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逻辑起点建立在对人类历史长河中男权中心文化统治下女性历史境遇和文学境遇的认识上。在充分吸收借鉴四十年来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全球化语境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为背景,聚焦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1895-2020年)120多年来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与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之间互为因果、互为依存、互动发展的紧密关系和发展态势,梳理百年来各个时期妇女解放的思想脉络,并对各时期重要节点递次演进中的女性文学所反映的中国女性的命运轨迹、解放意愿、价值诉求及其解放路径和存在的困境进行考察,探寻中国近现代女性写作的轨迹;同时通过发掘文本中潜藏的女性视角、女性声音和解放诉求,进而梳理呈现民族国家由近代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妇女不断挣脱锁链获得解放,以“半边天”的气度与实绩,在中华女性发展史上谱写的
本书是关于研究世界表演艺术市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经营状况、弘扬英国传统戏剧魅力、新古典主义芭蕾的摇篮、国际水平的国家华乐团、南半球的文化坐标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系罗乐宣组织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各处室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主动思考、积极作为,追踪疫情防控动态,及时收集、总结各方信息经验,梳理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及全球主要国家的应对情况;同时,收集全球既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对的案例经验,整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组织管理、理论知识等资料,编辑整理成而成,为医疗卫生应急管理、海关口岸等部门的行政管理者、专业学者,在应对与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提供有价值、有规范、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参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于2003年诞生,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我国于2004年12月加入《公约》。这既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需要,也向国际社会宣告了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庄重的承诺。2011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4月,我国向教科文组织提交了首份履约报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也对我们履行《公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系统分析和研究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体系中,如何让图书馆传统的知识传播和资源优势发挥更好的作用,并依托资源、服务创新和创意产品展示平台等,逐步优化空间服务模式,创新空间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辅助、引导、激励创客完成各项创新活动,实现馆员与创客协作发展、互利共赢,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提质增效的目标。本书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对“图书馆创客空间”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均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谋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工具。面对这一挑战,本书应时而生。本研究项目由爱蒂丝·布朗·魏伊丝承担并得到了联合国大学的资助,本书也是对另一个挑战的回应:即必须发展国际法的功能以适应问题的要求。这些问题超越了国际生活的传统理论和实践,它们要求我们从理论到制度都要作出反应,以建立一个更加复杂、成熟的秩序。 本书在国际法领域采取了相应的步骤。很显然,时间维度与国际法相关,甚至不能认为它从属于占主导地位的空间维度。传统上,时间维度主要是把现在和过去相联系。当前研究的特殊之处则在于把现在和将来有条理的联系起来。 本项目的研究是一个大工程的一部分,作者只讨论了其中一些特定的问题,而需要探讨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因此,本书并不局限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