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重意思是过去的现实,另一重意思是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的看法。历史画就是艺术家用图画文本记录过去发生的事,其中既蕴含了他们对所表现内容的看法,更生动地再现了人类文明的某个侧面。《画中历史》顾名思义是有关历史画的书。何谓历史画?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同列,历史画是表现历史事件与场景的。以前尚未见到同样内容的著作,谨让我抛砖引玉,小叩换得大鸣,希望以后能有更详实、更精彩的这类著作问世。本书正文选取了一百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画予以逐一释读。因为近代的历史画数量很多、质量,故而入选的也最多,其他时段则兼顾。其中出自西方历史画家手笔的画作较多,但也兼及东方国家艺术家留下的历史画。在技法上是以写实的油画为主,同时兼容并蓄不同风格、不同画种的作品,有些甚至是未留姓名的民间艺人的稚
奥尔佳·霍拉克是一位斯洛伐克犹太人,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本书以人称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所遭受的磨难,以及战后的恬淡生活。书中蕴含着作者对生命、友情、意志、希望等富有哲理的思索,同时还有对苦难、歧视、贪婪、残暴等的剖析,情真意切,发人深省。
修鞋匠卡尔、犹太人利贝曼夫人、建筑师施佩尔、经济学家沙赫特、中学生玛戈……他们因为纳粹分子的压迫,承受了相同的命运。希特勒时代的柏林,鲜花、掌声、雄鹰和旗帜,这些都只是粉饰的假象,难掩弥漫城市的恐慌和窒息氛围。人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而统治者冥顽不灵,一意孤行。本书通过描写柏林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见证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从畸形膨胀到穷途末路的全过程。 然而,这位大人物(指希特勒)并不需要别人教他怎样做,凭着自己的眼神和声音,他足以征服柏林城,甚至是整个德意志。连他自己也知道,任何湊近他的人至少会发现,他那浅蓝色的明眸闪烁着一种烈火般的光芒,烯烧着一种难以承受的激情。 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穿着宽大的衣服和裤子构筑一道防线。地铁及其里面的避难者被淹没了,这样可以多给希特勒几小时
吴友法、黄正柏、邓红英、岳伟、孙文沛著的《德国通史(第6卷重新崛起时代1945-2010)》为“大国通史丛书”中德国通史的第六卷,为二战后至20世纪末的德国历史,是一部被占领、分裂、崛起与统一的历史。本书具体内容包括盟国占领与德国分裂的状况、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建立、两国统一与统一后德国的繁荣。它既是一部无奈的民族占领屈辱史、被迫的民族分裂伤痛史,也是一部德意志民族再新生、再崛起、再统一、再辉煌的历史。
历史,是人类事迹、思想与生活形态共同熔铸而成的复合体。在光辉灿烂的历史表相下,往往充满了鲜为人知的诡异情景、怪诞无比的另类风俗,以及难以启齿的骇人密谋。它们在大多数教科书中被刻意忽略不提,却是更全面了解历史真相所不可或缺的要素。《黑暗历史现场》以图文穿插说明的趣味形式,涵容政经、文化、风俗等各个面向,试图颠覆既有的简单解释,呈现出历史黑幕下无比真实却不可不知的一面。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石器时代的人很重视口腔卫生?男孩一到成年就要把他的门牙拔掉?有没有搞错?小狗死掉居然要比照人类的模式风光大葬?石器时代的人吃响尾蛇也吃乌龟,到底有什麽东西是他们不吃的?考古学家以石器的制作水准来标志人类文化发展的阶段时代。大约二百五十万年前,人科动物开始使用石器,人类的祖先进入旧石器时代。或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能够被译成中文,我深感荣幸,因为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宗教和文化里,有太多的东西源自中国。我曾希望能寻求到日本物质文化的中国之根,并将中日两国的生活标准作一番比较。然而读者最终会发现,纵观全书,只有两处涉及到了中国:一是在讨论人口模式的章节里,我提到日本的家庭模式与欧洲更相似而不是中国,但并未详述;另在最后一章,我也提到日本和中国的不同之处。由于我不会中文,咨询了一些美国的中国学者,他们又多无法为我提供详细资料,对中国和日本的比较研究也就只好流于粗浅了。我发现,日本的家族系统和中国迥然不同;在19世纪,日本的粮食亩产量要高于其他所有亚洲国家。但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何在,我只能臆测。希望这《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能激发中国的研究者探索这些问题,也希望在这一领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