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写透王阳明传奇人生与心学智慧的标杆作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阳明研究人周月亮数十载学术成果。本书无论是从王阳明生平史料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对心学研究的精深程度,还是写作的严谨程度上都比其他版本更胜一筹。 本书凝聚了作者批阅数十载、增删数次的心血。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而不失品味、严谨且不失趣味的语言,将王阳明从凡人到圣人并创立心学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并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解开了王阳明诸多不为人所知的生平细节和思想谜题。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把这种思想文化,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源泉,变成我们的自身的营养,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正心诚意,抵达良知。
马端临是宋元之际史学家,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驰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明备精神之作《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体例别致,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论精辟。本书为论述马端临生平业绩,对其时代背景、家庭出身、政治理想、经济意向、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共分九章分别进行解说,最后对其《文献通考》文献学成就、写作旨趣及历代评议作了简介,如实反映了马端临的真实面貌与史学成就。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号励公,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1899年1月11日(戊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1919年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坚持学习。同时,又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先生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到“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这期间,经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1923年,拜齐白石翁为师。此时,齐翁名气尚微,加之当时北京摹古风盛,唯齐翁别开生面,大胆创新。因此,颇受讥议。 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