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更有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书目。本书特邀知名学者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参照权威版本为底本,采用不同形式,用通俗的白话文对经典进行了全新解读,并对难解字词加以解释。行文流畅,犹如老师亲临讲课现场;干货满满,让大众读者轻松迈过文言文难懂门槛。
《续夷坚志》四卷,金元好问撰。好问(公元一一九○——一一五七)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析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 《续夷坚志》是作者晚年继宋洪迈《夷坚志》而作,虽然没有《夷坚志》那样大的篇幅,但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是继宋洪迈《夷坚志》、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之后出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分前后两集,十七门,共五百馀条。书中条《大元昌运》记元太祖、元太宗及元世祖事,显然为元人作品。其馀绝大部分为宋代故事,间有 元代及前代的故事。此书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大部分是志怪故事,但也有少量条目记载了野史记载了野史佚文,似乎是根据前人的成书辑録的。
《苏舜钦集》用清康熙商丘宋荦校定震泽徐惇复刊刻的十六卷本为底本,并用另外三个本子校勘,辅以各家校记和各书所载苏氏诗文,计十一种,各本互校,择善而从。
《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之一:陆游年谱》为学者于北山生前代表撰著,于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的陆游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于北山编撰年谱,一改此前年谱纯客观记录之作法,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关键处不乏自己的评论、分析,体现了学术进步之迹。
在盛唐“诗国高潮”中,李白杜甫将诗歌艺术推向很好,以各自的方式,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出巨大创新,成为后代诗人的立法者。千余年来,历代诗人不断地摩李杜之垒,斩将搴旗,演绎着壮观的诗史进程,但迄今仍未见在整体成就上李杜的诗人。李杜诗歌实为不朽的艺术典范! 《李白诗选》乃“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之一种,全书拣选李白诗精品一百五六十首,加以注释、评赏。在选目与鉴赏方面,力求将李白诗歌自然清真、飘逸入神的艺术魅力呈现出来,从而提示李诗独特的诗性精神。
十几年前,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个一度曾经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仿佛一件稀有文物被发掘出土似的,立时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官场士林、商界军营乃至市井小民,一时间都以谈论曾氏为博雅为时髦。此风亦波及海外华人世界,华文媒体也争相介绍这位早已被遗忘的曾文正公。 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岂只千百,为何此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似乎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可以从他身上说点什么!看来,这就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的传奇性,而是此人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头。曾经创造过
《温州文献丛书》中的《李孝光集校注》日前已编撰定稿,交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编撰过程中,颇有心得。 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乐清田岙村(今大荆镇)人,是元代中后期重要文学家。他的交游十分广泛,在江南一带负有重望,同当时诗坛名流,如萨都剌、张雨、杨维桢等频相唱和。集中寄酬萨都剌诗多达45首,可见其密切。张雨赠诗云:“孰与言诗李髯叟……载闻新作过黄初”;柯九思称其“词甚奇古”;顾瑛言“诗文自成一家,为东南硕儒”,并予推崇。 泰定四年至天历元年(1327—1328)间,李孝光与杨维桢(浙诸暨人)相遇吴下,促膝谈诗,志趣投契,相为莫逆。其时维桢(比孝光小11岁)资望尚浅,须引孝光为后盾始能发扬其说,而两人才情相匹,下的是“敌手棋”(吴复语)。故李、杨联合,乃可以登高一呼而叱咤风云,耸动
小尔雅,汉书艺文志孝经家已有著录,未署明撰者。隋书经籍志于论语类有小尔雅一卷,题李轨略解。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同隋志,亦不着撰者名氏。宋中兴馆阁书目始载小尔雅一卷,孔鲋撰,十三章。宋陈振孙直斋书绿解题指出:〔今馆阁书目云孔鲋撰,盖即孔丛子第十一篇也……当时好事者抄出别行。〕可见小尔雅在公元一世纪,即西汉成哀时已流行于世。但唐以前的本子均亡佚失传,我们今天看到的小尔雅是从孔丛于中抽出刊行的,是后书的第十一篇。今传本小尔雅是直取汉志所记的原书编入孔丛子的呢?还是为孔鲋所撰,或如前人所云,舆孔丛子一道,实出自王肃伪托呢?目前尚无确凿答案。但小尔雅传世较早,大量辑录了先秦经籍训诂,这是其价值所在,已为学界公认。
王建为中唐诗人,其乐府诗与张籍并称。本书为对王建作品的一次全面整理,综理现存《王建诗集》的多种版本进行校勘,诗末辑有翔实的评论资料,并辑绿王建佚诗佚著。全书先校后注,注释侧重人事、地理、典章先校制度等。书后有关于王建的研究资料,分评论、纪事、序跋等,尽力求全。同时有校注者所作《王建?年考》。前言部分则详细论述了王建其诗以及在中唐诗坛上的地位。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他的祖父是隋代大儒文中于王通,叔祖是唐初诗人王绩。王勃自幼聪慧好学,六岁即能属文,笔墨流畅。九岁渍颜师古所兹《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颜氏之误。十四岁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为朝散郎。唐高宗子沛王李卖闻其文名,召为王府修撰。当时诸王盛行阙鸡之嬉,王勃戏为沛王之鸡写了一篇讨英王鸡的檄文,被高宗李治发现,说他挑拨诸王之间的关系,下令逐出沛王府。逭一年王勃才十九岁。次年由长安赴巴蜀游览景物山川,客居蜀中近三年之久。后回长安参舆时选,求补得虢州参军。
一九三二至一九二七年陈垣先生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发表,文章不仅对遣二元史上极重要而前人未曾留意的课题作了充分研究,而且对元代文化进行了全面论述,他说:“儒学、文学均盛极一时。”但是长期以来,对元代文化、文学的评价,由于种种原因,却仍有歧义。
本书选取古代中国文学史上120种最重要的诗词和散文的总集(包括选集)、别集和诗文评著作,梳理这些文献的成书、刊刻、流传,考察其内容缺佚和真伪,讨论其选本和注本优劣。该书可作为一个简便有效的古典文学工具书,供研究者和爱好者使用。 该书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次出版,原书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本次再版由葛兆光先生撰写再版序言,另补充新出整理本情况以供参考。
本书用清康熙商丘宋荦校定震泽徐惇复刊刻的十六卷本为底本,并用另外三个本子校勘,辅以各家校记和各书所载苏氏诗文,计十一种,各本互校,择善而从。《苏舜钦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续夷坚志》四卷,金元好问撰。好问(公元一一九○——一一五七)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析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续夷坚志》是作者晚年继宋洪迈《夷坚志》而作,虽然没有《夷坚志》那样大的篇幅,但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是继宋洪迈《夷坚志》、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之后出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分前后两集,十七门,共五百馀条。书中条《大元昌运》记元太祖、元太宗及元世祖事,显然为元人作品。其馀绝大部分为宋代故事,间有 元代及前代的故事。此书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大部分是志怪故事,但也有少量条目记载了野史记载了野史佚文,似乎是根据前人的成书辑録的。
《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之三:杨万里年谱》为学者于北山生前代表撰著,于南宋中兴家之一杨万里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于北山编撰年谱,一改此前年谱纯客观记录之作法,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关键处不乏自己的评论、分析,体现了学术进步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