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县学教官训士书,是指晚清时期的县学教谕、训导用来教导治下士子、生员读书、修身、做事的书籍。本书收录八种晚清州县学官训士书和一种县学文牍专集。分别为:谢金銮 《教谕语》四卷,张履《容山教事录》一卷,牛振声《训士琐言》一卷,柯汝霖《铎语》一卷,高继珩《演教谕语》一卷,丁显《秀才须知》四卷,孙德祖《学斋庸训》一卷附一卷, 汪先弼《昌江问俗录初编》四卷附一卷,孙德祖《长兴县学文牍》不分卷。县学教官属于基层文官,他们直接接触、管理、教化普通士人,这些书籍更加展示出,晚清时期面对社会变 革底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海隐书屋》四种包括《海隐书屋诗稿》一卷、《海隐杂记》二卷、《海隐书屋名胜纪游集》一卷、《祖茔讼案》不分卷。清人胡嗣超撰,手稿本。胡嗣超身历清乾隆、嘉庆、道光、 咸丰四朝,此间正值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海隐书屋诗稿》为作者诗歌集,共留诗132首,诗风古朴。《海隐杂记》共记事约423条,内容为作者生活在京城以及游幕见 闻。《海隐书屋名胜纪游集》主要内容为对前人著作进行征引改编及个人游记。《祖茔讼案》主要记录了道光年间清常州府武进县胡氏宗族内部围绕祖茔盗葬以及醮赘、冒姓等问题展 开的诉讼案。
本书整理钱仪吉现存的日记残稿、书信以及部分手札。残存的《衎石斋日记》保存在《衎石斋随笔》一书中,记录了七个年份的日记,正是钱仪吉在京师为宦时期。《衎石先生致弟书 存稿》《衎石家书》多是钱仪吉致其堂弟钱泰吉或家人的书信,内容包括家事、治学,部分涉及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苏源生书》,是道光十六年至道光二十九年,钱仪吉执教开封 大梁书院后,与其弟子苏源生的书信,内容多涉及治学。《手札拾零》,系钱仪吉与友人杨以增、张澍等的手札。外二种其一《寄定庐》,为钱仪吉夫人陈尔士致钱仪吉的家书。其二 《与衎石兄述家世文字书》,为钱泰吉于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三十年的书信,多涉及整理家族文献事宜。
本书是一部以学者的博学、女性的细腻和诗人的才情将古典诗歌的解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的典范之作。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唐人七绝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也使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得到了新的理解和升华。本书所选作品字约文丰,诠释精审,令人回味无穷,常读常新。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两大瑰宝,历来吟咏酬唱、讴歌不断、为文坛、为民间带来不少难忘的情调。 文人因缘际会,有感而赋诗,此中的“因缘”、“感受”,或慷慨、或缠绵,杂悲欢、富哀乐,其中的原委向为人所乐知。本书八十六篇有关诗词的趣文逸事,篇篇有情,每耗引发兴趣,同时,也可增加读者对诗词的认识。
你要认识真实的中国社会的病态吗?你要品味传统的小说艺术的奥妙吗?金学名家黄霖先生为你打开了《金瓶梅》的大门,让我们看到由笑笑生匠心独运的艺术世界里,西门庆式的官商如何暴发,如何升官,如何贪赃柱法,如何称霸一方,又是如何死不完、绝不了的;潘金莲式的女性又是如何被丑恶的社会所挤压,为自己的命运而挣扎,而同时其人性在扭曲,在泯灭,她残害了他人,也吞噬了自己,毁灭了青春和美。他如昏庸的皇帝、腐败的官僚、堕落的儒林、的帮闲、龌龊的僧尼、淫邪的妻妾、贪婪的娼妓、欺诈的奴仆……让人看到了一片漆黑的世界,让人向往着光明清正的天地,也让人作为一个人,思考着在人俗与天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中,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
本书上下两编采用不同的体例。上编,重在描述辛稼轩在清代词史上之于词人创作方面的影响,故以地域影响并兼顾时间之流变为论述视角,重点描述山左词坛和江左词坛的创作状况,尤以清初词坛为描述重心;下编,重在词学理论中之于稼轩词的探讨及其对清人词学观影响的理论总结。
《醉茶志怪》四卷,成书于光绪十入年(1892年),是李庆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时人杨光仪为之作序,极力称誉。此书问世后曾刊行多次。 《醉茶志怪》共有346篇,其中很大一部分颇似纪的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志怪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轶闻错出其中,多寓劝戒之意。书中可视为小说的虽不足百篇,但其思想内容却相当复杂,故事类型与人物类型亦相当繁多。这些故事多托兴鬼狐,带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起伏跌宕,颇能引人入胜,其中《苏某》、《如意。、《柳儿》、《爱哥》、《狐师》、《阿菱》等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佳作。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源远流长,作品繁富,蔚为大观。本书所选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笔记小说中有较大影响或独具风格者。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对于爱
清代词坛巨匠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传世,赵秀亭、冯统一先生的《饮水词校笺》乃是在前人基础上对纳兰词加以全面整理而成的一个本子。其整理工作包括移录原词、标点、校订、补辑、笺注、说明和辑评等内容。全书分编五卷。前四卷以《通志堂集》四卷词为底本,并遵照其排次;第五卷补辑《通志堂集》未收词四十八首。标点全依《词谱》《词律》,所用符号大体依传统点词格式。校笺和说明,用意各有侧重:局部辞句的解释在“笺注”,整首词意的疏解用“说明”。校订所用参校本包括《今词初集》《清平初选后集》等十五种。另有“附录”收录康熙时期文献十二种,均为记载纳兰生平、创作的手资料。
《名家精注精评本:柳宗元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诗歌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注释、评说中吸纳、融汇了前修时贤多方面的成果,谨致谢忱;因编撰时间较为紧迫和个人能力所限,书中错误未能悉数扫除,亦盼方家读者能予指正。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对关于该学科历史发展、理论与方法及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性英文文献资料的点评,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对学科认知的基础。《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中的每一篇论文均以讲解、重点分析和点评的方式,对作者与其文章背景、文章结构、内容纲要与重点进行覆盖,并尽可能将其与学科在中国本土化的意义相接轨。
《永康程氏遗书:程正谊集》明程正谊著,共十卷,包括诗二卷,文八卷。其诗简澹冲和,颇有意蕴;文也理周词质,结言端直。本书保存了明季西南地区政治、经济、赋税、司法、军事、旅游、山川风物诸多方面之史料,对研究明代中晚期西南地区社会历史具有参考价值。《永康程氏遗书:程正谊集》根据清代光绪重修本《?华堂集》为底本,校以旧抄本,又从宗谱文献等资料中辑出轶文30余篇,予以增补,成为收罗很全的程正谊诗文集。
《元代别集丛刊:郑元祐集·马玉麟集(繁体竖排版)》讲述了郑希远于元朝初年徙家钱塘,以耕钓自乐。娶蒋氏,育有二子,郑元佑为第二子。郑兀佑自幼聪颖,于书无所不读。十五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赋,往往出奇语惊人。当时南宋咸淳诸老犹在,郑元枯得以遍游其门,质疑稽隐,多有所得,这在他的《古墙行序》中也有记载。
本书是一部以学者的博学、女性的细腻和诗人的才情将古典诗歌的解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的典范之作。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唐人七绝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也使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得到了新的理解和升华。本书所选作品字约文丰,诠释精审,令人回味无穷,常读常新。
奚彤云君的这部《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系统介绍分析了中国骈文学的有关理论批评著作,从魏晋直至近现代的许多这方面的名家名著,均有所论述,可说是这一学科开创性的专史,值得称道。奚君多年前在复亘大学中文系做研究生时,着重研究六朝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她勤奋好学,细心钻研。在读硕士生时,已写有关市长朓作品等若干篇论文,颇见功力。接着在博士生阶段,即以全力研究骈文批评史。本书系统地介绍分析了中国骈文学的有关理论批评著作,从魏晋直至近现代的许多这方面的名家名著,均有所论述,并着重研究六朝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由于骈文批评史的范围相当广阔,本书对骈文批评史从广度和深度上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和梳理。
《旧典备徵》被时人称誉为“于先朝国故人物,详稽博考,原原本本,殚见洽闻,凡诸纪载,既备且确,其体例与《弇州别集》相近,而精核过之”(见刘承干跋),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各省状元人数”条,记录了起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年)讫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的二百数十年间共一百十二科各省状元的姓名、籍贯、科名等,可与清代进士题名碑录和馆选录等记载互相参照比较,“浙江鼎甲考”条,则专记起顺治六年(一六四九年)讫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约二百五十年间的浙江籍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籍。“武鼎甲考”条,记录起顺治三年讫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科鼎甲姓名、籍贯,可以弥补进士题名碑录中记文不记武的不足。 《旧典备徵》和《安乐康平室隨笔》,是近人朱彭寿所著的两种较有价值、带工具书性质的清代史料笔记,对文史爱好者
近之译经者,多尚汉学,而或拘泥之过,往往穿插附会,不近人情。惟高(垂阝)王文简公经义述开一编,解释经语,务求心之所安;而经传释词十卷,纯从虚字体会,所以通古今之钟,洵深于汉学而不关于汉学者饮。
《有高楼续稿》是作者刘石继《有高楼杂稿》之后的又一部以论文集形式呈现的学术著作,涉及唐宋文学、古籍整理、书法艺术、当代学术研究等方面,所收诸文多针对以往研究中的笼统或不确处进行考辨,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获的见解,反映着作者的学术理念与其追求堂而皇之的体系建构,不如做一些有切实内涵的具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