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第一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
《先秦诗文史》所论范围从广义来说,也是这片人类文明初开、万事万物尚还活泼可喜、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非大一统天地,与两部《诗经》著述一样,都是“《诗》意”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人文气象——扬之水论罢《诗经》又来写《先秦诗文史》,并非偶然,乃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属于先秦社会、文学的研究课题,共同组成她有意识地构筑的一个带个人化色彩的精神世界;她近年选择这个研究课题、构筑这个精神世界,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番心意:体现着对文明源头的眷恋、爱惜,并由此关注到我们曾经有过而终于消逝了的美好。
本书是一本介绍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社科类书籍。该指导手册分别从儿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观念、学习计划、学习盲点、学习效率6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给出了诚恳、合理的50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对关于该学科历史发展、理论与方法及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性英文文献资料的点评,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对学科认知的基础。《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中的每一篇论文均以讲解、重点分析和点评的方式,对作者与其文章背景、文章结构、内容纲要与重点进行覆盖,并尽可能将其与学科在中国本土化的意义相接轨。
此《虞初》一书,汤临川称为小说家之“珍珠船”,点校之以传世,洵有取尔也。独是原本所撰述,尽摭唐人轶事,唐以后无闻焉,临川续之,合为十二卷。其间调笑滑稽,离奇诡异,无不引人着胜,究亦简帙无多,搜采未广,予是以慨然有《虞初后志》之辑,需之岁月,始可成书,先以《虞初新志》授梓问世。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诚所谓“古有而今不必无,古无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无、竞为事之所有者,读之令人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夫岂强笑不欢,强哭不戚,饾饤补缀之稗官小说,可同日语哉!学士大夫酬应之余,伊吾之暇,取是篇而浏览之,匪惟涤烦祛倦,抑且纵横俯仰,开拓心胸,具达观而发旷怀也已。康熙癸亥新秋,心斋张潮撰。
《聊斋志异》采取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讲述了几百个精彩的"鬼故事"。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的作品集。
苏轼题跋诗文书画,见解独到,文辞自然,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著作,《东坡题跋校注》理论价值和赏鉴价值兼具。屠友祥校注的《东坡题跋校注》精心校勘注释,材料详赡,能显发其意蕴。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历来传刻本很多,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奖胡刻本《文选》李善注校点整理,以供研究者参考。 《文选》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录了从周、秦至齐、梁约七、八百年间的一百三十几个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文章。并将这些文章分
顾名思义,这是本对《文心雕龙》的批语。它首先以古文的形式呈现文章原文,然后仍以古文的形式对文章进行不同声音的评论。书中最后,还附有几篇研究材料,其中,最后三篇是罕见之作。 南朝梁刘勰所作《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名著,历来为之注解评点和作专题研究者甚众。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尤为风行,时至今日,不少已成孤本秘籍,一般难以见到。本书将散见于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的批语汇集起来,附于所评原文之后,以供《文心雕龙》研究者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的爱好者参考。
其诗文集因触清代忌讳,后世传本删改多加窜改和删削。解放后重新整理,分为十六卷:凡《文集》六卷,《余集》一卷,《蒋山佣残稿》三卷,《佚文辑补》一卷,《诗集》五卷,《集外诗补》三首,《熹庙谅阴记事》,总名为《顾亭林诗文集》,是顾炎武诗文集较为完备的一种,纳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本次出版,《穆天子传》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明正统《道藏》本整理译注;《燕丹子》据《平津馆丛书》本整理译注。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重现小说原有的行文魅力。在原文各卷前皆配有题解,略述该卷要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穆天子传燕丹子译注》由王天海译注。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全书分为221则,以 安身立业 为主旨,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含义,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这本书是清朝王永彬 于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一经堂 完成,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全书分为221则,以 安身立业 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 立德、立功、立言 皆以 立业 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食疗本草》三卷,唐代孟诜撰,张鼎增补改编,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原本。《食疗本草》是我国唐代著名的食物疗法及营养学专著,记载了二百六十余种常见食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疾病及各种禁忌,兼收大量的食疗方剂。原本久佚。作者据人民卫生出版社《食疗本草》辑佚本注释翻译,并与众多残本和其他典籍校核。附“名词术语解释”和“食物药品”两个索引。
《封神演义(1-6)》 《封神演义》系列漫画共六辑,十二卷,每辑两卷,第三辑包括第五、六卷。原书名为《太公望传奇:殷周传说》,为日本历史漫画巨匠横山光辉中国名著系列的最后一作,最早连载于潮出版社的《希望漫画》月刊。该系列漫画开篇等场景采用了《封神演义》的设定与故事情节,大部分内容以《史记》以及在元朝至治年间(1321-1323)先于《封神演义》成书的《全相武王伐纣平话》为参考,讲述了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暴虐,周武王在太公姜子牙以及各位神将的辅佐之下,推翻暴君重治天下的故事。第三辑主要讲述了晁田与晁雷讨伐西岐,哪吒、黄天化等人深入敌营力挽狂澜,闻仲亲自领兵30万出征等故事情节。 《封神演义(第4、5、6辑)(7-12)》 “封神演义”系列漫画共六辑,十二卷,每辑两卷,第六辑包括第十一、十二卷。第十一卷卷名为潼关痘疹之卷
《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读史札记,共36卷,所考实为廿四史,因其将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看成是分别反映同一时代的史书,不予分开考证,所以称廿二史。作者意图在总贯群史,故对每一部史书,先叙述著作沿革,评价其得失;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再以原书排比史事,考证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识。其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
《竹书纪年》是载录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流传中屡遭亡失伪造,原书面貌难存。清代以来有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又据朱氏补充和订正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订补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精)》即依据王氏,订正其误字脱文、引书不全和讹误,并补漏引,纠正编次不当处,辑补前代学者考证足资发明者,于原文不明之处予以补充和解释,另依《竹书纪年》所载编制《战国年表》以便读用。
《洪钧日记》收录了洪钧自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十九年(1893)间共计十六年的日记,其中有间断。洪钧(18391893),同治七年状元、清末外交家。作为中 国历史上专享以状元身份充任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清末许多外交大事的亲历者,《洪钧日记》的价值和意义自不言而喻。日记记述了其同光年间读书,科 举,任职翰林、礼部、内阁的为官经历与出使德国、奥地利等国的见闻及建树,对晚清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官场生态、日常应酬、外交、教育科举皆有详备反映。其日记 多角度反映了清末的政治动态、经济走向、风土人情特别是外交的实况,鲜明地呈现出易代之际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余诚编的《古文释义(上下)》收先秦至明散文147篇。内含《左传》、《国语》、《礼记》、《战国策》、《楚辞》、《庄子》以及《史记》等,均为历代古文精品。 本书选文首先点出每篇文章的来龙去脉、通篇大旨、社会背景,以便初学者尽快入门,理解全文,然后逐段、逐句甚至对一些个别字进行详细评点,指出文章纲目结构、承接转折、语法特点,以利学习者明其区别、悟其趣味、得其神妙、用其方法,实是学习古文、学习先人写作方法的良师益友。
潘德舆(一七八五——一八三九),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亭居士、念石道人等,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车桥乡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十二岁即能诗。十五岁应童子试,成诸生。自十六岁始,历经十三次应考,方于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亦即四十四岁那年中江南解元。继之六度参加会试,终未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三月,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安徽。四载未得实授,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七月廿七日郁郁病卒于里第。汤腾谓之「叟之用心若日月,惜哉不上白玉堂二二,客观地总结了其可悲的生活历程。王柏心云。「山阳一老殊绝伦,道高自比渭舆莘。可怜槁馘死牖下,明月但照空山坟。更道出后学对四农的无限惋惜。
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南宋楼璹《耕织图》以其图文并茂的独特形式,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江南地区的水稻耕作和蚕桑丝织生产技术。本书以“《耕织图》何以诞生在江南於潜”为切入点,对《耕织图》创作的历史背景、突出贡献、多种摹本及文化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不仅对南宋吴皇后《蚕织图》、元代程棨《耕织图》等重要摹本进行了细致解读和比较分析,更从农业史、科技史、艺术史等多个学科视角,揭示《耕织图》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阐释《耕织图》作为文化符号在东亚乃至欧洲的传播与影响,彰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和世界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