诀》。全书释道分踪,一人一传,画面精美,线条细腻,有的艺术价值和版本价值。
本书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为清代焦秉贞所绘,康熙帝提诗,内府刊刻。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共计四十六幅。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描绘了粮食生产、蚕桑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是了解清代耕织的直观史料。
全书342幅图,是月旦堂刻本影印本,作者为明代洪应明,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全书仙佛图谱并传记110人共8卷。前三卷记仙事,自老子至魏伯阳56人,尾附《长生诠》;后三卷记佛事,自释迦至法明和尚54人,尾附《无生诀》。全书释道分踪,一人一传,画面精美,线条细腻,有的艺术价值和版本价值。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清中卷1)》由许宏泉所著,你可以看到,戴东原、章实斋、王念孙、王引之、江声、程瑶田、桂未谷、孙星衍、梅曾亮、钱南园的严谨与厚重,也不乏袁子才、姚惜抱、厉樊榭、杭大宗、金冬心、赵瓯北的风雅和超然…… 书法至乾嘉,碑帖之争,旗鼓相当,书法之道亦充满鲜活,笔墨间流溢学人之严谨和文士之性情。
《辛丑消夏记》五卷,清代吴荣光鉴赏书画的精心之作。辛丑爲道光二十一年,时伯荣已放归田里,闭户养疴,因采历年赏鉴所得,略仿高士奇《江村销夏録》之例,详记款识,一一录出而成。全书首录《定武兰亭》并以唐宋诸本证其真,续记五代至明书画真迹百余件。吴氏于是书不仅详记书画作品尺寸,楷释图记,且具录题跋,并间出识语,其学养眼光令人称赏。作者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可庵,或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今属广州市)人。伯荣工书,由欧阳询入手,旁涉苏轼。康有为评曰:“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能画,山水宗吴镇,花卉得恽寿平意。好收藏,精鉴赏。历年所积碑帖数十箱、图书数万册。著作有《吾学录》、《绿伽楠馆诗稿》、《筠清馆金石文字》、《帖镜》、《辛丑消夏记》等。《辛丑销夏記
《墨法集要》全书基本上依制墨过程分列为二十一节,每节文字后附图样以彰文义,极为详赡明晰。而在叙述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器材和原料也渐次予以帮助。《墨谱法式》一书从图、式、法三个层面详细展示了古代墨文化:上卷为图,凡采松、造窑、发火等八图,今惟存采松、造窑二图,余皆有说无图;中卷为式,凡祖氏、奚庭珪、李超等十六家之式,亦各绘图;下卷为法,凡牛皮胶、鹿角胶等十一法。本次以《涉园墨萃》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玉台书史?玉台画史》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收录女性书画家的汇编体书画史著作,具有开创之功和积极的社会意义。经粗略统计,《玉台书史?玉台画史》共收录中国历代女性书家213人,《玉台画史》共收录中国历代女性画家233人。时代则跨越上古到清代数千年之久,包括官廷、闺秀、姬侍、名妓、释道等各个社会阶层的女性。由于很多女性书画兼能,所以二书收录的女性有一部分是重复的,但二书采录数据有所不同,可说是各有优长。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清中卷1)》由许宏泉所著,你可以看到,戴东原、章实斋、王念孙、王引之、江声、程瑶田、桂未谷、孙星衍、梅曾亮、钱南园的严谨与厚重,也不乏袁子才、姚惜抱、厉樊榭、杭大宗、金冬心、赵瓯北的风雅和超然…… 书法至乾嘉,碑帖之争,旗鼓相当,书法之道亦充满鲜活,笔墨间流溢学人之严谨和文士之性情。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坎坷人竹。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文化界、教界没有人不知道弘一法师。他的音乐和书法作品如同他洁如霜雪的人格,早已家喻户晓。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讲求『文以载道』、『文如其一』、『字如其人』,崇尚人品和书画作品的同一性,认为『人品高,则书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也高』。人
宋太宗淳化年間,出内府所藏古帖,命王著釐定,勒成十卷,即所謂《淳化祕閣法帖》(後多簡稱《閣帖》)。《淳化祕閣法帖》收録先秦至隋唐書法四百餘帖,爲歷代臨池者所重,然而‘真僞雜出,錯亂失序,識者病焉’,後宋米芾、黄長睿,明顧從義等均有考辨補正。王澍《淳化祕閣法帖考正》一書,綜前人之説,博據群書,辨標目,列真僞,别序次,詳考釋文,校勘書法異同,至今仍是臨習、研究《閣帖》的重要參考書。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前十卷依《閣帖》之卷次標目,後二卷乃其所著《古今法帖考》《論書賸語》,並非《閣帖》之考正,屬於附録性質。本書在清代多次刊刻,有秋水天都藕花居刊本、詩鼎齋刊本、冰壺閣刊本、蘭言齋刊本、後知不足齋本等,《四庫全書》《六藝之一録》亦抄録此書。此次出版,據秋水天都藕花居刊本點校整理,原
《幽梦影》一书由张潮所撰的格言、警句、韵语等组成,共二百一十九则;每则内容下跟有张潮朋友或后来的文人所撰写的评语。其编撰格式类似今天的“朋友圈”发状态,而朋友们在底下评论。就内容本身而言,《幽梦影》一书实多奇思妙想或闲情雅致,间亦有忧时伤怀之叹。作者学识渊博,文笔清妙,议论独到,隽语迭出;跟评者又多为文人才子,故评论中亦不乏幽默风趣、才华横溢的妙语。
宋太宗淳化年間,出内府所藏古帖,命王著釐定,勒成十卷,即所謂《淳化祕閣法帖》(後多簡稱《閣帖》)。《淳化祕閣法帖》收録先秦至隋唐書法四百餘帖,爲歷代臨池者所重,然而‘真僞雜出,錯亂失序,識者病焉’,後宋米芾、黄長睿,明顧從義等均有考辨補正。王澍《淳化祕閣法帖考正》一書,綜前人之説,博據群書,辨標目,列真僞,别序次,詳考釋文,校勘書法異同,至今仍是臨習、研究《閣帖》的重要參考書。
宋太宗淳化年間,出内府所藏古帖,命王著釐定,勒成十卷,即所謂《淳化祕閣法帖》(後多簡稱《閣帖》)。《淳化祕閣法帖》收録先秦至隋唐書法四百餘帖,爲歷代臨池者所重,然而‘真僞雜出,錯亂失序,識者病焉’,後宋米芾、黄長睿,明顧從義等均有考辨補正。王澍《淳化祕閣法帖考正》一書,綜前人之説,博據群書,辨標目,列真僞,别序次,詳考釋文,校勘書法異同,至今仍是臨習、研究《閣帖》的重要參考書。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前十卷依《閣帖》之卷次標目,後二卷乃其所著《古今法帖考》《論書賸語》,並非《閣帖》之考正,屬於附録性質。本書在清代多次刊刻,有秋水天都藕花居刊本、詩鼎齋刊本、冰壺閣刊本、蘭言齋刊本、後知不足齋本等,《四庫全書》《六藝之一録》亦抄録此書。此次出版,據秋水天都藕花居刊本點校整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