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百六十行》内容包括纺织服饰类、妆饰品类、食品类、文墨类、乐器类、玩物类、游艺类、修理旧物类、服饰类、饮食类、材料类、器具类、物品类、山赁行类、旅馆栈房类、银钱业类、娱乐事业类、街头小贩类等。
李建平编著的《魅力北京中轴线》选取中轴线作为审视北京文化历史的切入点,是独具眼光而极有深度的。它将北京具有表征的地标性文化实体与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虚实相问地叙说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精髓所在;同时又将北京城市中轴线放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体现出北京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巨大张力和无穷魅力。正如人们深有感触的那样:城市,只能依赖于城市考察者的特殊目光才能现身。中轴线的发展轨迹,不仅最直观地呈现了北京文化的发展历程,而且凸现了北京古都文化的显著特点,进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层智慧。就某种角度而言,中轴线不只是北京文化实体性的中心标志,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尺。因此,当我们以中华文化为背景来打量北京中轴线和北京文化的发展轮廓时,我们的体认必然更加准确、更加到位,也更加舒展、更加
李建平编著的《魅力北京中轴线》选取中轴线作为审视北京文化历史的切入点,是独具眼光而极有深度的。它将北京具有表征的地标性文化实体与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虚实相问地叙说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精髓所在;同时又将北京城市中轴线放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体现出北京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巨大张力和无穷魅力。正如人们深有感触的那样:城市,只能依赖于城市考察者的特殊目光才能现身。中轴线的发展轨迹,不仅最直观地呈现了北京文化的发展历程,而且凸现了北京古都文化的显著特点,进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层智慧。就某种角度而言,中轴线不只是北京文化实体性的中心标志,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尺。因此,当我们以中华文化为背景来打量北京中轴线和北京文化的发展轮廓时,我们的体认必然更加准确、更加到位,也更加舒展、更加
2012年,首都文化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可喜成就,首都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北京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创意之都,并强调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李建盛主编的《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版2012-2013)》围绕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主题,立足“十二五”时期文化规划,以2012年北京的文化战略、发展、建设和管理为基本内容,从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等方面,总结分析首都文化发展的现状、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版2012-2013)》部分“总报告”,以北京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为主题,对新历史阶段首
《中华地域文化大系:中州文化》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地域论述了中州文化。内容包括:中州文化释名、地域范围、文化内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对中州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缕析,揭示了中州文化在构筑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传统特征,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记忆北京》一书收录了作者关于北京的文化随笔共计二十五篇。作者身为岭南人,却是最早呼吁建立“北京学”的学者,并在北大开设“北京文化研究”专题课,主持相关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主编“北京读本”,指导北京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论文,游走于书斋与社会关怀之间,以诸多实际行动为依托,试图借由文人的情怀和底蕴、学者严谨扎实的治学功底,用想象和记忆的碎片来重构一个精神的古都。
《文化的原乡》创作历经十年,是有关广州西关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以回顾和追溯荔湾文化数百年的发展轨迹为切入点,将西关文脉放置于更广大的时空系统,探寻广州城市文化,并感召“新老广州人”去寻求归属的原乡。
本书以“我”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向学生讲述杭州书院和儒家文化的历史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北宋范仲淹睦州兴学到民国夏震武在富阳兴办灵峰精舍千余年间发生在杭州的近30个书院故事,重点刻画了翁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俞樾、章太炎、龚自珍等数十位大儒与地方官员群体,以振兴杭州书院及其儒家文化为己任的群体形象和感人故事,并用辩证的历史观,发掘出这些故事的时代光辉和时代精神。
2017年8月,成立了以蔡奇为组长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下达了“首都文化内涵挖掘”的课题项目并出版《首都文化研究丛书》。 《首都文化研究丛书》丛书主编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湘平。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报告,并得到市委领导的进一步指示。 《蓬勃开放的创新文化》为该丛书之一种,对北京的创新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近代摄影技术随着清末汉口租界的开辟进入武昌,记录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形态和时空演变。《武昌老影像》一书搜集了1861年至20世纪60年代武昌历史上的300多幅老照片,按照行政区域、风物、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分为若干专题,记录了武昌近一百年交通、市民生活、教育、文化、风景名胜等的发展变化,保留了丰富的城市记忆,既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又有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该书也对于宣传武昌历史文化具有重大作用。
《北京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整合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北京文化、历史、人物与旅游的关系,向读者展现北京旅游的文化魅力。图书的核心并不是故事,而是解读北京文化。本书划分为老北京记忆、乐活老北京、味蕾上的北京、指尖上的北京、观看老北京、倾听老北京、老北京人的礼仪节庆等七大章节,每个类别之下由数个故事组成。通过故事说明每个章节类别的文化价值,展示北京特色旅游文化。同时,搭配精选资讯,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