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是中国第二代导演,亦是南国社、摩登社、大道剧社和抗敌演剧队的代表人物,同时他还是一位演员、作家、戏剧理论家、表演理论家和翻译家。《郑君里评传——从“化妆室”到“摄影场”》以郑君里为圆心,以他所经历的时代为半径,展现了郑君里在中国电影开拓中的奋斗与贡献,考察了以郑君里为代表的一代影剧人在不同时期的选择与命运走向。
在弗洛伊德的传记当中,琼斯的这本书被公认为经典的传记,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 盖伊(Peter Gay)说它依然是“弗洛伊德的经典传记”,尽管它有一些“明显的、饱受批评的瑕疵”。此书最初以三卷本的形式出版,我们选择的这个版本是由Lionel Trilling和SteveMarcus编辑的删节本。
阳明后学可谓人才辈出,各种学说思想及概念术语亦互相交错、头绪纷杂。通常以为聂豹、罗洪先是阳明后学中“归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黄宗羲《明儒学案》把他们列入“江右王门学案”,并对罗洪先的思想有较高的评价。聂、罗所提出的“归寂”、“致虚守静”以及“收摄保聚”等学说,在当时的王门当中以及思想界所引起的反响不容忽视。但是历来对他们的研究不可谓多矣。 本书作者力图把聂豹和罗洪先放在整个宋明理学以及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来考虑两者思想的内涵及其与王门其他诸子的思想切磋和意见争辩,以求充分展示两者在阳明后学当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风貌,并对其在阳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加以重新审视和厘定。在本书的附论和附录中,对于历来重视不够的归寂派的后劲人物——王时槐的思想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对
本书记述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作为哲人的一生。叔本华的思想不仅对19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哲学和思潮有着重要影响,他的著作也深受作家、艺术家和普通读者的喜爱。本书通过对叔本华代表性著作的精辟分析,展示了叔本华所创立的生命意志哲学的价值与意义,以及柏拉图、康德哲学和古代印度思想与叔本华哲学的密切关系,叔本华与同时代德国哲学家之间的分歧,等等。同时,作者在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背景下,分析了这位哲学家性格上的特点与弱点,他与家人的关系以及处世之道,为这位哲人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思想肖像。
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出生于普鲁士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对于这位天才的哲学家,你了解多少?他的著作你读过多少?他的思想你领悟多少?他的言论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一百多年前的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相信提到尼采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大概都知道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还是一个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对他的了解仅限于此,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他的意义何在,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与大家的幸福生活有多少关联,恐怕也只有少数做学问的人深入研究过他的著作、思想。这本小书的一个用意就是希望引导更广大的人群走近尼采,阅读尼采,了解尼采,进而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变成自己的财富,变成反思和应对我们今天这个急速变化、压力重重的所谓现代社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