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周德清撰。爵成于泰定学矛分簿本不分卷帙。考其《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即列诸部字数。正语作词超佣以下,即列作词诸法。盖前为瀚书,后为附论,畛域显然。今据此厘爵二卷。其音鹊之例,以平声分为阴阳,以入声配隶三声,分为十九部。盖全为北曲而作。今录存其书,以备一家之学,而并论其源流得失。
内容推荐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 全书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 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 南三阁 。
元萨都刺撰。萨都刺字天锡,号直斋。据所《自序》,称始以进士人官为京口录事长,南行台辟为掾。继而御史台奏为燕南架阁官,迁闱海廉访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虞集作《傅若金诗序》,称进士萨天锡长于情,流丽清婉。今读其集,信然。集本八卷,世罕流传。毛晋得别本刊之,并为三卷。后得荻匾王氏旧本,乃以此本未载者别为《集外诗》一卷,而其集复完。然八卷之本,今不可得。故姑仍以此本着录。
"周易 " 原本是卜筮之用。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孔子作 " 十翼 " ,进一步阐述了 " 周易 " 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 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也进一步阐述 " 周易 " 的义理。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世称 " 程朱 ", 而他的《易》学思想则有异于程颐。程氏《易》学遵循王弼开拓的道路,以义理解《易》 ; 朱熹则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 原本依吕祖谦《古周易》本,经与传分开不混,共十二卷,上下经各一卷,十翼十卷。后人将原书割裂,重组成四卷,卷一上经,卷二下经,卷三《系辞传》,卷四《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彖传》与《象传》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故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故世称“程朱”。而他的《易》学思想则有异于程颐。程氏《易》学遵
唐李商隐撰。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开成二年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历佐幕府,终于东川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商隐诗与温庭筠齐名,词皆缛丽。然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故蔡宽夫《诗话》裁王安石之语,以为“唐人能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商隐一人”。
宋赵长卿撰。是集分类编次,凡春景、三卷,夏景一卷,秋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分隶亦未尽惬也。其词往往瑕瑜互见,并音律亦多不协。然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髓意成吟,多得淡速萧疏之致,故不以一告废之也。
《四库全书·艺术类:茶经·续茶经(套装共2册)》中冠以陆羽《茶经》原本,而从其原目采摭诸书以续之。上卷续其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其四之器,下卷自分三子卷:下之上演其五之煮、六之饮,下之中续其七之事、八之出,下之下续其九之略、十之图。而以历代茶法附为末卷,则原目所无,廷灿补之也。自唐以来阅数百载,凡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即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一订定补葺,颇切实用,其征引亦颇繁富。
本书收录司马朝军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杂家类352种著作所撰写的提要,对每种书的著作者、内容旨要、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版本源流等加以记叙,间有考订,充分吸收古今研究成果,穷搜博采,提要钩玄。本书作为一部提要工具书,是对杂家类文献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力争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于古籍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汉班固撰。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门,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书中征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谶纬,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
考是书后有辩机序,略称:“玄奘法师以贞观三年褰裳遵路,杖锡遐微。薄言旋轫,谒帝洛阳。肃成明诏,载令宣译。”辩机为大总持寺弟子,撰斯方志,则是书为玄奘所译而辩机撰次成书。
《史部研究/四库研究丛书》从图书整理的传统与四库馆的开设、四库馆人员的遴选及其特点、四库馆管理制度研究、四库馆内人数与人员设置比例、政治引导与学术影响乾隆、朱筠与四库馆和四库馆臣的学术共性等方面,论述了有关四库全书馆的流程、制度、人员等特点。总结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有利因素:乾隆皇帝的支持;四库馆充分发挥了总裁的作用;四库馆总纂官拥有很大的裁决权;库馆内有大批人才,分工明确合理;馆内资料丰富,馆臣重视实际调查。也指出了四库馆本身所固有的弊端:四库馆作为一个官方修书机构,始终都在考虑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以维护皇权为中心;急于成书;作为一个大型修书机构,要重视制度建设;四库馆臣间矛盾分争,给《四库全书》的纂修带来不良影响;馆臣在修书过程中,有大量的抄录官书现象。这些教训值得我们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