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大唐新语》,唐·刘肃撰。新唐书艺文志称刘肃为“元和中江都主簿”。而本书今本有元和丁亥公元八○七年)作者自序,结衔题“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阳县主簿 ”。全唐文卷六九五一云“肃元和中历江都县、潯阳县主簿”,大约是兼此二者而言。他无可考。本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下迄大曆(公元七六六七七九年),多取材于唐代国史旧闻。模仿世说新语的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等三十个门类,十三卷,主要收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要用前事作为鉴戒。本书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入别史类,作“唐新语。”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本书将《大唐新语》进
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涉及到数以百计的碑帖和书法著作,以及数以百计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既是一部书法史,又是一部书法研究史。
边塞诗是诗人创作的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汉魏六朝,边塞诗初步发展,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是唐诗中思想性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其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军人魂魄;更有舍生取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即使老去,也常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男儿气概。书中精选历代边塞诗一百余首,精加注释,详细解读。
本书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人(用清陈立疏证》。全书将分两辑出版:辑所收子书与旧本储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别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各书正文、注文一律加以新式标点,校正版刻或排印错误。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这一辑中有不少是残阙或散佚的书,整理时区别不同情况,有的选取较好的现成辑本,有的要进行补辑或重辑。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约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二——三年(一○七九——一○八○),约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初年间。本集收录朱淑真现存的作品,主要为宋魏仲恭辑绿、宋郑元佐作注的《断肠诗集前集》十卷和《断肠诗集后集》八卷,并将汲古阁毛晋刊印的《断肠词》一卷及本人辑绿的《补遗》一卷作为外编合编于后。诗集部分,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钞本为底本,校以民国南陵徐氏影印元刻本、明初刻递修本、明潘是仁《宋元诗?断肠集》自刻本、武林往哲遗着本、清钞本、清刘履芬钞本,还参校了《后村千家诗》、《诗渊》等。词集部分,采用明毛晋汲古阁本为底本,以四印齐本、《诗词杂俎》本为校本,还参校了《诗渊》等。
本书作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读书研究,主张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特殊的语文现象。所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所作笔记,搜集丰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不少参考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春在堂随笔》是作者根据平日所作笔记整理而成,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由于他学识渊博、根柢较深、因而笔记取材广博,文字简约。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物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社会参考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 中华书局过去出版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的总集、别集。精选历代诗词名家的名作、汇聚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一套兼具学术品位和可读性、雅俗共赏的系统诗词选本,一直是我们的夙愿。 本书入选的诗、词,文字以中华书局上涨编辑所1959年出版的王佩诤校订的《龚自珍全集》为据(1975年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上涨古籍出版社据1959年版旧纸型两次重印》,个别地方据他本重新校定,均作说明。《全集》原存旧校异文,优者间采注中。作品各扫写作时间顺序编次。至于注释体例,每篇之前着一“题解”,交代写作时间、背景、简
本书曾于一九六九年九月由香港大众书局出版,出版不久,旋为台北数出版社所翻印,销售量之大,令人惊喜。盖世说这书不特为吾国古代这文学名著,又为历史及哲学之重要典籍,文字隽永,内容懿,历代文人,莫不宝同拱壁。惜书之传钞翻刻太久,讹转多;俗语方言,既所难解,事数名物,滞义为烦;学者苦之,不易猝读。窃于是书用思有日,时见精意,洲图史,搜罗殆遍;尝发其条例,复为之校注;贯穿有序,读者称便。后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出版之马瑞教授英译世说新误,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之余嘉锡氏世说新语笺疏,及徐震堮氏之世说新语校笺等,其门第矩矱,莫不如出前辙;敢谓筚路蓝缕,草创艰苦,或许为集大成之作,未免溢美之辞。
本书所选以文史论著的文章为主,兼收其他文献著述及录文史专著的重要章节或序跋。 所选作品,按作者生年为序。 所选著作。原有句读或标点者一般保持原貌,不加改变;原著没有句读或标点者由编者拟加标点。 作者简历附注于每篇文章之后。
本书辑集从唐代到“五四”以前有关杜甫研究的资料。内容大致包括:杜甫生平事迹的记述,杜甫诗歌的评论,作品本事的考证,文字典故的诠释。本书为上编依资料时代先后,按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顺序排列。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杨炯曾这样评记卢照邻: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本书分七卷,按不同的诗歌体裁对卢照邻的诗进行校注,繁体字体且竖式的排版,让您重温古诗的古雅韵致。
《小窗幽记》,明陈继儒纂辑,是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从感情、个性、处世、境界、品味、法度等各方面入手,立体地涉及了人如何塑造自身、增加涵养、立身处事、怡情养性;而且关涉到世情、历史、山水自然、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文字优美典雅,处处浸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本书收录《小窗幽记》原文,以版本核校并注释,读者品味它无穷的艺术魅力。
哈森是位有定力、有追求的翻译家、评论家,因为她心里有草原的广袤和高山的壮阔。为了优选限度地勘探人心灵的绚烂与深邃,她再一次选择翻译诗歌。译诗是文学上很困难的事情,况且她翻译的是风格差异很大的多位蒙古国诗人的诗歌,而唯其困难、艰险,哈森从中品尝到的收获的喜悦和精神的满足是巨大的。我们读到的诗作情绪盎然,富于韵律美与语言美,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扇蒙古国诗歌的多彩之窗,让人们看到了译者的丰沛才情与可贵追求。
此《虞初》一书,汤临川称为小说家之“珍珠船”,点校之以传世,洵有取尔也。独是原本所撰述,尽摭唐人轶事,唐以后无闻焉,临川续之,合为十二卷。其间调笑滑稽,离奇诡异,无不引人着胜,究亦简帙无多,搜采未广,予是以慨然有《虞初后志》之辑,需之岁月,始可成书,先以《虞初新志》授梓问世。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诚所谓“古有而今不必无,古无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无、竞为事之所有者,读之令人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夫岂强笑不欢,强哭不戚,饾饤补缀之稗官小说,可同日语哉!学士大夫酬应之余,伊吾之暇,取是篇而浏览之,匪惟涤烦祛倦,抑且纵横俯仰,开拓心胸,具达观而发旷怀也已。康熙癸亥新秋,心斋张潮撰。
本书主要介绍了钟离权的生平事迹和主要的仙道思想,并且附有钟离权的主要著作集,为研究钟离权的学者提供了资料的借鉴。
《四库全书总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历来为学者推重。然书成众家之手,错误亦在所不免,如版本著录方面,擅改书名、卷数、版本等。作者方面,人名、字号、时代、籍贯、生平等,著录多失。书籍内容方面,书籍之介绍、考据与评价,也有许多问题。自成书以来,王太岳、余嘉锡、胡玉缙、崔富章、李裕民、杜泽逊、杨武泉等一批前辈学者,皆有辩证考订。王勇著的《四库提要丛订》参阅前人研究成果,新订《总目》错误四百余条,以为学术研究之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