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恰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4月29日,梅兰芳纪念馆与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暨十佳论文颁奖仪式在北京顺利举行。梅兰芳纪念馆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刘祯,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育德,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施旭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谷曙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青年学者分别从梅兰芳生平考证、表演理论、舞台实践、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入探讨梅兰芳及其艺术。本辑学刊收录本次青年论坛论文的获奖论文与提名论文共20篇。 《梅兰芳学刊》是由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研究中心于2018年创办的专业
本书全貌式地记录了中国电影资料馆30年开展中外影展、开展中外电影文化交流的翔实历史事件,不但记载了影展本身的详细资料,而且也收录了影展中外领导人的致辞,电影理论评论家的评论文章,出访代表团的交流活动等内容。
《论稿》部分选录的文稿内容多集中于冯纪忠先生自己所经历的创作活动以及对于建筑教育的思考。尽管在他的建筑思想早期形成过程中,直接受到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学术影响,出于建筑教学的目的,他对于空间的研究是基于一个理性的、逻辑性的、系统化的探索过程。而在其后漫长的建筑创作、特别是在建筑教育中,他都以其个性和实践协同,发展和丰富了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尤其是他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不同地区和不同性质的建筑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创新意识,所以将他称之为一位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建筑师是绝不为过的。 第二部分的文稿内容与城市规划有关。他既强调建筑与城市规划在人类生活基本面上的不可分离性,又极为注重学科上的差异及其对建筑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他的论著并不纠缠在技术的解决层面,更不是在小处着眼,而是
六名学生和八名渔民遭遇风暴,在海上遇险,十几条生命连同渔船即将 将葬身海底。危急时刻,救援船和救援直升机赶赴出事海域,进行紧急 获救,但潜水救生员郑子航却牺牲了,留下来一个遗腹子。他的战友陈 一诺则替他担起了父亲的责任,照顾他的遗孀和儿子,并和高亮等其他救援队员 -起,完成了郑子航的心愿,打 捞二战时期被击沉的日军运输船“南翔丸”造了救捞史上的奇迹。
一本以观众视角来评述《士兵突击》的新书——《不抛弃 不放弃:士兵突击现象》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本书为众多讨论中的凝练与精华。在浮躁的世态中,这些文字会带你走入一个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的寓言世界,带你坚持,带你感动。
安妮?迪斯泰尔对雷诺阿60多年中创作的画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其绘画作品的无限魅力:浓烈的色彩感染力,既性感又单纯的绘画手法。同时也不否认同时代作品参差不齐,一部分画作的品质影响了雷诺阿的名声,导致其杰出作品被忽略。雷诺阿在创作上的锐意革新,得到了众多好友的支持,其中既有西斯莱、卡耶博特等与雷诺阿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也有像左拉、马拉美这样鼎鼎大名的作家,还有像杜兰德 鲁埃尔等重要的画商和赞助人。