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艺术类:茶经·续茶经(套装共2册)》中冠以陆羽《茶经》原本,而从其原目采摭诸书以续之。上卷续其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其四之器,下卷自分三子卷:下之上演其五之煮、六之饮,下之中续其七之事、八之出,下之下续其九之略、十之图。而以历代茶法附为末卷,则原目所无,廷灿补之也。自唐以来阅数百载,凡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即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一订定补葺,颇切实用,其征引亦颇繁富。
《秘本子平真诠:四库存目子平汇刊(2)》据《四库存目提要》,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辑录出子平学相关典籍、文献、引用语句,便于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秘本子平真诠:四库存目子平汇刊(2)》规模宏大,征引丰富;图文并茂,收录广泛;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分类详细,便于检索。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曹子建集》十卷,魏曹植撰。撰录植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内外。此本目录后有“嘉定六年癸酉”字,犹从宋宁宗时本翻雕。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合计之,得二百十篇。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一半以上为乐府诗。
乾隆三十四年春,取内府旧藏宋毕士安所得赐本命内直诸臣详加订正。于标名编卷悉忠于史法而进退之。又参考黄伯思、姜夔、刘次庄、施宿、顾从义、王澍诸家之说,辅以《大观》《太清》诸刻,别其异同,析疑辨似,捨短从长,于篆籀行草诸体各加释文,于行间每卷复加以御笔诊断及释文订异,镌石中,而四方承学之士多未得仰窥崖略,侍郎金简乃请以武英殿聚珍版印行,其正书诸帖释文所不及者亦附录之,而是帖之全文展卷可悉矣。
元吴澄撰。据澄年谱,称大德十一年澄辞疾归。自京南下,留清都观。与门人论及《老》《庄》《太玄》等书,因为正厥讹误而着其说。澄学出象山,以尊德性为本,故此注所言,与苏辙指意略同。虽不免援儒人墨,而就彼法言之,则较诸方士之所注,精邃多矣。篇末有澄跋云,庄君平所传章七十二,诸家所传章八十一,然有不当分而分者,定有六十八章。上篇三十二章,二千三百六十六字;下篇三十六章,二千九百六十二字;凡五千二百九十二字。然大抵以意为之,不必于古有所考。盖澄好窜改古经,故于是书亦多所更定,殆习惯成自然云。
汉班固撰。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门,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书中征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谶纬,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渊海子平大全1》主要讲述了,子平渊海之理,始自唐大夫李公虚中,以人生年月日时,生克旺相,休囚制化,决人生之祸福,其验神矣。后经吕大夫才义裁定之,并无述作之者。至于有宋徐公升,复以人生日主,分作六事,议论精微,作《渊海》之书,集诸儒之义,传布至今,悉皆宗之。后之诸君,又集《渊源》,理义篇章雷同,迄今数百年矣。板籍有亥豕鲁鱼之谬,学者少知其义。吾今以二书并之,增之口诀,正其讹伪,正本清源,厘为六卷,堪称全本,梓行于世,俾后学习之,不失古人之遗范矣。
唐李商隐撰。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开成二年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历佐幕府,终于东川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商隐诗与温庭筠齐名,词皆缛丽。然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故蔡宽夫《诗话》裁王安石之语,以为“唐人能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商隐一人”。
明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长洲人。徵明之曾孙。崇祯中官武英殿中书舍人,以善琴供奉。明亡殉节死。是编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速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余事》为参佐。明季山人墨客,多以是相夸,所谓清供者是也。然矫言雅尚,反增俗态者有焉。惟震亨世以书画擅名,耳濡目染,与众本殊,故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所谓王谢家儿,虽复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