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长长的一生(修订本)(精)》是我国有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
《清华七十年人生回首:一名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回顾》作者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退休教师,他在清华大学生活了清华大学生活了70年(1949年-2019年),为纪念和感谢清华大学的培养以及对清华大学的情怀,作者编写了这本文集。书中主要叙述七十年以来作者在清华求学、执教、求索、退休生活、居家并参与承办叔蘋奖学金的回顾、总结和收获,尤其是在这些历程里认知和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那些被世人称之为不道德的书展示的是世界自身的可悲之处。
学术研究需要凝结朝气蓬勃的学术力量,发挥团队的智慧。为了保证《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诚朴雄伟泱泱大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系的学术水平,我们从全国多所大学广泛敦聘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共襄斯举。我们很高兴,《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诚朴雄伟泱泱大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系的撰著者,都是多年来活跃在中国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史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领域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旧友新朋,为了共同目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讲究严谨求实的学风,不囿成说,勇于创新,各展学术个性,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两年来,孜孜兀兀,笔耕不辍,对大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及办学特色作出了新的认识,新的考辨,新的评判,新的结论,这是很可宝贵的,也是本书系可以欣然贡献于学术界和读者朋友的。
本书内容包括:章童年时期;第二章希望之光;第三章见证奇迹;第四章融入社会;第五章遭受挫折;第六章与哈佛结缘;第七章扬帆起航;第八章目美丽哀愁;第九章别样生活;第十章感动世界。
刘雨虹先生于1969年10月底结识南先生,此后一直追随南先生。1998年,她收集资料、请相关人物回忆撰成该书,以粗略的线索记述了追随南先生左右30年的一些“边际故事”。她声称撰写此书有三个因缘,其一,记录下她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有关南先生的事情,以为有关南先生的部分真实记载;其二,与南先生有关的人多数健在,见证人多,以免人去楼空凭回忆容易真假莫辨;其三,她曾编辑过《怀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编撰该书的职责。该书记录了1969—1998年间发生在南先生身边的许多故事,涉及人物、事件众多,作者娓娓而谈,亲切、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提炼人物个性,于生活中彰显南先生品格。
董纯才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党的文化教育事业,对自然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史料扎实严谨,叙事简洁生动,并有数十幅珍贵的新老照片与人物故事互为补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董纯才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
《平安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所收录的59篇论文,是从本会收到的首都高校近三年来产生的363项研究成果中挑选出来的,它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来北京高校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有益探索,既是近几年来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的经验总结,又包涵了在该方面所进行的工作体制、方法和制度的创新。
《陶行知传》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为全面地反映陶行知一生的传记。作者将陶行知先生置于风云激荡的半个世纪的历史舞台去描写,生动、立体地呈现了陶行知于1917年夏天从美国留学归国至19146年7月26日逝世的近30年间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劳苦大众探获生路,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和平、解放而不屈不挠奋斗的一生。 阅读《陶行知传》,可以让读者真切触摸到一个集教育家的慈爱、学者的渊博、政治家的气魄、社会活动家的能量、诗人的豪放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尤其是他那“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感天动地,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洗礼。 同时作者通过陶行知与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蔡元培、蒋介石、宋美龄、甘地、泰戈尔、杜威等时代风云人物的交往活动,为我们呈现出20世纪上半叶的宏伟时代画
孙佩苍,曾任东北大学教授、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收藏家。旅欧期间凭一己之力搜购了包括库尔贝、德拉克洛瓦、苏里科夫作品在内的大师原典,徐悲鸿是其至交好友,吕斯百王临乙以师相称,于1942年在成都举办画展期间离奇猝死,从此在历史中消失,大量藏品也不知下落。六十余年后,孙佩苍的孙子孙元开始寻找祖父的踪迹,写成此书,这是湮灭的家族史,也是美术史上一段终见天日的传奇。
本书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从中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梳理了大学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及大学生管理的一般原则,提出了大学生行为激励理论、大学生人际关系理论、大学生个性理论、大学生挫折教育理论及大学生学习理论等,并对其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作了阐述。全书对大学生管理的内涵、性质、理路、范式及目标进行了探讨,对大学生社会与政治活动的管理、大学生社团与文化生活的管理、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大学生奖惩管理、大学生自教自律管理及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内容作了系统研究。全书还对发达国家(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了介绍。
《陶行知传》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为全面地反映陶行知一生的传记。作者将陶行知先生置于风云激荡的半个世纪的历史舞台去描写,生动、立体地呈现了陶行知于1917年夏天从美国留学归国至19146年7月26日逝世的近30年间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劳苦大众探获生路,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和平、解放而不屈不挠奋斗的一生。 阅读《陶行知传》,可以让读者真切触摸到一个集教育家的慈爱、学者的渊博、政治家的气魄、社会活动家的能量、诗人的豪放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尤其是他那“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感天动地,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洗礼。 同时作者通过陶行知与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蔡元培、蒋介石、宋美龄、甘地、泰戈尔、杜威等时代风云人物的交往活动,为我们呈现出20世纪上半叶的宏伟时代画
艺术和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美育和体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与创造美的审美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然而在以前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我国艺术和体育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书帮助读者认识这些问题,更好的推进教育教学。
《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制度研究丛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与教育的均衡发展:制度变迁的视角》共五章节,内容包括绪论、新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赶超战略下的教育均衡发展、患寡,亦患不均:比较优势战略下的教育均衡发展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陶行知自述》分自述、我的教育观、序与跋三编,内容包括:我的生活经历和今后打算——致罗素的信、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校概况、这一年、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等。
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动教育信息化由1.0时代进入2.0时代。本著作从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对提升学习质量,促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建设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