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网络人气画手仙女用独特的现代手法绘制了111个传统神怪,神怪均来自传统志怪图书和民间传说,包括《海错图》《子不语》《广异记》《点石斋画报》《耳食录》《太平广记》《菽园杂记》《酉阳杂俎》《博物志》《录异记》《搜神记》《右台仙馆笔记》《山海经·西山经》等。书中不仅展现了手绘的神怪形象,而且系统整理了创作来源,如每一位神怪都有“名字和符号”“典故和介绍”“留印或题字”,为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指明道路。本书装帧精美,复刻古籍之美,适合收藏。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王令集》内容有南山之田赠王介甫、送黄莘任道赴扬州主学、送黄任道歌、翩翩弓之张兮诗三章寄王介甫、我策我马寄王介甫、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效醉翁吟、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我思古人答焦千之伯强、鲁仲连辞赵歌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演义》。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与当代名家国画系列四种之一,另三种是《诗与画·唐诗三百首》、《曲与画·元曲三百首》、《文与画·古文二面篇》。 唐宋词是中国文学中最有成就的瑰宝之一。它倚声填词,富音律之美,炼字造境,具韵外之味,风格或蕴藉婉约,或疏隽毫放,代表着我国传统韵文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历代读者当中有广泛的知音。唐宋词的总集与选本。自宋代以来,皆有刊刻行世。这次我们推出的《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首眼于该书的鉴赏与收藏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诗(词、曲)画的互补功能,追求图文并茂,装帧高雅华美之特色。为此,本社以上海古籍出版社,选录各家词309首,力求反映唐宋词的发展概貌,特邀请全国当代知名画家为每首词绘制精美画,使词情画意交相辉映,同时配以古典文学专家撰写的隽永精到的赏析短文,从而使唐宋词这
潘德舆(一七八五——一八三九),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亭居士、念石道人等,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车桥乡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十二岁即能诗。十五岁应童子试,成诸生。自十六岁始,历经十三次应考,方于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亦即四十四岁那年中江南解元。继之六度参加会试,终未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三月,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安徽。四载未得实授,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七月廿七日郁郁病卒于里第。汤腾谓之「叟之用心若日月,惜哉不上白玉堂二二,客观地总结了其可悲的生活历程。王柏心云。「山阳一老殊绝伦,道高自比渭舆莘。可怜槁馘死牖下,明月但照空山坟。更道出后学对四农的无限惋惜。
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有效被颠覆。
苏东坡一生作诗词三千馀首,浩瀚如海,常使人目不接望洋兴叹。本书以漫话的形式,从不同的方位,系统介绍了东坡各期诗词的风神与成就。书中各篇,分读则可体味作品的精华,合观则可得坡公的身世与人格,出入古今,旁及史哲,读之如邀游“苏海”,探奇索蕴,而不止是浮光掠影的浏览。
敬齊古今黈作者李治,字仁卿,自号敬齊,真定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金正大七(一二三0)登词赋進上第,调高陵薄,辟知钧州事。因戰亂,流落忻崞间,曾居太原等地。雖流離颠沛,亦手不停披,口不绝诵,深造自得。元世祖至元二年(一二六五)召拜翰林学士。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卒於家,年八十八。所著除敬齊古今黈外,尚有敬齊文集四十卷,壁书藂削十二卷,泛说四十卷,测圆海镜十二卷,益古衍段三十卷。 关于作者名字,歷来诸书多作“李治”,如元朝名臣事略、元史本傳、永欒大典、四库全书總、皕宋楼藏书志等。柯劭忞新元史谓李治本名治,后改今名。折中雨说,實不足掳。施国祁(号北研,乾隆道光间人)在禮耕堂丛说中指出,“仁卿生於大定庚子,至正大庚寅登收世科,已五十有一岁,授高陵主薄,辟推钧州。金亡,北渡让学者书
韩愈、柳宗元为中唐文坛的两大巨擘,二人合作推动的古文运动、波澜壮阔、唯陈言之务去,一洗雕琢骈俪的六朝文风,文起八代之襄。 诗作方面,韩诗诡奇、跌宕、后世以为晦涩,然亦另辟蹊径,骨力尽现;卿诗清高、幽远,将山水诗发扬光大,成一代的风流,亦世无异议。 本书即以诗作为主,贯串韩、柳的生平事迹、升沉起落,以简短有力的篇幅,缕缕细述,力求重现诗人的人格面貌。
《名家精注精评本:柳宗元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诗歌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注释、评说中吸纳、融汇了前修时贤多方面的成果,谨致谢忱;因编撰时间较为紧迫和个人能力所限,书中错误未能悉数扫除,亦盼方家读者能予指正。
书画既与佛教有着这般的因缘,历代书画家所创作的带有禅意的作品,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颐富先生近年搜求历代禅意书画,并邀同好者共辑一册,其慧心可鉴。《古今禅意书画集珍》计为一百四十余幅,远自明人,近到当代,或为名家,或为文人学士,或为释氏,所作皆与佛教有涉。
小者,精致小巧,携带方便;墨者,惜墨如金,撷取精华;香者,古色古香,沁人心脾;书者,传承文明,贯通古今。《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是一部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位列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本书精选《红楼梦》中97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抄检大观园等,采取图画书的形式重新演绎,语言生动活泼,画面细腻精致,以期通过这种图文呼应的阅读方式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原著,从而爱上古典文学。本套书共6册,按原著章回顺序分册,每册约16回故事,每则故事至少4幅插画,张弛有度,情节紧凑又有趣。
文学思想史不仅要研究个人的文学思想,而且要研究文学思想潮流。有时候,一种文学思想倾向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一个时期文学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是可以举出无数例子来的。建安时期以文学抒泄个人情怀,追求风骨,成为一时风尚;梁、陈的宫体诗风;时代诗坛的复古风尚,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热,都是人所共知的例子。在这些形成一时风尚的创作倾向背后,是什么样的共同的文学思想支配着,正是文学思想史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文学思想不仅要研究左右一代的文学思想潮流,而且还要研究不同文学派流的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是:在文学发展的初期,文学思想的发展趋向较为单一,而越到后来,便越向多元发展,在同一个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里,产
《建安七子集(典藏本)》即汇纂“建安七子”之诗文赋作,并录“七子”中王粲的《英雄记》、徐干的《中论》及刘桢的《毛诗义问》等几种重要着述。此次修订,整理者除了改正错误,增补漏校,还将多年研究心得,吸收入校记与年谱中,使“七子”之注更趋完善。
本书是明季遗民姜埰的诗文集,对于研究明清历史与文学,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在首度整理出版,列入《明代别集丛刊》丛书中
《惜抱轩诗文集》共三百十篇,属于考证性质者,有四十一篇。另有笔记八卷,法帖题跋三卷,九经说十七卷,关税是考证。其考据文之佳者,如笔记四史部一史记,证据确凿,语下得干净利落,并未繁征博引,却解决了历史上的疑惑圑,堪称考据文曲范之作。
曹操《公元一五五——三一○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于文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很值得研究。 由于目前市面上缺乏一部完整收录曹操著作且质量较好的整理本,我们重印了这本曹操集。这个集子是一九五九年编印的,以丁福保的汉魏六朝名家集本魏武帝集为底本,稍加整理和补充,并增加了孙子注,是从孙子十家注中抽出来的。诗文部分,曾用三国志、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以及各种类书作了对校,并注明了出处。诗集中谣俗词不详出处,苦寒行和善哉行的第三首,诸书及不同皈本或标曹操,或标曹丕;塘上行一首或题古辞,或说甄后作,或说曹丕作。现均附存待考,并加注说明。文集卷三报荀或的段,原注出水经湍水注,今检未见,疑注误。除本集外,我们把路粹、阮玛代曹操
刘文典(一八九0一九五八》,字叔雅,安徽合肥人,近代著名学者。 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惭情陴工作,一九二七年参与创办安徽大学,行校长职权。历任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大学联、沙南大学、等校教授。 池学贯中西,尤精校勘、考据之学,在学术上,他既承继了皖派朴学传统,又融会了晚清以来的新学风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 他一生治学谨严,著述精邃,于近代教育、文化事业殊有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学术界封刘文典这样对中国学术文化有着重要贡献,却研究功利意义不大的学者过于冷淡,而只有当学术认知追入一个新局面、学术研究进入一个更高层次时,人们才可能对以往的、局部展示的学术成就追行相对全面的结帐式的研究。刘文典著作的编刊正是这种文化态势的产物。在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