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耗时三年,对有限的文献资料进行细心阅读、分析、鉴别,又对传主王维的全部诗文作品以及古人时贤评论、考证王维生平、思想、作品的论著进行细读,并实地考察了王维曾经生活过的陕西蓝田,带着巨大的理解之同情,写出了这部作品。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传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而对 诗佛 这一称号进行了有力的阐释,对王维的艺术成就、个性气质、精神境界都进行了诗意般的呈现。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之父,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人生的动力》正是关于他的一部zui权威、详实、客观的传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霍夫曼博士查遍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档案,深入采访了阿德勒在世的子女、亲友、同事,耗时4年完成。它以阿德勒的工作、生活中的大事为经,以经过考证的趣闻轶事为纬,配以多幅珍贵照片,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阿德勒,勾勒出个体心理学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发扬光大的历程。 适读年龄:18岁以上
《荣格自传:回忆 梦 思考》是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83岁时写的自传,包含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成年后的见闻、自身所经历的梦境和幻觉、与弗洛伊德的相识相知及分道扬镳、对死后生活的见解等。在书中,荣格打开自己的心灵,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探索精神世界的奥秘。本书浓缩了荣格一生的思想精髓,是具有思想史意义的独特传记。
一部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 穆青是 喝延河水 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到热浪奔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拨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到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时代,穆青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使自己成为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者。在20世纪的新闻史上,许多新闻名篇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 这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正是通过穆青和他战友的笔,传播到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这部29万字的《穆青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口述和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穆青不平凡的一生,准确地刻画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及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他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不移,对人民群众发自灵魂深处的挚爱,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使读者
《葛维汉在华西》是关于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 1961)的自传性作品,由葛维汉在晚年根据所写日记、文章等创作而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葛维汉出身贫困家庭,历经贫苦童年、艰辛求学的过程,以及他从1911年到1948年在中国的生活、工作,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葛维汉从童年、青年到壮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是,葛维汉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从辛亥革命到1948年的历史,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自80年代起,沈公的名字就在出版圈如雷贯耳,他主持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策划 新知文库 现代学术文库 丛书,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他任主编的《读书》杂志,被青年读者视为精神启蒙,影响了好几代读书人。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49年至1951年初,在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院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1986年1月任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出版《宽容》《情爱论》《异端的权利》《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全集》《爱默生集》等影响大时代知识面貌与格局的人文图书,十年后退休。 1980年3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迄1995年12月。 1997年起,主持自己的 工作室 ,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 书趣文丛 新世纪万有文库 两套大型丛书及《欧洲风化史》等上百种
王阳明(1472 1529)一生处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文艺复兴 的繁盛高潮时期。他是一个出现在世界东方,与哥白尼、哥伦布、达 芬奇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家。在明朝中后期,王阳明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 巨人 相呼应,把人提到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的高度,力倡人人平等、 人人皆可成圣 ,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就像日本学者冈田武彦所说, 阳明学开启了中国真正的文艺复兴之路 。 全书主要包括叙言、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首次提出和论说了王阳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贡献,全面展现了其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势中,邹韬奋不畏强暴,积极创办报刊,讨论社会问题和时政问题,怒斥敌寇,主持正义,传播真理,为民族解放呐喊,为人民民主呼号,成为一代青年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追求进步的灯塔。他重视刊物与读者的联系,倡导为读者服务,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反动势力对他及其创办的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摧残迫害之能事, 迫使他六次流亡,还过了八个月的铁窗生活。在这样的高压下,他主编的刊物屹然生存,屡创近代中国报刊发行的新纪录;他主持的《生活》周刊成为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喉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设了50多家分支店,在中国的出版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邵洵美(1906 1968),浙江余姚人,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中国现代出版家。 邵洵美早年曾留学英国,回国后开始参与编辑出版事业,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过金屋书店、新月书店、一般书店、上海时代图书公司等,创办出版、编辑过《狮吼》、《新月》、《诗刊》、《论语》、《时代画报》、《时代漫画》、《万象》、《自由谭》等期刊杂志,编辑出版过现代作家 自传丛书 、 新诗库 以及英文版《论持久战》等重要的有影响的著作。他既是出版豪门的才子,又是慷慨助人的 海上孟尝君 ,既有过购买德国*印刷机的壮举,也有过与鲁迅论战的是是非非,他曾组织过影响一时的 花厅 ,也曾在上海的租界开展抗日文化活动。本书从学术的立场出发,以其出版编辑活动与思想为重点,重新观照这位中国现代出版史上重要的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及其贡献,全面研究并叙述邵
这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 托兰的生平自述。主要讲述了其童年、青少年时光,和之后他的各本书的创作历程。约翰 托兰*的创作特色,也是他在书中所竭力想展现的,就是从始至终他忠实地不带任何偏见地记录了以二战历史为主的近代史。他可以为了一本书采访上百个人,做长达数年的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听取战争双方各自的观点,尽所有的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这一点殊为难得,也是他的著作广受好评的主因。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个人传记,不如说是约翰 托兰以其创作经历为主线,忠实地记录了他亲身参与的20世纪的重要史事,更偏向于社科历史类著作。
“编辑这种病,不会要人命。但如果病入膏肓,我就不敢保证了……” 幻冬舍,由一个抱持着「无名」、「年轻」、「贫穷」和「天真」之「革命四条件」的四十二岁中年男子见城彻,以一千万日圆所创立的新出版社。成立首年,就破天荒在《朝日新闻》砸下三千六百万日圆买下全版广告,营销一口气推出的六本新书,后全部大卖,成功打响创业的炮。 在所有人皆不看好的情况下,见城彻陆续为作家们量身打造写作企划、激发其创作潜能,畅销话题作包括村上龙的《工作大未来》、五木宽之的《大河的一滴》、唐泽寿明的《两个人》、村上隆的《艺术创业论》、北野武的《全思考》、藤原纪香的《纪香魂》、弘兼宪史的知识漫画讲座系列……等。在2008年底爆出小室哲哉诈欺并破产事件后,亦随即在来年为其推出《罪与音乐》一书。 见城彻领导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于1927年由新月书店出版。作者首先对明万历年间传奇女子冯小青的事略及真伪进行考证。冯小青确有其人,由于种种遭遇而常常有与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对话等行为,本书采用精神分析学派的性发育观分析了冯小青自我恋、影恋等变态心理与病源。
本书系再版书,订正了初版中的不少讹误。作者二十余年丰子恺研究的总结性著作,评与传结合,归纳了作者对丰子恺生平和艺术的基本观点,同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新发现的史料。此著严格以学术体例撰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本著内容涉及传主在文学、音乐、美术、教育、书法、翻译、艺术理论、佛教文化等各方面的业绩和贡献,是丰子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内容包括:童年及杭州求学时期、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时期、游学日本时期、白马湖时期、立达学园与开明书店时期等内容。
我和章含之从相知、相恋、相伴到离婚整整23年(1949至1973年),我与她的婚姻于 文革 期间破裂。 文化大革命 的年代是疯狂的年代,在这十年间有多少人蒙受不白之冤?有多少人颠沛流离?这十年也是我一生中最不幸、最灾难深重的岁月,至今不堪回首。
环保作为性的话题,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那些活跃在各个舞台上的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均将投身环保公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低碳环保书系:环保人物故事》精选了一些知名人物的环保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名人如何保护环境,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法》,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争当环保楷模,维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
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江西修水人,史学家,教育家,杰出学者。 本书以春秋笔法对近代闻名遐尔的大史学家陈寅恪的家世、生平、人品风骨、为学风范和学术成就,以及陈寅恪与胡适等学者名流的交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入情入理的评介。“治学为人”与“精诚为国”两条基线贯穿全书,读来使人感奋不已。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次知识分子运动。一批知识精英传播新知,评判旧学,启蒙思智,重塑典范,影响一代青年至深至巨,近代中国的价值系统、政治文化和学术理路自此为之一变。然此一群体聚拢时日甚短,旋即风流云散。惟蔡元培、胡适二位意气相投,联手合作达二十年之久,隐然成为民国知识界一股主导力量,又均保持着当年的启蒙意绪和自由主义特性,遂使五四文化人的余脉得以伸延。蔡元培与胡适“个案研究”,与“五四”以来思想、文化、教育诸方面息息相关,亦映现出民国知识分子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诸多侧面,透过二人的立身行事,我们还将隐约看到或许属于“知识分子精神象征”的某些内涵。
陶行知(1891—1946)是20世纪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陶行知的一生,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民主事业的胜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他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受到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崇高评价。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江泽民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2006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诞辰115周年。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陶行知的教育学说、伟大业绩和崇高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为了给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陶行知,研究陶行知,实践陶行知教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