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软权力(Softpower)建构中,“国家形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本书集合了外以及港澳台地区新闻传播学领域学者们从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理论建构、国家形象与传播能力、国家形象与族流、跨文化传播中的形象管理四个维度展开。全书反思文化软权力的表现形式,寻找互惠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力量,以文化间性、主体间性、平等权力作为族流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基础,把我们从软权力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软权力(Softpower)建构中,“国家形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本书集合了外以及港澳台地区新闻传播学领域学者们从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理论建构、国家形象与传播能力、国家形象与族流、跨文化传播中的形象管理四个维度展开。全书反思文化软权力的表现形式,寻找互惠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力量,以文化间性、主体间性、平等权力作为族流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基础,把我们从软权力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这是“小老乡”陈明“勾引”出的李泽厚思想读本。完全实录,真实现场,这里有生活中的李泽厚,这里有真性情的李泽厚,这是至情人的赤诚语,无关风月只关情。《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为李泽厚与陈明2001年的对谈录,主要由李本人解读自己的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并谈及哲学、历史、文学等诸多问题,内中颇多新理论观点和对现实文化状态的见解。书中还述及李与学界名人的交往。《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实为李泽厚先生的对话体学术自传。
《中国文明的本质:全责组织结构下的公共权力一体化——一种历史哲学的思考》以六卷的篇幅,洋洋数百万字,力图打破以往西方中心论的理论模式,以中国的方式描述中国的历史。它在连续性文明(以政治程序攫取财富从而进入文明)和断裂性文明(以贸易和技术程序积累和聚集财富从而进入文明)两大概念的关照下,通过将连续性文明视为中国历史的一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以西方断裂性文明作为参照,探索以全责组织和一体化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原则的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道路,包括中华文明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两千年中华帝国的历史及其社会结构、价值、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这种连续性文明在遭遇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之后发生破裂之后,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现代启蒙运动并一直到改革开放所遭遇的问题及其本质。卷五“断
本书以士权与君权两大政治力量的互动关系为基本视点,运用历史还原、文化阐释和心态分析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中国士阶层在从先秦至南北朝的政治结构中的权力运作和文化功能,以及对专制君权的制衡作用;同时,在对比中外政治文化不同特点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唐代前历代君主专制政治的本质特征与具体表现。本书视野开阔,史料翔实,方法得当,论证严密,观点新颖,文笔流畅,是近年来有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项不可多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对21世纪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乏有益的启示。
全面总结郭店《老子》的研究成果,评说各家短长。 解析郭店《老子》的文本构成,指出甲、乙、丙三个文本的形成存在历明性差异。甲、乙、丙三个文本内部文字聚合同样存在历时性差异。 详细考释郭店《老子》符号系统、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 未附郭店《老子》词典,方便使用。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境界:中西传播思想的分野与对话》一方面借鉴西方传播学成熟的学科分类,即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等核心框架,探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的相关思想、个案或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则立足中外传播学新的一些研究领域,着重从舆论传播、说服传播、家庭传播、身体传播、公共传播、修辞传播等观照中国历史与现实情境中的沟通智慧与丰富实践,从而总体上能够建构起中西传播学的对话情境。
全面总结郭店《老子》的研究成果,评说各家短长。 解析郭店《老子》的文本构成,指出甲、乙、丙三个文本的形成存在历明性差异。甲、乙、丙三个文本内部文字聚合同样存在历时性差异。 详细考释郭店《老子》符号系统、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 未附郭店《老子》词典,方便使用。
从春秋战国诸子并起,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兴替,世事沧桑,但中华文化却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国学经典是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人类文明史的明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地碰撞,无论东西方文明怎样相互融合渗透,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着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头,“国学热”现象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正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刻。 文化,民族之本。国学,文化之基。读国学经典,感受先贤之睿智,体悟民族之精髓。阅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