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缸文化批判是柏杨杂文批判的重点所在。柏杨以对中国传统的激烈反思闻名,他的反思批判不同于其他,它直接而尖锐,彻底而击中要害,全面而痛快淋漓。可以说,反传统话语在柏杨这里达到顶峰。 《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中柏杨围绕着酱缸和所谓的官崽学展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夫酱缸者,侵蚀力极强的浑沌而封建的社会也。也就是一种奴才政治,畸形道德,个体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长期斲丧,使中国人的灵性僵化和国民品质堕落的社会。”这就是柏杨一直以来要打破的“酱缸”所在。不仅如此,柏杨同时又提出要想破除二抓牌官崽学的陋习,必须要培养个人的自尊心,人还得有“入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情”。
《不可不知的2008个中华文化常识》内容包括中华遗产文化、谚言俗语文化、民俗节日文化、天文历法文化、礼仪习俗文化、神话传说文化、中华饮食文化、中华文化艺术、地理旅游文化、体育运动文化等十大块中华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文化常识编辑成册,希望能“上下五千年,汇集中华璀璨文化;历览古与今,攫取海量知识精华”。
《跨文化中国学》的作者是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汪德迈1948年就获得了汉语本科文凭,1975年以中国古代体制论文获得法国国家博士。身为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和法国远东学院院长,他的研究对象却是中国的甲骨文、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思想史。有一句话*能代表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他说: 一辈子研究中国文化是世界上*迷人的事。 他以行动践行了他的这一言论:他与中国哲学家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对谈 中西文化的互补性 ,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 中国教给我们什么 ,在中国文化书院解析 汉字与《易经》 的文化密码。同时,他致力于探讨与西方《圣经》阐释学相对立的儒家注疏,基于法国汉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研究中国 异托邦 的方法论原则。他积极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也希望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历史聚焦》是一套新颖的历史文化小丛书。它受启发于画家与摄影家的取景聚焦。焦点性的历史人物、事件、时段,如同人物瞬间最富于表现力的神情,虽然只是历史的瞬间,却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适宜的景深中,包涵着立体感的深层义蕴。 在体例上,该丛书策划了“焦点回放”、“焦点透析”、“焦点总评 ”的基本构架,对各焦点的叙评,繁花纷呈,各极其致。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主要回顾、研究了我国古代纳妾这一历史陋习。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全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有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自然景观。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本书文字优美典雅、史料坚实,可供广大读者参考。
《青春棚:神秘的他留人的神秘婚俗》讲述了:云南丽江一支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他留人”。鲜为人知的他留人,常年生活在丽江永胜县六德乡一个叫他留山的地方,他们是彝族 一个支系,只有一万人左右。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生活习俗、婚姻形式和民族风情。青春棚,就是他留人最有特点的风俗文化之一。 《青春棚:神秘的他留人的神秘婚俗》所描写的青春棚,以他留人的婚俗为主线,全面展示他留人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坚持少一些主观臆断,多一些实地采访和具体的调查了解,在书中写的,多半是他留人自己说的话,以及作者亲眼看到的场景。 另外,《青春棚:神秘的他留人的神秘婚俗》还涉及许多他留青年在青春棚里发生的故事,他留山人对青春棚婚俗的理解和解释。 木祥是一位思想敏锐的作家,他的小说
达斡尔人信仰萨满教已有悠久的历史,黑龙江北岸的几个世纪,可能是达斡尔族萨满教兴盛发展的时期。直到近半个多世纪前,即现代医学开始在达斡尔族中普及以前,达斡尔人几乎是萨满教的虔诚信奉者。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充满着神灵和鬼魂,不仅天、地、山、河都有神灵在主宰,而且刮风、下雨、打雷和闪电等自然现象,也都是由神灵主宰的;人和各种动物都有灵魂,人的肉体死亡了,但他的灵魂不死,仍然活在阴间或转生再世。他们把自己的幸运或灾难,看做是神灵的庇佑、恩赐或报复的结果,因而供奉各种各样的神。
《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的生态农业)》是作者在滇南哈尼族地区十余年调查研究的成果,是我国本系统研究哈尼族梯田农业文化专著。其内容包括了哈尼族历史发展和生产实践的相互依存、演变和适应,最终形成了以梯田农业生态为中心的哈尼族文化。哈尼族梯田的发生发展,直接联系着哈尼族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实际上它就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核心,哈尼族的政治制度、经济变迁、文化形态,甚至其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学艺术等等文化单元都是从梯田文化中生发出来,并为梯田文化系统。哈尼族梯田和梯田文化是哈尼族社会生活的轴心,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梯田这一文化实体而展开的。该成果资料翔实,主要来自长期的田野考察及历史文献。理论性强,运用人类学及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逻辑严密,文笔优美。
收入“清馨民国风”丛书的数百篇民国时期的文字,堪称历史影像,也可以说是情景回放。它们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是近200位民国学人的集中亮相,也是他们经历、思考与感悟的原味展示。透过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民国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时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
独弦琴是京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乐器之一。独弦琴只有一根弦,琴弦长80厘米。演奏时右手扶琴,左手以小竹片拨动琴弦,可以奏出四个音和装饰音,声音委婉动听。独弦琴单纯美清雅,音域宽广,风格独特,一般用于唱哈时伴奏,有时也用于舞台演奏,是京族文化的象征。
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分析了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剖析了文化软实力的要素构成、精神结构和动力结构,并挑选了科学、经济、政治、公民、伦理、教育等六个维度的文化软实力,逐一从结构、精神动力和发展战略等角度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以此为基础,《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全方位、多视角地探讨了文化软实力综合开发战略,分析了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反馈一激励体系的目标与原则,借以为文化软实力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读本: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读本”系列丛书之一,简要介绍了有关锡伯族的文化历史知识。《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读本:锡伯族》的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知识性、可读性很强,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二〇〇五年的端午节,在猎德涌,我亲眼目睹了几位白发苍苍的村民,在炎炎烈日下,迈着蹒跚的步履走向水边,为自己族姓的龙舟队挥帽呐喊;在珠村,当几经周折,穿桥而过的龙舟队伍向村中划来时,村民们欢呼雀跃,鞭炮声长久不息,我似乎感觉到埋藏在村民心底的一种荣耀感和自豪感的释放。显然,这是任何一种族群的娱乐活动都无法替代的;也是许多像我这样来自“城市”和“他乡”的人无法拥有的。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汉以前就从两广地区陆续来到海南岛定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沿用至今。椰风海韵之海南,宛如一位清纯美丽的仙女,令人神往、喜爱,而生活在此的黎族更披上了一层魅力梦幻的神秘面纱,难道这一切还不能吸引您去进一步的了解她吗?那么就由我来为您揭开她的神秘面纱,看一下这位仙子的美丽面貌吧!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又是象征吉祥之物。狮,是一种雄健、威武、勇敢的动物,古人称为“百兽之王”,视其为安详、守护、、吉祥的神物,将其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华夏子民以龙、狮为崇,形成了舞龙舞狮等民间民俗的龙狮文化。每逢升平之年、庆典、节日,人们往往用舞龙舞狮来共庆祝、共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