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是历史上一场国破家亡、天崩地裂的大悲剧。那么导致两个同朝在世皇帝被俘的靖康之变是怎样发生的呢?一个繁华而富足的“世界中心”怎么竟被兴起时间不长的女真人如此轻而易举地毁灭了呢?庞大而文明的北宋帝国何以在短时间内就土崩瓦解了呢?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士的慷慨悲歌声中,又是带着怎样的遗憾和深痛?……本书通过长时段、多层面的考察,全景再现北宋王朝衰亡的过程,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发人深省的思索和解答。
北宋时期算是中国古代历目前经济文化很繁荣的时代,被不少西方历史学家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大宋文坛群星荟萃,如苏淘、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范仲淹、柳永、黄庭坚、周邦彦……无怪乎有人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文化、经济、科技的大繁荣,却难以弥补军事上的软肋,不可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绍兴和议”……崖山海战之后,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莴跳海而死,三百年大宋王朝就此覆灭。 《一看就懂的大宋史(修订版)》是由程晓南著的。
《以谏为铭,以武服疆:忽必烈》是一本有关元世祖忽必烈的人物传记。内容从蒙古西征东欧、蒙哥称汗、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夺嫡、灭亡南宋直到忽必烈去世这六十多年的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全书以忽必烈为主线,串连起西至
本书系统地叙述13世纪中国历史上一次王朝更迭——元朝代宋的战争专史,以元朝进兵灭宋为主线,适当兼及南宋的政局及防御。本书注意突出战争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具体勾画出战争爆发前、爆发、战场形成、新阶段、短暂相持、战略进攻、总攻、灭宋、结束等具体阶段和标志。另外,为了突出军事特点,本书对有关战役作了重点发掘和着墨,在具体行文中,尽可能详细地把交战双方的兵力、战前准备、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战术运用等情况交代清楚,并作必要的评述。本书为学术著作,力求在对宋元双方史料扒梳的基础上,勾勒出宋元战争史的发展线索。????本书作者利用各自所处之地即为当年宋元战争的3个战场(巴蜀战场、荆襄战场和江淮战场)之便,在中巾适当部分较为具体地捕述了宋元战争各战场的地理形势,并根据“地近易核”的原则,对宋元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 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张荫麟生前对于《中国史纲》的宋史部分已有写作规划,即:一、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二、北宋的外患与变法;三、宋代的文学与思想;四、女真的兴起与宋金的和战;五、蒙古的兴起与金宋的覆灭。但写作未半,即已去世。本书以张氏拟定章题为纲,收录已成文的章、第二章及中辍的第三章节内容,并将张氏所撰论文中与各章主题相关者择要选编,附于各章之后,以便读者加深对宋代历史和张荫麟史学成就的理解与认识。
这部论文集收入我近五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也是我的第三部个人宋夏史研究论文集。论文集大致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多年来,我一直较为关注20世纪以来宋史研究的学术史,故组文章是有关对学界讨论唐宋变革论、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热点、王安石变法等大问题过程中所反映的理论倾向及不同意见的汇总和梳理,当然,其中也包含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我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宋代灾荒史上,故第二组文章主要收录业已发表的5篇论文。《宋代放生池考》、《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是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临时赶写的应景文章,《酒与宋代社会》则是应国家图书馆系列讲座之一“文献典籍与中国文化讲座”所作的讲演稿。
六十年,一甲子,天干地支的一次循环,天道昭昭,演绎在人间世,是诉说不尽的沧桑,是壮怀激烈的往事。回首历史,每个政权开国的六十年,都是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六十年。刀光剑影有之,励精图治有之,力挽狂澜有之,歌舞升平有之。尤其是历史上那些强盛的朝代,大都恰逢盛世又蕴藏诸多危机和挑战。阅古察今,审时度势,你会发现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煌煌如汉,巍巍如唐,风雅如宋,纵横如明,峥嵘如清。掀开历史的帷幕,让我们一睹这些王朝开国六十年来传奇往事。
《以谏为铭,以武服疆:忽必烈》是一本有关元世祖忽必烈的人物传记。内容从蒙古西征东欧、蒙哥称汗、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夺嫡、灭亡南宋直到忽必烈去世这六十多年的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全书以忽必烈为主线,串连起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