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度精选,选取在2014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国际时政、国计民生大事件,着眼于中国和世界所发生的变化,着重于文化事件及具有前瞻性的思潮所带来的影响,探讨新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已出版有《MEMO2013》、《MEMO2014》。
谭月园、林沃亮编著的《仙气凝就——罗浮山百 草油制作技艺》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内涵、技艺、形 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形态。深刻而直 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 的感受。 读者从《仙气凝就——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 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 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 神故乡。
王世华主编的这本《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收录了江苏省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0个项目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的26个项目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客观、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区域、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目前保护情况,《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
《温岭大奏鼓/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编著者林有桂。 人奏鼓是浙江温岭箬山渔村的传统民间舞蹈,渔民们男扮女装,身穿大襟衣,头戴羊角帽,耳挂大金环,脸抹红油彩,跟随着大鼓的鼓点跣足而舞。大奏鼓舞蹈动作的扭捏作态,与激越粗犷的音乐旋律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示出世代与风浪较量的渔民们的乐观和豪迈。
本书是2006年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级研讨班的同志,根据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后所撰写的一批论文。文章选题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对推动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的意义。 本书收集了由北京市文化局社文处、北京群众艺术馆、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联合主办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级研讨班学员撰写的论文31篇,所写论文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倾注了学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爱之情。为便于探讨和交流,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将论文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归纳为六个专题。此外,还在书前将高研班举办的过程以
新化文印产业发源于湖南娄底的家级贫困县——新化。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新化文印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打字复印产业网络,然而鲜有知晓,目前未有关于新化文印的第三方著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一学子走出校园,秉持 “裤腿上永远沾着泥巴”“新闻学子,心系民生”的实践精神,深入产业,走访基层,进行纪实性、学术性的乡土调研,填补新化文印产业调研的空白,并创新性地提出“文字打印+文化创意”的发展思路。作品包括新化文印产业地图、人物素描、产业困境、发展对策、调查手记,以清华学子人称的视角,讲述文印故事。 作品针对新化文印的发展与困境,产业与个人,家乡与他乡等方面叙写,使新化文印浮出水面,详细纪实清华学子深入产业,深入基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是一部真实、朴实、详实的作品,彰显清华“受教育,长才干
新的世纪呼唤新一代的复合型人才,新的人才需要阅读与学习理念的快速更新。《才学世界》系列丛书打破了老版书籍知识冗旧,体例繁杂,深奥难解的弊端;所选资料翔实准确,文字简洁生动。体例分类细致入微,通过具体的数据、简明的版式来具体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能够快乐阅读、轻松学习。 本书为该系列之《世界遗产百科图鉴》分册,书中包括了:世界遗产概述、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